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查出甲状腺疾病后,最担心的就是甲状腺发生癌变。60%以上的甲状腺疾病,与小炎症有关。这些小炎症,往往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增加癌变风险。
当小炎症出现时,往往说明免疫功能出现了紊乱。免疫系统失去了识别功能,会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出现慢性炎症。
如果炎症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增加癌变发生的风险。
2项指标低于500时,甲状腺癌变风险降低3.2倍,这项检查很重要
当甲状腺出现炎症时,多见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表面出现弥漫性损伤,大面积甲状腺细胞凋亡,甲状腺功能因此出现障碍。
而很多人只注意到,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忽略了造成这种异常的本质原因。也在无意识地姑息了癌症的发生。
德国病理学家Rudolph Virchow早在1863年就提出,肿瘤起源于慢性炎症部位。
现代研究也表明,许多肿瘤来自于受感染、慢性刺激的炎症部位。炎症细胞组成的肿瘤微环境,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急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增加了罹患肿瘤的风险,并促进了肿瘤的发生。
当甲状腺发生炎症后,会在甲状腺周围形成适合癌症生存的微环境,不对炎症加以控制,就会导致癌症发生。
桥本甲状腺炎的根本病因往往由甲功七项检查查出。分别检查促甲状腺激素指标 (TSH)、甲状腺激素指标(FT3/FT4、TT3/T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康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和TgAb)。
这两个指标是甲状腺癌癌前病变的重要信号,当这两项指标高于500时,免疫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甲状腺细胞受损情况加重,也会增加癌变发生的可能。有研究表面,当这2项指标抗体超过 500,甲状腺癌变风险增加3.2倍。
而如果能及时控制抗体水平,就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这两项指标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免疫功能紊乱。想要控制这两项指标,根本方法在于控制免疫紊乱的情况继续恶化。
1.药物介入治疗
通过表皮介入药物到甲状腺细胞,修复甲状腺细胞损伤,减少刺激免疫应答的诱发因素。逐渐平复免疫机能,使免疫机能逐渐恢复识别、监测等功能,不再释放自身抗体。从而达到降低抗体水平的目的
2.补充营养,修复免疫
(1)补充硒元素
免疫功能紊乱时,细胞因子的分泌往往会出现失衡,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应答不足。硒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使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保持相对平衡。例如,硒能抑制过度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 等促炎细胞因子,同时促进白细胞介素 - 10 等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维持免疫稳态。
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硒通过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发生,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证免疫细胞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交换、信号传递和免疫识别等功能。
硒元素食物摄入建议:巴西坚果(每日2颗)、动物肾脏(每日40-50克)、牡蛎(每日5-6个)、松蘑(每日20-30克)
(2)补充类黄酮
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自由基的过量产生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进而诱发慢性炎症。类黄酮通过提供氢原子或电子来稳定自由基,阻止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发生,减少氧化损伤,从而降低慢性炎症的发生风险。例如,槲皮素可以显著降低活性氧的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
持续的氧化应激会导致 DNA 损伤,进而引发基因突变,这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基础。类黄酮的抗氧化特性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减少 DNA 氧化损伤,降低基因突变的概率。比如,芹菜素能够减少 DNA 加合物的形成,保护 DNA 的完整性,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类黄酮食物摄入建议:紫甘蓝每日食用量 50-100 克、蓝莓每天食用 50-100 克、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每日食用量控制在 20-30 克。
小炎症往往会诱发大问题。而指标是小炎症发生的直接体现。如果出现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异常升高,就要警惕炎症及癌变可能。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病情,防止恶化。
关于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的预防,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有健康问题想咨询,可以长按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点击【发消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