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快4年没有回老家了,本想计划10月份是否回来一趟,最近在昆明的时候忽然起心动念想回来看看,于是9月23日晚回到了老家。整体感觉老家城市面貌还是有所改观,很多商场超市餐饮店晚上霓虹灯闪亮,还算热闹,在现在的环境下,在这样一个三线城市,也算不错了。
我的老家在西北的一个地级市,父母生前在一家大型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工作,父母家就在企业的家属院,单位有两个家属院,我们家所在的属于最早最大的那个,家属院地处市中心,离省城很近。我们属于厂矿子弟,我的同学大多都在这里生长,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企业的幼儿园和子弟学校上学。和所有大中型企业一样,我们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生活配套应有尽有,小时候印象中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卫生所,还有俱乐部,图书阅览室、露天剧场、邮局、食堂、菜市场、甚至有专门对口服务的银行。后来幼儿园和中小学移交政府管理,卫生所也改制为社区医院,俱乐部和露天剧场拆了,新建了体育馆。家属院居住的企业职工大约七八千人,加上家属大约有一两万人,也算是一个较大的社区了。后来企业改为集团公司,生产厂区迁移,只留下集团公司总部。在职员工的工资大约三四千元,退休职工平均中位数大约也是三四千元,相较于城市的物价,双职工家庭养一个孩子也算勉强能过基本的稳定生活。我们这个家属院大约有几十栋家属楼,单位职工大都买了福利房,有的则是继承了父母的房产,过着比较规律相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每日上班下班买菜做饭,自有小城市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节奏和调调。
印象中小时候总听父亲说对面楼刘嫂的女儿有残疾还考取了美国某大学的博士,以此励志我们兄妹向她学习,但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大多数同学都是接父母的班,在这个单位或相邻单位继续当工人,能考上大学或能出去混的都是凤毛麟角。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变迁,我们家属院有许多子弟的孩子考大学去了一线大城市并留在那里工作生活,还有出国留学留在国外的,也有留学后回国就业的,还有就近在省城工作生活的,离开家乡去发达城市的都算是有出息的,让家人家族感到骄傲的事情。
那天到社区门口的超市转了转,这里因为交通便利,周围单位职工和居民也来这里购物,原来记得是物美超市,现在变成了盒马鲜生超市。里面的东西与一般超市比有点精致,价格也略贵一些,人还不少,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个年龄喜欢新生事物,追求生活品质,消费力也不低,正常。
菜市场自然是老年人的最爱,我们家属院这个菜市场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不断发展壮大。绵延长达几百米的菜市场,一排是门面一排是露天,每天也是熙熙攘攘,各种粮食蔬菜水果生鲜熟食杂货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早市更是各种当地小吃,品种丰富价格不贵,完全能满足这个社区及周边人日常的生活需求。
时光荏苒,一年又一年,每次回去都感觉像是老照片,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一层一层覆盖下去。人也像是电影里的人物,由儿童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见到熟悉的面孔无论再怎么改变,依然依稀可以回忆起他们曾经的容貌。长辈们一个一个随着一张张讣告慢慢离去,小伙伴们在一个个变老,他们的下一代又在一个个长大。
遇见熟识的人,依然是各种关心,主要是房子和收入;然后是灵魂拷问:买房了吗?收入如何?如何养老?准备在哪里养老?然后是各种指明方向:回来吧,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或者在北京买房,必须有自己的房子,或者到一个南方小镇生活成本低的地方养老...... 似乎他们比我更了解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呵呵。
最近股市大涨,人气飙升,市场和股民都快疯了,短短几天就听到看到太多的人蜂拥而至入市。有透支信用卡的,有借款的,有取出未到期存款的,有卖房的,有从父母那里搞到父母存款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总之倾其所有砸锅卖铁想尽一切办法想迫切入市赚钱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理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逻辑运行规律和本质,有几人能看清又能做到?明天就开市了,希望被套的解套,想薅一把羊毛的如愿以偿,新进场的抓住机会,祈愿可怜的股民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有所斩获,也包括我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