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是有一定道理的。抗体水平升高,是因为免疫功能始终存在紊乱的情况。
而免疫功能紊乱,与肠漏诱发的肠道黏膜损伤有关。
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能够阻止肠道内的细菌、病毒、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内部。
当肠漏发生时,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这些原本被隔离在肠道内的抗原物质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病原体,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持续的抗原刺激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慢性炎症。
另外,肠漏可能导致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失衡,这种失衡会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例如,肠道中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在肠漏状态下可能会摄取更多的抗原,从而改变其激活状态和功能,影响 T 细胞、B 细胞等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肠漏的发生呢?
是蛋白酶的缺失。
我们摄入的一些主食,是小麦、大麦的深加工食品。
麸质是存在于小麦、大麦等谷物中的一组蛋白质,想要消化掉这种蛋白质,需要人体某些特定的蛋白酶。
当人体缺乏某些特定的蛋白酶,无法完全分解麸质中的麦醇溶蛋白等成分。未完全消化的麸质片段会在肠道内积累,一方面可能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另一方面会改变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使有害菌增多,产生更多有害物质,损伤肠道黏膜,促使肠漏发生。
而肠漏,又诱发了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抗体水平升高,攻击了甲状腺细胞,进而诱发加重了桥本甲状腺炎。
我国主食在饮食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北方人,多食用面食。面食中含有大量的麸质,长期食用,就会诱发肠漏等问题的发生。这是目前临床上,极易忽略的致病原因,但在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上,却十分有价值。
含有麸质的食物包括:
各种小麦面粉制品,如全麦粉、富强粉、饺子粉等,及其深加工制品面条、饺子等等
包括白面包、全麦面包、法式面包、黑麦面包、甜甜圈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面包,只要使用了小麦粉、黑麦粉等含有麸质的面粉,就会含有麸质。
蛋糕、松饼、蛋挞、司康饼等糕点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小麦粉,因此也含有麸质。
曲奇饼干、苏打饼干、夹心饼干、威化饼干等,大多数饼干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不可避免地含有麸质。
如果你在食用了上述这些食物之后出现了下列表现,就要当心你存在蛋白酶缺失的问题,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
消化不良,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还会腹泻与便秘交替,肠道气体增多,有腹胀、肠鸣、排气多且臭的情况。
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儿童还可能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受影响。
皮肤出现湿疹、荨麻疹等,伴瘙痒、红斑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神经系统方面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症状。
菠萝中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同样具有消化蛋白质的功能。木瓜蛋白酶在食品工业中也被广泛应用于肉类嫩化、啤酒澄清等方面。
生姜中含有姜蛋白酶等成分,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益处。生姜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猕猴桃含有猕猴桃蛋白酶,有助于分解蛋白质。猕猴桃富含维生素 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益。
如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中含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会产生蛋白酶等酶类物质,有助于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