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计量经济学对成渝双城经济圈道路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来自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见解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数据源:
主要数据来源: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统计年鉴(2019年),包括《四川统计年鉴-2019》、《重庆统计年鉴-2019》、《中国县级统计年鉴-2019》以及《中国交通统计年鉴》。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使用ArcGIS软件处理1:250,000比例尺的地理数据,进行空间数据的投影转换,绘制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道路交通网络和城市节点。
栅格成本距离分析:利用ArcGIS基于栅格成本距离来研究交通可达性。 交通网络数据处理:将2018年的道路交通图进行矢量化处理,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设置不同的行驶速度,进一步计算各城市节点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和可达性。
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Moran’s I指数来测试变量的空间相关性。 模型选择:基于LM测试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空间滞后模型或空间误差模型)。 参数估计: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所选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道路交通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分布: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可达性在中心区域较高,边缘区域较低,显示出明显的“核心-边缘”模式。 区域差异:成渝地区的总体可达性在四川省略优于重庆市,这可能与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差异有关。
Moran’s I指数:2018年人均GDP显示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是集聚的。 局部Moran’s I指数:进一步分析了人均GDP的局部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经济高值和低值聚集区域。
模型比较:空间误差模型比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描述数据,表现出更好的拟合度和更低的信息准则值(AIC和SC)。 主要发现:道路交通可达性对人均GD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可达性可能有助于经济增长。此外,城市化水平、工业结构、教育投资和劳动力比例均与人均GDP呈正相关,显示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