“利通四海,义济天下”

文摘   2024-12-17 19:51   上海  

      ——广州商人风貌展


2月14日。行走广州泮塘五约古村后,即再次来到永庆坊。


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全景导览图,标示有20个景点。


映入眼帘的是广州的西关大屋建筑。


西关大屋建筑

据介绍: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集中在龙津西路一带,南至三连直街,东至龙津西路,西至西关上支涌,北至逢源沙地一巷等其他地区,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


为清末民初西关传统民居建筑,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


其中以沙地一巷 36号,逢源大街 21号、8号,逢源北街13号、84号、87号等建筑为代表。


小河两岸多类休闲商店居多,游客熙攘。


陈廉伯公馆 

来到河畔一栋米黄色的三层楼洋房。


沙地一巷36号,建于民国初年,为中西结合的特色建筑。


该楼主人陈廉伯曾任英国汇丰银行买办,后任广州商团团长、广东省商团总团长。


公馆曾作为“荔湾俱乐部”,是洋务人员和工商界巨子聚集活动的场所。


公馆装修豪华,扶摇直上的螺旋楼梯做工细致、线条优美、气势不凡,令人赞叹回味。

1993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商人风貌展

现在的陈公馆是经常举办展览的场所。主要是“‘利通四海,义济天下’广州商人风貌展”。


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向海而生,因商而兴。粤人向来有经商的传统,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诸多推进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杰出人物。

他们或生长于广州(府),或经营于广州(府),其生平事业与广州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故而称作“广州商人”。

广州商人是中国较早接触并学习西方商业文化者,他们顺应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趋势,从事中外贸易,投资新式企业,实行多元经营,催生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先驱。


广州商人善于创新,观念新潮,经营得道,往往成为行业楷模,对所在地社会经济产生轰动效应,提升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广州商人伸张正义,体恤民艰,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积极参与或主导城乡建设和社会治理,支持民主革命,投入爱国运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广州商人既有农耕文化的底蕴,又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崇商重义,冒险进取,内外开拓,富于创新,以筚路蓝缕之斗志,披荆斩棘之坚毅,成就其彪炳史册之业绩。


一、千年商都﹣源远流长的商贸都市

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南邻浩瀚大海、北接广袤内陆,连接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汉时期,中国船队从广州等港口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与诸国通商贸易。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宋代,广州在全国首设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一口通商”的广州成为享誉世界的枢纽大港。


近代广州,商贸发展求变求新,综合性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呈现出门类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


明清时期的商人收藏品。


中西汇流 

广州背山临海,内通外联,既以华夏南疆之身屡受中原南来传统影响,又以海丝港市优势早得西方文化感染。


粤人向来就有经商的传统,尤其是在清代“一口通商”的背景下,“番夷市易,皆趋广州”。


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扬帆过海走向世界,海外物产也源源不断输入广州。


在商贸往来中,广彩、广绣、广雕、珐琅、银器等“广货”工艺形成了尊重传统、兼顾时尚、融贯中西的独特艺术风格,擅于灵活创新,屡领风潮。


二、精勤懋绩—广州商人的突出成就

近代广州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开放融通的社会,广州商人群体始终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较早接触新思想新技能,勇于开拓,产生了一批民族企业和民族资本家。


在机器制造、交通运输、制药、金融、百货等工商领域各擅其长,于各行各业精工制作,创立品牌,广而告之,引领风潮,成为行业楷模,在政治经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

从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开始,广州商人顺应近代工业浪潮,兴建了一批使用机器的制造工厂,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第一台柴油机、第一家民族资本火柴厂、第一家电灯公司、第一家橡胶公司,等等。


广州商人屡开风气之先,在全国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


简照南、简铭石、简玉阶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简照南(1870-1922)、简玉阶(1875-1957)兄弟在香港创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后受英美烟草公司压迫破产。

宣统元年(1909),得其叔父简铭石资助,在香港成立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以推广国货为号召,至1923年,“南洋”发展为民族资本中最大的烟草制造企业,形成“飞艇”“飞轮”“双喜”“白金龙”等知名品牌。


制药业

何福庆 何济公药行

何济公创始人何福庆,祖居广东南海恩洲王圣堂村(今广州市越秀区广园西路王圣堂)。1938年,他在广州河南鹤洲直街积善里开办了何济公药行,并为自己开办的药业立下了“半为慈善半营生,利人利己驰盛誉”"的经营宗旨。


金融业

金融业是近代广州经济结构中的传统优势部分,银号、票号、钱庄、典当行等旧式金融机构一度居于商贸中坚地位,为广州近代多元化金融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嘉庆十年(1805),中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谏当保安行在广州成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第一家外资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在广州设立,广州成为中国近现代保险业和银行业的发源地。

随后,华资官办、商办银行纷纷设立,在辅助实业、调剂金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清至民国初年,广州银号业发展兴旺,多为商人合伙开办,主要经营存款、放款、汇兑、贷款等业务,成立有银业行组织“忠信堂”,设立银行会馆。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银行会馆重修时所记银号34家。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时刻置的《癸酉重建会馆碑记》显示,参与出资的银号已达69家,是金融业发展繁荣的见证。


住宿餐饮业

民国以来,广州餐饮业空前发达,其中声誉最著者有陈福畴主理的南园、文园、西园、大三元“四大酒家”,谭新义创办的西如、东如、惠如、莲香等茶楼,谭简、谭桓(杰南)兄弟和陈伯绮联合创办的陶陶居等,成为近代广州都市之亲民而又靓丽的景观。


近代广州的酒店业也足有称道者,马应彪创办的东亚酒店,冯达纯、冯强等创办的新亚酒店,以及美洲华侨集资创办的爱群大酒店等,各据要津,各擅其美。


俱以华丽的建筑、高雅的格调、新式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而颇负盛名。


交通业

铁路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收回路权运动中,七十二行、广州总商会等发起集股行动,成立商办广东粤汉铁路有限总公司,公举郑观应为总理(后不久由罗宝臣继任),黄景棠为协理,集资兴筑粤汉铁路广韶段(广州黄沙至韶州曲江)。1910年,全体股东选举詹天佑任总理兼总工程师。1916年6月,粤汉铁路广韶段全段通车。


公交

1922年广州政府招商承办市内公共汽车。加拿大华侨蒋寿石集合侨资响应筹办,购置了15辆8座汽车,扬手即停,市民称之为“加拿大”汽车或“长途汽车”。1946年11月,广州时代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拥有汽车156辆。由于车是木质车厢而且车身短,所以市民形象地将它们称为“火柴盒”。


百货业

因商兴市是城市繁荣的通则。


近代广州商业贸易的发达推动了城市格局面貌的巨大变化,出现和形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新兴的繁华商街,西关、长堤一带贸易繁盛、商贾云集。


马应彪、黄在扬、黄在朝、蔡昌、蔡兴等人创办的光商、真光、先施、大新等百货公司开创了现代百货经营模式之先河。


分柜售货、明码实价、开票收款、定时营业等经营理念,“彩票”“礼券”“摸奖”“电台广告”等新鲜事物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审美情趣。


三、家国情怀﹣广州商人的善行义举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及商人群体的扩大、实力的增进,广州商人在经营的同时,纷纷组建了行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以更好地营商、维权和发声。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近代广州商人积极投入关乎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运动之中,广泛参与和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第一单元 成立社团

近代广州商人的群体意识明显增强,成立了行会、商会等行业组织,以更好地谋求商业发展,维护商人权益。

与此同时,广州商人团体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捍卫国家主权,达到“商业兴而国势振”的目标。


七十二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州工商业繁荣,大行业不下百余行,大行下面分小行。“七十二行”成为广州商业、手工业行业的泛称。

各行有行会,各立会馆,为维护商利,行会之间通气联声,逐渐形成广州商人的联合团体“七十二行”,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广州商务总会 

又称广州总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首任总理左宗蕃、协理郑观应,坐办黄景棠、朱文沛等,会董50人。

以“联络各埠,调查商业”“提倡农工路矿各种实业”“挽回利权”为宗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广州总商会报》。


粤商自治会 

粤商自治会是商人群体组成的政治性组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11月成立。会长陈惠普,骨干李戒欺、黄景棠、陈竹君等,以遵旨立宪,先谋自治,议论时政供朝廷采择,调查工商谋地方公益为宗旨。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维护商人利益和权利,领导、参与反帝爱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单元 挽回利权

清末民初时期,在救亡图存时代思想的感召、造福桑梓故乡情结的升华和民族危亡的刺激下,广州商人以言论与行动表达着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关爱之情,集中体现在几次著名的“挽回利权”的运动中,如收回粤汉路权斗争,反美拒约运动,收回西江缉捕权运动,“二辰丸”反日运动,东沙岛反日运动等。


他们超越各自狭隘的群体限制,将眼光从自己的身家移向整个国家和民族,在恢复中华独立尊严的大旗下挺身而出,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 乐善好施

生于斯、长于斯、创业于斯的广州商人群体有着浓厚爱国爱乡心境。在他们心目中,“爱国观念,以爱乡为基础,扩而充之,以成社会而立人群。”因此,他们往往心系乡里建设,投资家乡工商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济赈救灾,回报乡梓,造福一方。


创办善堂

近代广州民办慈善事业发展蓬勃。清同治十年(1871),爱育善堂创办,成为广州第一个近代型民间善堂。之后,以商人为主体的各类善堂相继设立。著名的有爱育善堂、广济医院、广仁善堂、惠行善院、崇正善堂、明善善堂、方便医院、述善善堂、润身善社等九大善堂。它们除从事济贫恤困、救灾扶危外,还广泛参与到地方建设与自治运动中,在近代社会团体中占有特殊地位。


如:爱育善堂于清同治十年(1871)在西关十七甫(今十八甫路)设立,由广州商人钟觐平、陈次壬等十二人发起。除赠医施药、施棺执殓、兴办义学等常规善举外,在广东乃至全国突发性的赈灾工作中亦有突出表现,备受社会好评。


四、雅意风尚-广州商人的生活情趣

广州商人所作所为,既利国利民,亦利己利家,不乏富庶而有教养、崇文而好艺的“儒商”。他们以学识为根基,以诚信为准则,奉行传统中华“富而好行其德”的彝训和美德。


从商之余,或读书著述,或娱情诗赋,或琴棋书画,或输资刊梓,高情远致,以身作则,激励他人,垂范子孙,展示其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面,也为世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财富。

场景:会客室

场景:书房

场景:走廊

场景:观众参展

场景:阳台外

2024年12月17日


熟年人生
古人云:六十耳顺,意谓经历了许多曲折,已经到了一切司空见惯境界。日本小说家把退休的人生,步入熟年阶段,经验丰富的人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毕生从事写作和咨询,把行走江湖、微笑人生,作为志趣和爱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