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邦德巴:嫉炉的天神 (三十二)

文摘   2024-03-28 12:06   广西  

无执乃慈心之极,

悟得万法本性就是悲心,

无有穷尽的乐即为喜心,

遍起的一味乃大平等舍。









往事述说

邦德巴是住于斯惹瓦斯提天宫的一位天神。有一天,他惊讶地看到一个身着僧袍,一手持钵,一手持杖的影像,从他身旁飞过,全身放出圣洁的光环。


他便请教众神之主毘斯瓦卡尔曼:[天际中飞过的那个像天神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毘斯瓦卡尔曼回答:[那是一位证果的阿罗汉圣者,他已清净一切贪欲。]


邦德巴渴望得到这种成就,便由天上降到人间,找克利师那卡雅,请求开示。


上师为他灌密集金刚的顶,教导他瑜伽士的盔甲——四无量心:

[悲心乃究竟见,喜心乃禅定,慈心乃圆满行,舍心乃修行成果。]

邦德巴依照口诀而修,净除一切染污妄见,得到大手印悉地。他成为有名的瑜伽士邦德巴。


当毘斯瓦卡尔曼看见邦德巴返回天宫时,就问他到底证得什么境界。


邦德巴回答:

我已成就了无有实体的见地,

无有间断的禅修,

犹如慈爱双亲的行动,

以及犹如天空的结果。

了解此四者实乃一体,

欲望何处可居?

上师之恩多神奇,

智者将永远为他承事。


邦德巴连续四百年饶益阿利雅瓦尔塔六大城的居民,包括了斯惹瓦斯提、惹加哈、拜萨里、瓦惹那西、巴塔里普札以及康雅库加这六个地方。最后他带着四百位弟子以肉身到达了空行乐土。


中部左侧为邦德巴


 实修实证

邦德巴是个仰慕小乘的神,结果却找到克利师那卡雅,而得到密续灌顶及大乘教法。以外相上来看,阿罗汉举止十分严谨,无论遭人辱骂、激怒、槌打或刺激,都不起任何反应,他的欲望极为轻微,行仪谨慎谦卑,吃的很少,初夜末夜都必须维持清醒(只有在中夜可入眠)。


阿罗汉曾修行的法包括:视诸法本性非善非恶,无相,无愿,本空!再分析事物均由五蕴、五大、五识所组成的,并且用各种方式谛观四圣谛。为了对治三毒,必须修特别的观想,如对治贪就要修不净观。平素要依三十七道品来过生活,还要修十二因缘观。


最后他所成就的就是离于轮回三界,证止息涅槃,因此他永远不会再投生于轮回道。如果他是小乘(瑟惹瓦汀)根器的人,就会排斥大乘之道,并顽固地认为佛陀就只是个人而已(亦即只有化身佛才是真的佛)。


佛教小乘部的法,在印度只兴盛一千年,到了第六、七世纪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小乘逐渐没落。但在克什米尔、菩提迦耶、那烂陀及安得惹,这些地方直到回教占领前,都还是能传授比丘戒的。一般西藏金刚乘修行的理想,就是将三乘结合为一,即外相上修习小乘比丘戒,内相发展大乘悲心,密相上则修密续禅定。但孟加拉国一带的成就者,似乎并不完全以这方式表现。诸成就者中,桑提巴、达尔玛巴与这位邦德巴,可能符合西藏理想的修行方式,而毘鲁巴却以舍去僧袍而著名,且圣天与龙树在其后转世传承中,可能也是穿着瑜伽士的服装。


佛陀开示的四无量心教法,在各佛教仪轨中都位居中心地位,包括密续的法在内。邦德巴的歌里以大乘的观点描述了四无量心,他没有否定外在的社会价值,只是指出更深层的作用。因此,如果缺乏同体之见,悲心就沦落为无多大意义的怜悯之心;如果不认识一切感官经验中遍存的喜,喜心就成为行善之人的标签而已;而舍心也可能成为麻痹心智所起的呆板反应,而不能认清所有经验本具的空性。是故,邦德巴的修行当可更进一步地解释为:禅观万物皆空,了悟无实之理,就证得了悲心;以本具之喜禅观空性见地,就证得了喜心;视诸众生独如子女,心中观空离于执着,就证得了慈心;体会万物皆为空智双运,了达一味,就证得了大平等的果德。


邦德巴


其他记载

斯惹瓦斯提是扣萨拉古国的首都。释迦牟尼佛有二十五年的雨季,都是驻锡在当地一处由功德主须达多长者所建的花园里。祗园一直都是佛教圣地。阿利雅瓦尔塔的其它五个城市位于雅利安的核心地带,是佛教圣地,也是[古达]印度的主要城市。


邦德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财神的库房],因为[邦达惹]的字根就是仓库之意。在第十七篇康哈巴的故事中,有位空行赶到师利巴瓦塔山去采集草药,她的名字就是巴德巴,而邦德巴与巴德巴这两个名字在成就者名单中,经常交换使用。[那斯]传承中也有位巴德巴,是克利师那卡雅的弟子,他曾救其上师免受性欲堕落。如果邦德巴是克利师那卡雅的弟子,而那位克利师那就是与密集金刚密续有关的巴林那卡雅的话,邦德巴就应该是十一世纪中期的人。如果他是[那斯]传承的那位巴德巴,就应该是第十世纪后半期的人。



重要通知:由於公眾號改變推送機制,不再按照發布時間排序,很多師兄可能看不到我們每天更新的文章。請大家閱讀之後點一下「在看」和「贊」,這樣會優先接收到文章推送。 點「在看」也能使文章得到更多被推薦的機會!謝謝您的支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注:以上全部内容均摘自网络,只随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陀羅尼秘境花園
學術研究梵語陀羅尼,資料下載網址:https://amitamantra.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