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今日,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处暑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收藏“屋内”的意思,“处暑”表示把炎热的暑气收藏起来,潜降入地下了的意思。
这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今年的炎热盛夏,迎来天地澄清的凉爽初秋。
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变大,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容易引起过敏性疾病、上呼吸道疾病、胃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初秋之际,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要注意饮食起居,适当运动增加身体免疫力,不要贪凉,同时保持情绪稳定。
处暑时节,天气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此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宜快走、登山、打球等,以似有汗出但不疲倦为度,有助于机体内气血通畅。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人体易出现干咳少痰、痰少而黏、鼻咽干燥、皮肤干燥发痒、大便秘结等症状,故饮食上应多进食滋阴润燥之品,如莲子、百合、梨、冰糖、银耳、鸭肉等食物,平时也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收。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出现“秋乏”的症状。
因此,我们要保证睡眠充足,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且比夏季多睡1小时,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处暑节气,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形。
白昼仍会有气温较高之时,俗称“秋老虎”,但初晨及夜晚凉风习习,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变大。
因此添衣宜循序渐进,穿衣应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度,以增强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可见,在情绪方面,此时应收敛内心的火气,平静安宁,从容不迫。可以通过读书、练字、听音乐等方式,让情绪平复。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
愿你在这个秋天
收获满满,继续前行
来源:广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