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阳性晚期NSCLC迈入“临床治愈”时代,如何在保障患者长生存的同时兼顾治疗安全性?
对于洛拉替尼相关AE管理,临床中应遵循“准备、监测、管理、重新评估”的一般模式。在治疗准备阶段,医护人员应提前向患者说明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AE类型、发生概率,以及后续随访评估的时间频次。同时,应提醒患者密切关注自身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多数情况下,洛拉替尼治疗相关AE能够通过调整剂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可告知患者不必过度焦虑,从而帮助其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治疗正式开始之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多项身体状况检查,包括神经学检查和颅脑核磁共振,同时评估可能引起或加重洛拉替尼相关AE的合并症、合并用药,谨防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基线时和治疗过程中,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监测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在于AE的存在,还应包括其严重程度。
若监测过程中出现AE,需根据不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药物干预来缓解不适。但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AE,即便症状较轻,也建议适当调整剂量。一般情况下可将起始剂量从100mg/d减至75mg/d,如有需要可进一步减量,但通常不应低于25mg/d,需要永久停药的情况非常少见。为确保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应在每次随访时接受重新评估,特别是那些因AE而调整剂量的患者,应至少每月随访一次,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3个月随访一次。对于需要中断给药的患者,在暂停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其AE的改善情况,直至症状减轻至仅对患者造成轻度生活困扰或功能影响。
除了洛拉替尼相关AE管理的一般原则,指南中还针对常见AE的具体管理计划作了分别阐释。高脂血症是洛拉替尼治疗期间的最常见AE,一般在治疗前几周内发生,通常为无明显症状表现的实验室异常。CROWN研究表明,洛拉替尼相关的高脂血症未增加心血管AE的发生率,基线时存在或研究期间出现高脂血症的患者中,洛拉替尼组仅28%的患者出现心血管AE,远低于克唑替尼组的47%[1]。在洛拉替尼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总体心血管风险。如果基线血脂升高且心血管风险高,可同步或提前使用降脂药物。若风险较低,可继续观察并进行定期监测。治疗开始后一个月应检测血脂,后续随访时也需定期评估。对于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的高脂血症,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管理。在极少数情况下,若血脂严重升高,可暂时中断洛拉替尼治疗并采取相应缓解措施。
在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组常见的AE包括高胆固醇血症、水肿、体重增加、周围神经病变,以及CNS AE等,这些AE大多可控,并且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即可得到有效缓解。此外,经过长达5年的随访,治疗相关AE导致永久停药的患者比例仅为5%[1],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治疗并从中持续获益。总体而言,洛拉替尼的患者耐受良好,安全性事件可管可控,在ALK阳性晚期NSCLC的长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