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视障者”关注我们
作者:包克图
前两天,我去认证爱心卡。在我们这个地区,残疾人乘坐公交车需刷爱心卡。今年有通知,爱心卡每年要年检一次。正好前些天我有空,就拿着自己和朋友的爱心卡,与妻子一同前往相关机构年检。这个机构离我家不远,步行即可到达。
到了那里,看到有三个工作人员,一男两女,都是残疾人。爱心卡年检业务由一位有语言和听力障碍的人负责办理。知道他有语言障碍是因为他说话含混不清,而得知他有听力障碍是后来其他工作人员告知的。
轮到我年检时,我把两张爱心卡递给他。他说话虽不太清晰,但意思能大概明白,可他的态度却非常恶劣。他跟我说还需要证件。我说没带证件,但可以告知身份证号码或残疾证号码。这时他语速很快,我听不太懂。语速快声音大还能理解,可他拿着卡片在桌子上敲敲打打,这就让我无法理解了。看到他这态度,我和妻子都没吭声,一直等另一位女工作人员忙完手头的事去问她。这位工作人员解释得很清楚,因为没带证件,所以无法核对信息。
我便问她,我朋友这两天有事不在本地,有复印件行不行。这位工作人员回答可以办理。于是我和妻子又走回家取了复印件,还带上了我的身份证和残疾证。
这次证件齐全,回来办理时,还是那位有语言和听力障碍的工作人员负责,这次他更加刁难。录入信息本应是他的职责,可他却让我这个视力不好的人输入,幸好妻子跟着一起来了,由她帮忙输入,她还说了句:“怎么还不能自己输入呢。”这明显是在刁难。这时我有点不高兴了,便寻找另一位态度较好的工作人员。她说主任去开会了,问我有啥事。我说:“你们办理业务怎么这种态度呢?大家都是残疾人,何必互相刁难。”这位工作人员这才解释说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听力不好。听力不好所以声音大可以理解,可态度不好跟听力不好有什么关系呢?敲敲打打又跟听力不好有什么关系呢?这明显是态度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心卡本是为残疾人出行带来便利的福音。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特殊情况,在日常行动中已然面临诸多困难,而爱心卡的出现,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出行的道路,让他们能够较为便捷地乘坐公交车,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如今却规定爱心卡每年都需要年检一次。这一决定,在很多残疾人看来,实在是有些不合理。对于残疾人来说,行动本就不便,每年专门抽出时间去进行爱心卡年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可能需要克服身体的不适,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各种材料,甚至可能需要他人的陪同才能完成年检。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爱心卡的初衷是为了给残疾人带来方便,可如今每年一次的年检却似乎让这份方便大打折扣。从实际情况来看,爱心卡的使用频率因人而异,对于一些很少乘坐公交车的残疾人来说,每年年检显得尤为多余。而且,在年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态度不佳、流程繁琐等,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困扰。
更让人觉得这一规定有形式主义之嫌。仅仅为了满足某种程序上的要求,而让残疾人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真正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去优化和完善爱心卡的管理方式,那么这种年检制度就很难说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END
如果你也有意愿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文章或节目,欢迎投稿,文字、音频不限,要求必须为原创,拒绝抄袭,并且从未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过,投稿信箱为:shizhangzhe@126.com。本公众号将持续为大家推出简单实用、贴近视障者,令人感兴趣的内容。
更多精彩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