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说,短剧这种形式,从开始便注定了它的嗝屁。
很多资本认为它是风口,纷纷布局,短剧概念股已经涨上了天。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从来不看业绩,只看情绪,看概念,有话题,一坨屎也能包装成“屎茅”,炒成几十倍的市盈率。
记得李小走曾经做过短剧分销,还开了直播,讲解如何分销,如何搞钱。
后来没多久,便偃旗息鼓了。他说这玩意儿性价比不高。
对于这种第一时间尝鲜的行为,我一直认可和鼓励的。
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屎,只有扒开吃过才知道。万一是金子,第一个扒开的人不就发了。
很多人有思维定式,路径依赖,对于新鲜事物抗拒,而时代浪潮中,勇于尝试和拆解的人,才更容易抓住机会。
二、
为什么说短剧是个短命鬼。
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捞一票就走的项目,没人真的想把它做起来。里面很多噱头,炒作某个短剧营收几个亿,你实际去了解,身边为短剧充值的人多不多,肯定没有直播打赏多,最主要的是下滑太快,出生便是巅峰,没有想象空间。
短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情绪消耗、竭泽而渔的形态,它不符合大家的观影习惯,跟短视频、直播带货完全不一样,后者是大数据算法下的内容迎合,精准填冲你的碎片时间。
讲白了,短视频和直播都有真实需求,可以重复不断地复购,卖广告。
短剧就是情绪激烈的怪胎,从刷到第一刻开始,就是讲述这个阶段的傻逼行为如何收场的逻辑。
短剧的付费密码是,让演员装作傻逼,装腔作势,令屏幕前的你愤怒,怒火越大越好,然后激发你看结局,一点开,需要充值9块9,你冲不冲?
你在夜深人静的夜里刷到这部剧,充值了一次,看完大结局,大都有种不过如此的失望,类似于自慰射精后的虚脱感。
一般年轻人,很少为短剧复购,因为这种精神鸦片,他不像人类的性欲,是刚需。年轻人上头一次,便不会再次消费。
于是短剧又冲向了中老年人。寂寞空虚冷的老人,是为短剧付费的又一片蓝海,于是加大药量,把剧情演绎得更加脑残,比如霸道总裁爱上快绝经的保洁,最后保洁摇身一变成为世界霸主,帮助霸道总裁重夺江山。
三、
不管剧情如何演变,他始终是消费情绪的东西,就像景区的纪念品,如果还在卖帽子、手链、套瓷娃娃,那么很快也是关门大吉。
短剧从来不在乎故事合不合理,剧里的人设也从来不是正常人,他要的就是观众上头,就像一个正常人,去精神病院看一群傻子表演,当你刷完几部后,迟早会发出感叹:这个世界已经傻逼到这种程度了么?
当这种群体性疯狂的演艺已经成为短剧的主流,便注定了它的短命,也注定了这种短剧分销没有市场。
就像农场主抱来一堆烂菜根子,让你合作开档口售卖,你发现喊破喉咙也卖不了几根。最终都会发出李小走那般的感叹:这玩意性价比不高,宝子们别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