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盛夏的燥热和拥挤的人潮一同退去,凉爽的秋风捎来新书,也从千峰凌云之所捎来一家新书店即将诞生的消息。
本月,先锋将去向大西南的高山之巅,把书送到九曲十八弯的怒江大峡谷中,在这片原始而又鲜为人知的秘境,开出一枝令人惊喜的高岭之花。
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在高黎贡山的阅读之巅 | 先锋书店新店启幕游学招募
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
摄影:双喜
01
《米沃什与布罗茨基:诗人的友谊》
作者: [美] 伊雷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译者: 李以亮
切 斯瓦夫·米沃什,1911年生于谢泰伊涅,波兰诗人、翻译家、散文家。他曾是持异见者,旅居法国,定居美国,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他返回波兰定居,2004年逝于克拉科夫,安息于波兰的国家圣殿瓦维尔大教堂。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964年以“社会寄生虫罪”被流放。1972年被驱逐出境,在诗人奥登和其他支持者的帮助下定居美国。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逝于美国,葬于威尼斯,终其一生没有返回祖国。
本书着眼于这两位20世纪最著名的流亡诗人,以布罗茨基流亡美国后收到米沃什写来的第一封信为开端,深入探索他们的人生与创作,他们的诗歌与爱情,一直写到他们最终的死亡。这既是他们的友谊之书,也是一本切入点独特的双人传记。
02
《与四季和解:巴克斯特诗精选》
作者: [美] 伊雷娜·格鲁津斯卡·格罗斯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出品方: 雅众文化
译者: 张桃洲
詹姆斯·K.巴克斯特为新西兰国民级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诗人用看似简单的词汇和短语,展现了语言之深邃,呈现出丰厚的生命智慧和高超诗歌技艺的沉着气度与简练风格。诗人通过诗歌探查社会的特征,相信诗歌应包含真理,为社会革新提供方向。
本书收录了160余首短诗及若干组诗,囊括了巴克斯特不同时期诗歌的代表性作品,呈现巴克斯特诗歌的基本面貌和风格流变,为读者提供了绝佳的指引。
03
《必要的角度》
(增订版)
作者: 黄灿然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经典评论集,了解现代诗歌的绝佳读本。绝版多年后的增订再版,不仅对所有文章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润色和修改,同时还删除若干旧文并增补若干未发表过的新文,可以说是对旧版的全面升级和调整,也更加贴合当下读者的阅读经验。
本书介绍了20世纪诗坛的多位诗歌大师,并收录黄灿然多篇讨论翻译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对汉语与汉译的现状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批评,同时对汉译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期待。阅读本书,读者既可以学习从译者及批评家的角度看待翻译问题,也可以从中修炼自己甄别译本好坏的能力。
04
W.H.奥登三种
《奥登诗精选》
作者: [英] W.H.奥登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黄灿然
本版《奥登诗精选》为知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编译的全新译本,以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编辑的《奥登作品全集·诗歌卷》为底本,同时综合包括约翰·富勒、理查德·霍格特等诸多奥登研究专家的权威选本,遴选出奥登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同时附录部分还收录多篇奥登自己的解读文字,以及原文的索引对照,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奥登的诗歌世界。
《诗人之舌:奥登文选》
作者: [英] W.H.奥登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蔡海燕
本书是奥登的散文精选集,以爱德华·门德尔松整理的六卷本《奥登散文全集》为底本,由国内著名奥登学者蔡海燕精心编译。全书收录了26篇没有被《染匠之手》与《序跋集》这两部作者自编文集收录的经典散文,这些文字此前从未被翻译为中文。它们在时间跨度上覆盖了奥登的整个创作生涯;在形式上则极为丰富多样,包括了评论、讲稿、序言、随感等。在其中奥登从诗人的角度对文学、艺术、历史、人生等广泛的话题发表了独到见解。这些篇章完整呈现了奥登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批评家”的形象。
《奥登传:穿越焦虑时代》
作者: [英] 汉弗莱·卡彭特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蔡海燕
本书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汉弗莱·卡彭特撰写的权威奥登传记,在奥登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书中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材料,包括奥登的信件、日记、笔记以及青年时代的未刊诗作。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细致研究与平实严谨的记述,作者完整展现了奥登作为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见证者的传奇经历,打开了一个隐秘的文学和心灵世界:诗人对生活与爱的巨大热忱,对艺术的诚与真的执着坚守,以及穿越整个时代的对信仰的精神探索。
05
《诺贝尔文学奖消失之日》
作者: [瑞典]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Klubben: en undersökning
译者: 沈赟璐
2018年5月4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曾因战争或缺少合适的候选人而取消或推迟颁奖,因丑闻暂停颁奖史无前例。
玛蒂尔达•福斯•古斯塔夫松是“揭开盖子的第一人”。她于2017年11月21日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报》刊登调查报道,以18名女性的证词,揭露一名“文化大咖”的性侵丑闻,之后进一步指认此人便是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让-克洛德•阿尔诺。
阿尔诺和瑞典文学院关系密切,他不仅有一名院士妻子,还与多名院士是亲密的朋友。丑闻持续发酵,引发瑞典文学院内部的激烈冲突,多名院士愤而离席,声明不再参与文学院的任何活动……瑞典文学院面临成立之后最大的危机。
06
《自我:与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作者: [英国] 齐格蒙特·鲍曼
[爱沙尼亚] 瑞恩·罗德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译者: 张德旭
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瑞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并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概念、人类处境的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全面梳理;为活在不确定时代、自我时刻晃动的我们这代人在“自我与社会冲突时如何自处”提供了更内在的理解。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
07
《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作者: 孙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本书是一部关于平台劳动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及其社会意义。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7年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行动主义的热情,记录下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本身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精细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过渡劳动”这一颇具解释力的劳动概念,反映出劳动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切。书中深入探讨了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女骑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双重挑战,并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田野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08
《本雅明书信集》
《本雅明书信集》
作者: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著
[以] 格肖姆·肖勒姆 编注
[德] 特奥多·W.阿多诺 编注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品方: 新行思
译者: 金晓宇
书信集收录德国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由肖勒姆、阿多诺合力编辑,编年编定,加以注释。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揭示了思想轨迹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和他所处时代的思想家及各类人物的关系,对于理解20世纪前半期欧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在这本书信集中,本雅明谈到了文学、思潮、创作、社交、旅行、工作和生活,对卡夫卡的反思贯穿了这本书;20世纪最重要的一批思想家如:格哈德·肖勒姆、特奥多·阿多诺、汉娜·阿伦特、贝托尔特·布莱希特、雷纳·玛丽亚·里尔克、恩斯特·布洛赫、卡尔·克劳斯、马丁·布伯悉数登场。新一代的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德国犹太知识分子的消失的世界。
09
《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著 / [德] 乌苏拉·卢茨 编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原作名: Ich will verstehen
译者: 高原
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