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高新医院心血管内科
有这样一位医生
他外表雅致
举手投足间尽显学者风范
他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
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温暖
他就是赵江龙
一个用医术书写生命篇章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的医者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赵江龙的办公桌上,一本厚重的医学书籍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也在等待着他的翻阅。赵江龙,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学历,他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充满奋斗与奉献的传奇,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挑战与医者仁心的力量。
在医学的道路上,赵江龙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他深知,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只有不断钻研,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这种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现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诊疗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陕西省非公医疗协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宝鸡市卒中学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等多个职务。这些学术任职,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努力的肯定。
2014年底,赵江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体制内走出,来到宝鸡高新医院寻求新的挑战和突破。当时的心血管内科,条件艰苦,人员匮乏。但赵江龙没有退缩,在孙炜主任带领下和一支年轻的团队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将科室的工作理顺。他不仅要上门诊、值夜班、做手术,还要指导一线医生、下基层、办讲座、参加学术会,虽然工作繁忙,但他却乐在其中,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位心梗患者被紧急送入宝鸡高新医院。患者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显然病情十分危急。赵江龙迅速赶到现场,一边询问病史,一边进行体格检查。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迅速判断出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赵江龙立刻启动了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导管室里,他沉着冷静,手法娴熟,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他精准地将导管送入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功开通了闭塞的血管。那一刻,患者的胸痛症状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而赵江龙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每一个细微的决策都可能对患者的生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赵江龙在诊疗过程中总是格外谨慎,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直击病灶,而且力求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记得有一次,早上刚刚交完班,
赵江龙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冠心病患者送的锦旗。
患者张阿姨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冠脉造影揭示其三支血管均有严重病变。首次介入手术虽成功处理了右冠,但前降支的病变却更为棘手,本计划择期对前降支进行血运重建。
可一个多月,张阿姨咽痛再次发作,拟进行二次PCI手术,然而,术中发现其前降支近段管腔不仅狭窄,还伴有严重钙化,预扩球囊扩张病变部位,效果欠佳,换用棘突球囊扩张,反复尝试都未能充分扩张,未达到理想效果。
上图左一为赵江龙
面对这一难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赵江龙及心血管内科团队迅速评估病情,他们一致认为患者目前前降支钙化严重,应尽早攻克血管钙化难题,最终决定采用冠脉旋磨术,为血管打通一个“隧道”,为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数日后,再次在导管室行冠脉旋磨及支架植入术,使用Boston Scientific磨头以高速旋转反复旋磨,历经艰难终于为血管打通了一条“隧道”, 并在前降支近中段植入支架1枚,手术顺利完成,多角度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前向血流通畅,血流TIMI3级。术后,张阿姨的症状完全消失,恢复良好。
这次手术不仅考验了赵江龙的专业技能,更彰显了团队面对复杂病情时的冷静与果敢,也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除了在心血管常见病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外,思维缜密的赵江龙还擅长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
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是对医生能力的极大考验。
因此,在面对这类患者时,他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基层医院的一次转诊过程中,一位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患者被紧急送入医院。这位患者不仅表现出典型的胸部疼痛症状,更为引人注意的是患者的肢体障碍症状,这与其他在场医生初步怀疑的脑血管问题相呼应。然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却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这在医学上通常暗示着血栓形成或凝血系统的异常反应。
上图右二为赵江龙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经验丰富的赵江龙并未被其他医生的判断所动摇。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医学知识,高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主动脉夹层。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赵江龙医生再次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以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诊断。他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一边迅速为患者安排了主动脉CTA检查,一边与省级医院联系转诊事项。
检查结果证实了赵江龙的判断——患者确诊为Ⅰ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及时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夹层的及时诊断和迅速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生命的希望和健康的保障。由于赵江龙的敏锐观察和准确诊断,以及迅速的转诊措施,患者最终得以顺利获救。
这一案例也再次说明了在医疗工作中,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
从医近20年,保守估计做过的造影超过7000例,PCI冠脉介入治疗超过3000例。每当看到心梗或心衰病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救治,他都感到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上图右一为赵江龙
赵江龙的医术不仅精湛,他的医德更是令人敬佩。他深知,每一个患者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寄托,因此他对待每一个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
曾经有一位面容憔悴、眼神中带着几分焦虑与期盼的患者,在周末的早晨急促地走进了宝鸡高新医院的大门,目光坚定地直奔赵江龙主任的诊室,当没看到赵江龙时,他的心顿时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正当他准备转身离开,寻找其他可能的帮助时,一位路过的护士注意到了他的失落与无助。
“您是来找赵江龙主任的吗?”护士问到。
患者点了点头:“是的,可我听说他今天休息,我外县区赶来的,之前都是找他看,所以我只信任他……”
护士闻言,拿出手机拨通了科室的值班电话。科室值班医生回复到,赵主任周末安排了调休,得知患者的诉求后,值班医生联系了赵江龙主任。
几分钟后,消息传来——赵江龙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驱车赶回医院。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患者的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有惊讶,更有感激。他坐在诊室外的长椅上,静静地等待着……
不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诊室的宁静,赵江龙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他穿着整洁的白大褂,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温和笑容,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您好,让您久等了。”赵江龙的声音温暖而有力,仿佛一股暖流直抵患者的心底。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江龙以他一贯的耐心和专业,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细致地进行了检查,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对患者的深深关怀。
诊疗结束后,赵江龙轻轻拍了拍患者的手背,笑容中带着几分欣慰:“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我们会一起努力,让生活重新焕发光彩。”
在这个充满爱的周末,赵江龙不仅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更在患者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让这个世界因爱而更加美好。
这样的故事,在赵江龙的工作生涯中不胜枚举。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他的付出和努力,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温暖和力量。
身为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的赵江龙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令人钦佩的带领者。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因此,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他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如同一次思想的碰撞,激发了同行们的思考和灵感。同时,赵江龙还注重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
上图右一为赵江龙
赵江龙常说“一线医生的成长速度和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爱与责任的传承。只有将这种爱与责任传承下去,才能够让医学事业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他将自己医术和爱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传帮带”的精神。在科室更是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了榜样。他注重团队建设,鼓励年轻医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每当有科里的医生参加比赛或学术活动时,他都会亲自辅导、逐字逐句地修改演讲稿。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一线医生迅速成长,成为了医院的中坚力量。
然而,赵江龙并不是一个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人。他热爱阅读,喜欢看书,无论是专业书籍还是其他类型的书籍,他都爱不释手。他的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仿佛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只要有空闲时间时,他都会阅读。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让他在医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除了医学专业知识外,赵江龙还对武侠、推理、科技、经济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广博的知识面,仿佛是一个行走的“百度文库”,这样的性格特点,让他在与患者沟通时更加游刃有余,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问题,让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赵江龙看来,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使命,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回首
过去,赵江龙感慨万分。他感谢自己从小在农村的成长经历,让他学会了坚韧和勤奋;他感谢重庆医科大学的培养和教育,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他感谢宝鸡高新医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让他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同时,他也感谢每一位患者和同事的支持和信任,让他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展望
未来,赵江龙满怀信心。他相信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编辑|唐唐
审核|宋高艳 张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