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30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师生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并观摩乌议会选举。田野调查团成员包括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高雪、柳睿、宋崟栩、尹启章、张明达以及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国立语言大学访学的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任如意,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学博士研究生Dilfuza Turaeva随行。24日上午,受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安排,杨成教授到访乌总统战略与地区间研究所,与该所亚太研究部主任巴赫罗姆·索季博尔济耶夫(Bakhrom Sotiboldiev)等专家学者闭门就“大金砖”喀山峰会对中亚的影响、中亚地区合作、中吉乌铁路等问题深入交流。24日下午,田野调查团一行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技与创新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该所所长扎依尼丁库达依别尔季耶夫(Zayniddin Kudayberdiev)应询介绍了乌在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职业教育供给及与英国、德国等域外大国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调查团在乌高等教育、科技与创新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当日,田野调查团还按计划在塔什干独立广场、乌兹别克斯坦美术馆等地开展以乌兹别克斯坦民族构建、国家构建与地区构建为中心的观察与访谈,重点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对关键符号的使用、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的女性形象变迁》以及乌国货币史等专题展览中对历史问题的重新书写等问题,加深对乌兹别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等问题的理解。24日晚,田野调查团乘火车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25日上午,田野调查团集体参加了由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承办的国际会议“孔子的科学哲学遗产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和民族价值观”,杨成教授和中国以及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20位知名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从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区域国别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文明互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路径。25日下午,田野调查团赴阿夫罗夏伯博物馆(Afrosiyob Museum)、古尔·埃米尔陵墓(Gur Amir Mazar)、乌首任总统卡里莫夫陵墓以及中世纪宗教学校圣地雷吉斯坦广场,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与撒马尔罕历史上的文明交往在阿夫罗夏伯壁画(Afrosiab Paintings)遗迹中的具体表征,系统调查当地对帖木儿汗相关历史的叙事特点,详细探究各类伊斯兰建筑花纹中的文明对话和互鉴现象,借此进一步理解乌兹别克斯坦在后苏联时期的民族构建、国家构建和地区构建历史进程及动力机制。田野调查团还应邀到撒马尔罕议会选举委员会及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投票点访问,了解即将于27日正式举行的议会选举筹备工作。当日,田野调查团成员还抓住各种机会对当地人开展深度访谈,收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田野资料。26日上午,田野调查团与出席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理事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衣永刚副校长一行一起乘火车回到塔什干。26日下午,杨成教授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衣永刚副校长和乌科学院当代史协调与方法中心执行主任费鲁扎·乌萨洛娃(Feruza Ushalova)的工作会谈,双方就联合搜集、整理和出版历史档案文献及在此基础上的联合研究等问题达成共识。
会谈结束后,田野调查团集体参加了乌科学院和日本筑波大学及我校联合主办的“中亚多边关系及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国际学术会议,杨成教授发表了题为“新历史语境与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未来”的主旨报告,田野调查团成员也利用参会机会和与会嘉宾密切互动并建立学术联系。26日晚上,田野调查团乘飞机赴花剌子模首府乌尔根奇并连夜开展小规模的田野调查,了解乌兹别克语使用情况、当地历史记忆等问题,随后于深夜抵达历史文化名城希瓦。27日,田野调查团一行主要在希瓦观摩议会选举。作为此次乌中央选举委员会邀请的500余名议会选举国际观察员之一,杨成教授在乌方陪同下与田野调查团成员先后赴下花剌子模州第70号、第72号和第348号选举点详细观摩投票情况,其中前两个选举点位于希瓦城区,第3个选举点则位于农村地区。晚上8点,田野调查团随机选择第71号选举点观摩计票过程。利用本次难得的观选机会,田野调查团相机开展了小规模的出口调查,与选举点工作人员及投票民众展开交流,和来自阿塞拜疆等国的其他国际观察员交换意见,熟悉当地基层治理以及本次选举的的具体情况。选举日当天,田野调查团还在乌方安排下抽空集中到访希瓦古城内的朱玛清真寺(Juma Mosque)、王宫城堡(Kunya Ark)等文化遗产和丝绸博物馆,加深对历史书写与乌兹别克斯坦民族构建及国家构建关联性以及其中丝绸和丝绸之路的叙事特征等问题的理解。28日上午,田野调查团顺利重返塔什干。当天下午,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前外交部长、乌国际中亚所前所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Vladimir Norov)接见了田野调查团,并应询介绍了乌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书写、“撒马尔罕精神”等文明互鉴话语建构以及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共建进程中的务实合作等问题的看法。此外,杨成教授还与乌科学院东方学所所长巴赫罗姆·阿卜杜哈利莫夫(Bahrom Abdukhalimov )及该所知名汉学和中国学研究专家集体对话,探讨开展联合研究等合作意向。29日上午,田野调查团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档案馆(Oʻzbekiston Milliy arxivi)进行正式访问。双方表达了通过外交渠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向。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调查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档案馆向国外学者开放的程序及馆藏文献的总体情况,并参观了隶属于该档案馆的博物馆。29日下午,田野调查团前往乌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详细了解该所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重新书写问题上的具体措施,双方同意尽快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谋人才联合培养并推动联合研究。29日下午,田野调查团一行前往Chorsu巴扎市场考察物价。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兹别克斯坦持续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挑战,塔什干当地各类商品价格普遍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当前物价上涨幅度仍在广大民众可承受的范围内。Chorsu巴扎市场
30日上午,我校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合作伙伴乌国立世界语言大学校长伊赫姆琼·图赫塔西诺夫(Ilkhomjon Tukhtasinov)接见了田野调查团一行,双方回顾了已有学生交换协议执行情况并达成择机按需开展双学位项目的初步共识。30日下午,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于骏在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亲切会见田野调查团一行,杨成教授向于大使汇报了就乌兹别克斯坦议会选举情况以及此次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及对推进中乌双边务实合作的相关建议。会见结束后,杨成教授应邀为使馆外交官就中亚“C5+1”机制的国际比较等问题做专题报告。在乌期间,田野调查团还利用一切机会与中资企业代表、联合国移民署塔什干办事处官员等密切接触,深入调研乌近年来内政外交的转型发展情况及中乌关系发展的未来前景。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区域国别人才培养以课程育人、田野育人、智库育人为特色,尤其强调基于一线、一手原则汲取在地、可靠知识,建立研学一体的“专业化”“特色化”田野育人机制,显著加深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本次赴乌调研是研究院在推进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过程中一直倡导的“田野育人”传统的又一次海外实践,既汲取了有关乌兹别克斯坦的一手在地知识,也为建构有关中亚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勃勃生机,也预示着中国开展新中亚研究的历史机遇正在到来。撰稿人| 张明达,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任如意,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亚特色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