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行业,被视为家居领域的最后一桶金,正引来诸多掘金者。
但无论是新闯入者,还是老牌势力,均不敢轻言改变行业格局,但如今有人正试图做这件事,他是罗兰西尼的创始人熊志斌。
家居行业内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低由来已久,这种现象在门窗细分领域更甚,每家企业份额都很小,让人产生一种门窗行业做不大的无力感。
熊志斌认为门窗行业短时间做不大,原因就如同意式柜与衣柜,意式柜拼出来,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然后再一个一个卖出去;而厨衣柜则是一块一块板卖出去,是一个半成品和成品的区别。门窗就是一个半成品,还需要将加工好的横框、竖框拼成窗扇才叫成品。
但他却认为现在做不大,并不代表以后做不大,罗兰西尼正在探索这条路。这是一句很大胆的话,但却无人敢质疑。因为喊出这句话的人,曾在十几年前扛起了高端门窗的大旗。
家居领域的创业者,更多是木作、木匠出身,或者建材经销商转型,从而晋级当老板。
但罗兰西尼创始人熊志斌,并不在此之列,2007年创业前曾在深圳一家日资企业担任IE工程师,在偶然一次机会去了上司新装修的别墅,发现了高端门窗的商机,再结合自身颇具产业特色的出身地,由此创立罗兰西尼。
江西安义县是熊志斌的出生地,被称为中国铝材、中国门窗之乡,有点类似浙江义乌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就像熊志斌所说,从幼时背书包开始,他就对门窗不陌生,这也是其将创业方向定为门窗的主要原因。
“我要了解门窗生意的门道,只要打几通电话,基本上七七八八就能摸清脉络。”安义建材”的浓厚氛围,令他有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和先天优势,冥冥之中向其靠拢,这也是他的幸运之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在日企工作多年,早已萌生创业想法的熊志斌,那次去领导新装修的别墅,彻底触发了他走上门窗创业之路,一切似乎水到渠成,缺的只是这样一个激发机制。
熊志斌的思绪,瞬间回到了2006年年末,当时他还是日企的一名普通工程师,进入那栋崭新的别墅后,那位领导告诉他,门窗是在香港定制、德国品牌,大概要好几十万,令他万分惊讶。
对于门窗他并不陌生,一个电话就拨通了家里,询问别墅配套门窗是否值几千块钱一平方,得到的答案是仅两三百。
那一刻,熊志斌彻底被触动,三百与两千差距甚大,作为一名资深“深漂”,按照他的理解,当时深圳的房价也就不到一万一平,综合价七八千左右,门窗两三千难以想象,当中暗藏的利润空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正是这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令熊志斌在2008年创立罗兰西尼,开启了门窗事业的征途,也成为高端门窗的先行者。
定位的不同,注定了罗兰西尼成长路径的不同。
十五年前的市场环境,门窗企业普遍走量,价格战或低价竞争是主流,低端产品占据市场,罗兰西尼以高端定位闯入,面对同行的嘲笑、质疑,外企出身的熊志斌不改品质初衷,尤其在2010年首次去欧洲参加门窗展后,发现欧洲门窗品质上佳,更坚定了做高端门窗的信心。
这使得罗兰西尼在当时低品质、低价格的市场,迅速立起了一面高端门窗的旗帜。
熊志斌并不是无的放矢,之所以坚持高端定位,背后有三个核心因素:
首先,系统门窗当时在国外普及率已经很高,而在国内占比不到10%,更多的是仅能遮风避雨的普通窗或者塑钢窗;
其次,不做功能过剩的产品;
最后,因地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门窗不属于快消品,是一种低关注度的耐用品,大部分人一辈子与门窗发生关系只有两到三次,是一个超低频行业,如果靠低价去竞争,不仅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极为不利,所以熊志斌认为要回归到做高端。
对于高端门窗,他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是通过材料的高端和稀缺,以及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而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为了不一样去做的创新,只能称之为伪创新;为了解决用户的某一个问题而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这是他时常对罗兰西尼研发团队说的一句话。
©️H5紧压式推拉景观阳台窗
©️H5紧压式推拉景观阳台窗
以厨房窗为例,核心要解决的是做饭过程中如何有更好的体验、纱窗更易清洗、开窗更舒服等问题,而不是如何将其做的更华丽、材料更厚实或者更昂贵。窗户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而不是单纯的加材质。
“尤其是面对地域性差异,更要因地制宜。” 熊志斌解释道,以汕头为例,因为靠海,落地窗首先要抗台风,其次要抗腐蚀、材料表面要耐盐水,最后台风地区暴雨较多,还要解决快速排水问题,这种情况下材料要四层玻璃、要保温完全没必要。
©️R7C厨房系统外开窗
反观哈尔滨这种严寒地区,则要用多腔体的隔热条,包括四玻三腔、三玻两腔解决严寒地带的保温问题;而如果在汕头使用这种窗户和玻璃,属于功能过剩。
“所谓高端,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用到合适的位置,从用户的角度反复思考;高端不一定是材料的高端,也不是稀缺的高端,而是对消费者承诺的高端。帮助消费者花好每一分钱,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高端。”
“高端不能以价格来衡量,高端是对消费者的承诺。”熊志斌总结道。
正是这种理解,使得罗兰西尼对自身的发展和利润之间,达到了一种很融洽的平衡。
在熊志斌看来,价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企业发展,门窗产品属于耐用品,非常注重售后,后端服务成本非常高,如果没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支撑,很难做好后续的售后服务;但定价过高也有致命性问题,高利润空间会在无形中引来更多竞争对手。
“当时我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有一个信念,挣我们合理的利润。” 熊志斌解释道,毕竟门窗不是艺术品,还是要回归到有很重的个性化定制基因,离不开工业化生产。既然是工业化生产,就要回归到我以前在外企的那个降本增效,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R7C厨房系统外开窗
即便走上了创业道路,但熊志斌多年“深漂”养成的工程师思维,已经刻入了骨子里,造就了罗兰西尼独特的生产管理模式,采用计时制度,而不是行业惯用的计件制度,他把IE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带到了工厂管理。
“如果是20人小作坊,计件确实效果更好,因为没有那么多管理人员,主要靠自觉,这种情况下包干制、最野蛮的方式效率最高;但如何工厂规模较大,采用的是流水线作业方式,采用计时更有助于工艺改良,在更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实现降本增效。”
“罗兰西尼交付速度相比同行快一倍,就是与流水线作业方式、采用计时管理有很大关系。” 熊志斌强调道,我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时间和精力思考生产线的改造,以及流程再造,制造成本越来越低,人效越来越高,员工的收入反而不降反升。
©️Q2系统窗
©️Q2系统窗
多年的工程师经验,成为了熊志斌创业的隐形优势,外界难以看到,只在内部管理中体现。但他还有一大优势,却是被同行所称道,圈内人将他称为门窗行业的一本书,甚至还有“干一年门窗,不如找熊总谈一个小时话”的盛赞。
但在熊志斌看来,他只是在门窗行业干的时间久点,将自己所做的事用系统的方式讲出来而已。但正是这种逻辑紧密的表达,成为了他的鲜明特点,从事门窗行业比他更长的大有人在,但却鲜有人能清晰的讲述出来。
©️星脉R7外开系统窗
©️星脉R7外开系统窗
“语言最大的艺术不是你懂什么,而在于你表达的时候别人是否听得懂,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工程师经常说的工位节拍,通俗来讲就是每个工位的工作时间相同,我所干的就是这件事,用熟悉表达陌生,因为专业术语别人听不懂。”
更让人称道的是其对隔热功能的认知和表达;近年来全球极温天气出现,双碳成为国家重点战略布局,节能减排成为全民共识;门窗是建筑中最大的改善能耗机会,熊志斌也敏锐的察觉了这个机会,快速将产品研发方向往隔热性能聚焦,并在行业首创三级隔热概念,根据隔热需求的从轻到重,建立三个级别的材料工艺系统标准,并且用所有人熟悉的黄色、橙色、红色,三色预警来代表三级隔热分类;消费者一目了然,更是将品牌的广告语调整为“隔热更好、少开空调”。
“隔热更好你可能听不懂,少开空调你肯定秒懂。同时我将品牌的价值主张升级为“守住家的温度”,罗兰西尼要做一个有温度的门窗品牌,我觉得做门窗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熊志斌自豪的说。
熊志斌的这份表达能力,也成为了罗兰西尼的竞争力。但真正令罗兰西尼扛起高端门窗大旗的,则来源于另一种魅力。
熊志斌的倔,时常令一些生意伙伴头疼。
经销商有时会有大订单,让罗兰西尼根据要求生产;设计师有时也会出极简的设计或想法,但他经常会做一些不太符合生意规律的动作,拒绝这些订单。
“比如类似的订单要做一个巨大的玻璃,我首先要考虑它的安全性,美学会排在第二位,因为门窗的建筑属性更强一些,要综合考虑其风压、强度、放水性、抗震等因素,当超越范围时,美在安全面前已经不重要了。” 熊志斌解释道。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安全和美学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为了追求美学而忽视安全,如今的门窗被安装在二十楼、十楼比比皆是,如果玻璃特别大,一定要测算风压,否则从二十楼掉一块玻璃下去,一旦出问题是灾难性的,甚至会毁掉一个家庭。
熊志斌一直在呼吁:设计大咖要多倾听门窗专业人士的意见,设计与门窗安全密不可分,是相互协同的关系,不能为了美而忽视安全风险,而要既美又安全。
“做建筑相关的东西,要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是他经常告诫团队的一句话,安全问题不能妥协,所以他一直坚守的原则是:宁可拒绝订单,也要尊重专业,敬畏专业。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美应该是在专业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这才是一种更和谐的状态,尤其是大玻璃的应用,大是没有止境的,相对的大也是一种美:
高端办公空间或者公共建筑,玻璃可以设计的大一点,因为空间足够大;但是普通住宅空间有限,玻璃太大将使得整体空间失去协调。
住宅南向一面,玻璃可以小一点,透光率做的高一点,紫外线渗透进来,会让人与自然更加融合,室内和室外可以融合为一体;朝西向,则应该隔离紫外线;朝北向,冬天来临时更希望阳光穿透进屋。
例如,云南紫外线很强,又是朝西晒,需要做的是想办法降低紫外线。所以,要根据地域的不同,房屋朝向的不同,以及场景的不同,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才是门窗定制的精髓。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罗兰西尼元宇宙展厅
“我一直认为门窗不只是室内的一部分,更是建筑的一部分;我把门窗不叫门窗,它是个透光的玻璃墙,是一堵墙,一堵透明的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门窗是建筑的眼睛。” 浸淫门窗行业十多年,熊志斌对门窗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他认为,门窗未来一定跟人、跟消费者发生关系,它一定是好用、耐用、实用,然后还很美,再加上更智能化一点,这个一定是走大道、顺大势。
袁欣 | 牧厂我的家 | 设计之春 | 吴晨曦 高定时代 | 陈辉 | 倪张根 |李连柱 张钧 | 王冬龄 | 陈炜 | 消失的乡愁 蔡志森 | 陈俊 | 奇遇台湾 | 殷智贤 蔡明 | 原研哉 | 赵瑞海 | 陈耀光 戴昆 | 许超 | 赖正镒 | 车建新 重新定义家具展 | 梁志天 | 2021设计之春
设计· 生于8090年代 | 刘 毅 | 汪林朋
姚吉庆 | 设计奇葩说 | 实验造物展 | 厉建伟
王开方 | 杨邦胜 | 加埃塔诺·佩谢 | 张灿
练峰 | 王维扬 | 唐斌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