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杂记(二)

文化   生活   2024-10-24 13:25   陕西  
欢迎关注 “我是玲珑君”视频号
 点击进入视频号


图片由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回乡杂记(二)
作者:玲珑君



今天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台扇,我把它冲洗干净,擦洗的时候发现商标图案等已经脱落不清,塑料的颜色也有一点点磨损,但没有老化,整体完好,插上电依然能用。几十年前的东西了,不得不说,过去的产品质量还是很过硬的。现在市面上几乎已经见不到到这种台式风扇了,既就是有台式风扇,也是造型美观,轻便新颖,装饰大于实用功能的了。这台台扇是父亲出差在上海买的,曾经陪伴我度过少年时代,那个年代家里能有个台扇都属于奢侈品,令人羡慕。夏天的时候,我们全家开着台扇,享受着凉风,吃饭、做事情、做作业觉得一下子凉快了很多。记得母亲多是让我们享用台扇,她还是自己扇着扇子,处处把好东西留给儿女,那种镌刻在骨子里的自我牺牲精神,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父亲是一个喜欢新潮追逐时尚的人,有什么新产品出来,特别是电子电器类,他总是第一个去购买尝试。本地买不到就出差时在外地买,再买不到就写信给厂家要求邮购。大约六七十年代,父亲就买了照相机,好像华山牌的。节假日父亲就带着我们出去到公园儿拍照,所以我们家的相册里还留有不少那个时候的照片,黑白的。记得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都没有几张照片,除了到照相馆,平时很少照相。父亲还买了一套洗相片的设备,显影粉定影粉啥的,还有如何洗相的书籍,把家里窗帘都拉上当做暗室,自己边琢磨边学习边实践,给我们照完相了又自己洗出相片来。虽然说洗的不是非常专业,也洗坏了不少照片,报废了不少相纸,但是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后来哥哥也跟着父亲学洗相片。


大约同时期,父亲还买了电唱机,买了许多唱片,我记着有歌剧《洪湖赤卫队》、相声、还有父亲喜欢的秦腔等戏剧,印象中至少有一百多张唱片。后来父亲把电唱机和所有的唱片送给老家亲戚了,一张也没有留下,电唱机从家里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连带着关于唱片的记忆都模糊了。



我们家的第一台电视机,大约七十年代末,也是父亲买的,是黑白的。记得当时就我们家有电视,楼上邻居同学一吃完晚饭,都搬着小凳跑到我们家来看电视,我们家快成一个小俱乐部了。


八十年代中期,父亲到广州深圳出差,给我们带回来好多漂亮的餐巾纸,还带回来一个饭盒录音机,几盒邓丽君的磁带。我们兄妹三个觉得好新奇好开心,都是没见过的新鲜东西。每天晚上我们都围着饭盒录音机听歌曲,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第一次接触了所谓的靡靡之音,觉得竟然有这么甜美的嗓子和好听的歌儿。父亲有时也在家里放邓丽君的歌曲,我们就跟着学跟着哼唱。我们用那个饭盒录音机听港台歌星罗大佑、邓丽君、刘文正、张帝等演唱的歌曲,饭盒录音机给我们的少年时代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父亲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有单位同事开玩笑说,老张除了不会生小孩儿,什么都会。父亲会裁剪衣服,会缝纫,会修理自行车、电灯、手表、电器,设计家具制作家具, 电焊木工活儿泥瓦活儿都会点。记得父亲设计制作的家具柜子,用当时流行的塑料贴面贴上,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总结经验,最后练就的技术很好,像裱的画一样服帖平展,再贴上上海的英文(其实是拼音)标识贴片,很是洋气。经常单位的人来家里参观欣赏父亲的杰作,还有些要结婚的恋人参观后,准备结婚就参照我们家的家具款式定做家具。直到现在家里有好几个父亲设计制作的柜子,差不多用了有半个世纪,依然完好,只是上面的漆已结斑驳,结成了小颗粒,柜子里面的空间超大,设计合理,非常结实还特能装东西,我们依然在用。



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蓝色的自行车,当时都是清一色的黑色自行车,我这个蓝色自行车自然比较与众不同,也足见父亲的审美能力。只要自行车出毛病,我只需把钥匙交给父亲,父亲会给我修理好打足气然后再把钥匙给我,非常省心,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亲的技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又过了几年,父亲不知道从哪里给我买了一辆红色的相当于22的小自行车,大红色很正,艳丽时尚漂亮,这就更抢眼了,经常有人盯着我的自行车看,甚至在单位成了我的一个标志物,单位里认识不认识的看见这辆自行车就知道主人是我。还有好多次有人骑自行车从后面追上来问我:你这个自行车在哪里买的?好几年时间,在我们整个城市的街上我都看不到一辆和我同样款式的自行车,为此我很是骄傲了一阵子。


那把紫砂壶是父亲出差去宜兴买的,拿他泡茶多年,都生了包浆。在书架的角落蒙尘多年,我发现后洗干净,感觉还不错。市场上的假紫砂壶太多了,不知是不是真紫砂,但过去那个年代假货应该不多,真假已不重要,关键是用了那么多年,它沉淀出来的那种韵味就足矣。


还有景德镇的瓷器餐具,也是父亲出差买回来的,一个一个盘子碗摞起来高高的,那个盘子和碗好沉,拴成一捆一捆的,只能用手提着。记得父亲那天出差回来我们去接,父亲手里提着两捆瓷器,提一截放下休息一会儿,来回提了几次,我惊叹那么多沉重易碎的碗和盘子,凭着父亲瘦小的身躯是如何从外地采购又搬上火车,下火车又搬回家的。景德镇的瓷器果然名不虚传,瓷质细腻图案精美,印象最深的是一款盘子,大大的厚厚的挺沉,上面印着世界名著茶花女的插图,还有非常精美的工艺花纹图案的小盘子,总之市面上很少见到,为了让我们全家用上精致的餐具,父亲也是拼了。如今,那些景德镇的碗和盘子都不见了,只有一个比较完美的雕花图案的小盘子我收藏了,这次我又找到一个有点豁口的小盘子,还有一个带花纹的大盘子。


那把木柄小菜刀,好像是父亲手工自制的,有点重量,非常锋利。记得我上小学第一次学切菜就用的这把菜刀,用了几十年了,切菜切肉都非常好用,缺点就是特别容易生锈。我每次从北京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厨房餐具锅碗瓢勺彻底清洗一遍,再就是磨这把菜刀。后来家里换了很多次刀,最终换成了不锈钢刀,但我依然喜欢用这把刀。这次回来发现刀不见了,以为家人扔掉了,心里还有些不舍和失落。那天无意中收拾抽屉,竟然发现它在抽屉最里面躺着,赶快拿出来磨一磨,一上手,多年前的感觉就找到了。


还有那个砸辣椒面的铁臼,很沉,但质量超好,也是用了几十年,记得小时候经常用,辣椒面芝麻花椒都砸得非常细。


家里类似这样的老物件儿还有很多......


过去科学技术落后,什么都要靠人工,也正是靠耗费时间精力打造的物件更觉得过去东西的精贵。父亲非常好学,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会看书,自己琢磨不通就请教专业人士,反复实践,不怕失败,越挫越勇。但主要还是靠自学自己琢磨,常常一坐就是一上午甚至一天,为买一个配件写信给生产厂家求购,不合适或是回复不及时,常常一来二去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父亲成功过无数回也失败过无数回,经常看见台灯下父亲还在捣鼓,学费就是那些搞坏的零件和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的两个哥哥遇到生活中简单的修理或修修补补的小活儿他们都得心应手。特别是我二哥,动手能力极强,遗传了父亲好学爱钻研的基因,多年来一心扑在他的坭兴陶烧制技术上,做得风生水起,小有成就。


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可阻挡的。很多当年时髦时兴的东西都早已被淘汰,但是每每看到那些老物件,就会想起关于它的故事,它承载的历史,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旧时光。


延伸阅读:回乡杂记(一)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公众号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低价正版书籍精品好物
请移步至玲珑君的小店



 征稿 


玲珑君欢迎您投稿,讲述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探讨人性,思考人生,用人性温暖的微光点亮世界。题材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原创首发即可,字数3000字以内为宜。请加小编微信wsllj728直接联系,谢谢!  

玲珑君
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白羊座, 洞察人性,体味人生,独立思考。 历史人文+文学艺术+电影美食+心理情感+阅读旅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