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烧伤专科构建基于DRG支付标准的临床路径管理思路为例。在理解国家、当地的政策与规则的基础上,不仅要推动院内多方协作,同时制定专科病组的临床路径、完成专科科室的成本核算,重视监控实施质量与费用消耗,从而实现持续改进临床路径效果,具体分为:
1. 理解烧伤病组的分组政策与规则
了解DRG 2.0的规则,精确识别烧伤的分类编码, 强调分组的精准性和透明度,确保临床路径的治疗步骤与费用安排清晰可查;掌握临床路径原则,确保路径设计应符合当地医保支付规则。
2. 制定烧伤病组标准化临床路径
o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分层管理患者。
o建立标准化诊疗节点,设计从急性期到康复期的全程管理路径,诸如入院评估、急性期处理、康复期管理、出院或退出路径SOP,并明确每个节点的临床处理规范。
o明确住院时限与费用节点,制定具体时间段(如1-3天、4-7天等)内的必要治疗措施与费用估算。
o平衡相关病组的医疗质量与医保支付额度。
3. 监控质量与费用,实现医疗费用的精细化管理
o建立烧伤类疾病的精准成本核算模型
o建立烧伤科室、医师、患者的数据管理体系,对患者全程追踪和数据记录;
o基于DRG支付标准,设立关键绩效指标KPI;
·费用控制:例均住院费用,应符合当地病组支付标准;
·医疗质量:比较住院日均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等,追踪是否达到院内与区域指标要求。
·实时监控:通过数据监控,实时追踪每位患者的治疗进展与费用消耗。例如:日费用预警、周费用分析、月度费用评估;偏差分析:针对超标原因分析、特殊病例论证、改进措施制定。
o制定合理的诊疗费用上限,根据烧伤严重程度设置差异化报销比例。
o异常情况分析:
·注意特殊患者(儿童、高龄患者、多部位烧伤等)的路径差异化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差异化的支付政策。
·注意变异及原因分析,诸如:患者原因、医保问题等。
4. 构建差异化支付政策
科室在制定合理收费策略时,基于成本核算、与临床路径的节点费用,建立多层次的收费结算方案。具体包括:对标准病例执行DRG基础支付标准;对于合并症、并发症患者,在基础支付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费用项目;针对特殊治疗手段和创新医疗技术,设置单独收费标准;对于超出标准住院日的病例,制定延伸住院的阶梯式收费方案;同时要建立医保、商保、自费等多渠道结算通道,实现快速理赔和分段结算。确保覆盖医疗成本、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同时符合医保支付政策要求,从而实现医院收支管理平衡。
5. 控制质量与持续改进
设计临床路径的绩效评估机制,持续评估路径效果,基于实际数据对路径的实施效果(诸如费用、质量、成本效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标准动态调整,根据医保政策或技术更新及时优化路径,定期评估和修订院内费用标准、对新技术、新材料成本核算、支付政策优化调整;对于当地在该专科具备较强的医疗技术实力的医院,推荐最佳实践,提炼适用于自身医疗机构的烧伤临床路径模板,同时推动建立区域标准化,并协同当地医保局和大型医共体,构建适合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的烧伤临床路径模板。
6. 推动多方协作
o培训与协作:培训医护团队,确保协作有关团队深入了解DRG对烧伤病组的要求,推动院内多学科协作MDT,包括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
o医保部门对接: 临床科室与医院运营管理相关科室修成,应建立与医保管理机构沟通,确保支付与路径设计匹配,定期提交路径执行情况与改进建议。
总结展望
通过以上六个维度构思院内科室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希望能够帮助临床科室可以有效制定在DRG支付体系下,标准化临床SOP流程与诊疗包Package,从而实现医疗质量 、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平衡的目标,以达到多方期待的“保障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的管理目标,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科室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医院DRG整体精细化管理将积累有益经验。
官网:www.opendrg.cn 可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