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2月10日)是加强受托生产意见稿意见征集的最后一天。
审评期间项目不得转移?持证三年内批文不得转移?怎么判定同质化严重、临床价值低?
这些意见稿中的种种争议点,在年前应当会有最终决断。
不过居安思危,虽然这些政策还未落地,但听说很多CRO公司都已经在提前想应对之策了——
现有自持产品多的CRO公司未来该怎么办?无法自持项目后未来CRO公司业务该怎么进行?
自持品种怎么办?
手上有自持品种的CRO公司不少,根据公开数据,某CRO公司手上已获得和正在走流程的品种多达六十多个。
若日后品种的研产销全流程均需CRO公司自行完成,CRO公司需要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
推进终端销售放量和参与市场竞争都需要销售团队参与,海纳、和泽等都有这方面的尝试,这就相当于转型,从研发型企业转型成为了研产销一体综合药企。
不考虑转型的话,CRO公司就得考虑如何平稳过渡难关,尽量减少损失。
首先要分清CRO公司自持项目也有好几种:
第一种,自持品种已集采且已中标,CRO公司只需盯好生产确保稳定供应,招商来处理中标后续事宜,做好两方协调工作,如此操作,产品尚能有一定利润。
第二种,自持品种未集采情况,CRO公司可选择委托代理商进行销售或与企业协商代持销售,这种情况下的CRO公司是有得选择的,品种好的话招商也比较容易,需要CRO公司能辨别优质的代理商,选择代持的话需完善代持制度。
第三种,最差的情况,自持品种已集采但未中标,此种情况对于自己没有销售团队的CRO公司来说非常被动,只有一条路,找自有渠道的代理商,比如有第三终端渠道或连锁药店渠道,若真的招不到商,品种可能只有闲置。
等自持满三年后,CRO公司就有了新的选择,项目转手!
需要处理自持品种的CRO公司毕竟还在少数,大多数CRO公司如今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调整战略方向来应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
近期听到多位业内人士感慨,“CRO服务即将恢复成最初的模样。”
早期受托研发服务一直是主流。客户想开发某个仿制药,CRO评估好技术难度、周期、可及性等,给出一个价格,双方一拍即合,签合同开展项目。
到了CRO公司疯狂内卷时期,有了另一种模式,自主研发成果转化,CRO通过自主立项确定开发项目,投入自有资金,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售出。
随后更是演变出了批量复制项目,然后拿着同一个项目的多种进度进行推销,客户可以选择购买项目的各个进度。
新政策下“一鱼多吃”模式也许将不再可行,现在CRO公司得恢复成最初的合作模式了。
合作方式成了最初的摸样,市场规模却已远小于最初。
CXO市场的萎缩已不可避免,想要保住现有市场对CRO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商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发团队需要有更出色的能力,做到人无我有,此时手上自持项目多的CRO公司反而有了优势,特别是手上有首仿项目自持的,将会变成活招牌,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团队竞争优势会远大于没做过的。
同时对商务团队也提出了挑战,商务需要全面了解公司所有项目,需要有开拓客户的能力,需要能按照客户需求推荐项目,好的商务会非常吃香。
选择很重要,向左还是向右?
最后仿制药CRO公司要想清楚是继续“一条道走到黑”还是转型?
继续做仿制药CRO对企业的商务和研发团队要求都会非常高,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才”将会被淘汰,市场竞争也会越加激烈,找客户和留住客户成了重中之重。
也可以考虑转型,比如恒道一直在尝试做中药、医美或宠物药的CRO服务,转型的CRO公司也会面临困难,那就是客户少,需求没那么多,在新行业竞争能力没那么强等等。
大浪淘沙,留下的将会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