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组路径参考——不稳定型心绞痛保守治疗

职场   社会   2025-01-01 07:08   广西  
作者:OpenDRG团队
适用范围: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NSTEMI) 的患者,经评估后选择保守治疗方案。
目标:减少心肌缺血事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一、入院评估与诊断
病情评估:
询问病史:包括心绞痛的性质、部位、诱因、缓解方式、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如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心肺听诊。
心电图 (ECG):判断是否存在ST段抬高、压低或T波改变,评估心律失常。
血清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 (TnI/TnT)、CK-MB,动态监测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其他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风险分层: 根据风险评分系统 (例如TIMI风险评分、GRACE风险评分) 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指导治疗策略。
初步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结果,做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初步诊断。
二、早期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100-300mg/d,口服),必要时联合氯吡格雷 (300mg负荷量,随后75mg/d,口服)或替格瑞洛 (180mg负荷量,随后90mg bid,口服)。
抗凝治疗: 根据风险分层选择低分子肝素 (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或不分子的肝素 (如依诺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控制心绞痛症状,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可改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根据病情选择性给予,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控制心绞痛,减轻心肌负荷。
他汀类药物: 所有患者均需服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ACEI/ARB: 根据病情选择性使用,改善心肌重塑,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氧疗: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
病情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及ST段变化。
每隔4-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 (血压、心率、呼吸、体温)。
持续监测血清标志物,观察病情变化。
三、持续治疗与康复
药物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饮酒。
适量运动: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运动量。
压力管理: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
康复治疗: 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
出院随访: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转诊指征:
出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的证据。
持续性或加重的心绞痛症状。
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
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五、出院标准:
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显著减轻。
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显示病情稳定。
患者能够耐受日常活动。
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方案,并能正确执行。
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及处理: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心力衰竭: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ACEI/ARB等治疗。
心源性休克:需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
七、医嘱示例:
(此处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填写,包含所有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频次,以及其他医嘱,例如床旁监护、饮食、活动等。)

备注: 本临床路径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本路径中所提及的药物及剂量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此临床路径需由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并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最终审核和批准。切勿将此作为最终的医疗指导。
官网:www.opendrg.cn 可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DRG打工人
交流医院DRG知识与实务、编码质控、数据分析,定期赠送DRG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