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关注 “茅庐学堂” 公众号 ▼
茅庐学堂 | 打造组织能力 助力战略落地
咨询、合作 | 15394275373(微信)
昨晚,小米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在这个以“新起点”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小米推出15系列和小米SU7 Ultra量产版等16款产品,并发布了自研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 2 。
无独有偶,华为在上周二的原生鸿蒙发布会上,也官宣了自研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更是实现了全面自研和自主可控。
今天,咱们不聊具体的产品,来聊聊自研操作系统这件事。
发布自研操作系统,其实是件非常令人兴奋和自豪的事情!
为什么?
因为美国从19年开始对华为进行制裁,陆续对我国高端科技领域进行“卡脖子”,到目前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科技领域的发展受制于人,就像被人扼住了喉咙、卡住了脖子一样难受。
而华为和小米自研操作系统的发布,对于冲破操作系统领域的“卡脖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决定了企业在VUCA时代的竞争力。企业如何规划好创新战略,至关重要。
一个操作系统的自研,战略上是聚焦技术创新,技术突破是关键。技术的突破,其实背后都存在创新陷阱。简言之,就是为了自研而自研,为了高端而高端,从而落入了“技术至上”的陷阱当中。
如果企业的技术研发并没有在解决真正的客户问题,而是在解决一个从自我出发的假想问题,新技术的商业应用往往会在市场上遇冷,进而让企业落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破产。
所以想要避免创新陷阱,根本解法在于聚焦用户的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
今天,笔者以华为和小米为案例跟你聊聊,面对着“卡脖子”的压力,华为和小米的创新战略思路,以及两者有什么差异。刚好现在又是企业的战略规划之际,咱们应该避免创新陷阱,更好地实施创新战略。
创新战略:聚焦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首先,在聊华为和小米之前,我们先对“创新战略”本身概念有一个了解。
基于一个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战略定位明确了:企业是为“什么客户”,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客户需求”,以“什么产品和服务”,实现“什么客户价值”。创新战略的关键,肯定还是要指向解决什么客户问题和实现的客户价值。
关于创新战略的实施:创新的产生,来源于用户洞察、技术洞察、竞争关系洞察、宏观环境洞察,最后可以落实到技术升级、产品实现、用户参与和组织创新上。
创新的原点,最终还是要回到用户的洞察上,聚焦用户的需求,研究我们究竟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创新,才能完成我们所选择服务的那个用户群体未能完成的任务。关于《创新战略》,欢迎点击阅读茅庐专家原创文章。
比尔·盖茨有一个观点:全球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只能容纳两个巨头。他认为,开发者的精力和资源有限,无法在多个操作系统上同时开发。而到目前为止,确实如他所说,手机操作系统本质上只有 Android 和苹果 iOS。
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同一个App会出现在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不同的设备上,而不同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又完全不同,这不但需要开发者花费精力去进行开发,用户端的反馈也不尽如人意。就如笔者常用的QQ音乐,在车机端和手机端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由此,越来越多用户有了这样的期待 “同一个App在不同设备上有相同品质的稳定的体验”。而开发者在努力满足这需求的同时,也期待 “能打通物联网底层系统,保障App在不同设备上的体验”。
如果说,过去 Windows 和 Mac 占据了PC的天下,Android 和 iOS 又瓜分了手机的天下,那么自研操作系统的战场就必定落在“万物互联”的领域当中。
华为和小米基于各自的战略定位,基于对各自用户的洞察,这样才能避免创新陷阱。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华为和小米不同的选择。
华为:聚焦全场景,实现自主可控
我们先看看华为。
2019年,美国对华为进行制裁,使得华为直接退出了高端手机的竞争。同年,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官宣了 HarmonyOS,并且实行开源。随后的几年,华为系的手机、平板和手表等智能设备都搭载 HarmonyOS。
最终,华为在上周二(2024年10月22日)发布的HarmonyOS NEXT 中,实现了全面自研,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 华为的HarmonyOS NEXT实现了全面自研
为什么在他们的创新战略中,选择了操作系统全面自研呢?
因为华为的战略,聚焦在引领全场景智慧的生活体验。笔者观察,华为的用户更倾向于使用华为的全场景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车载设备等,并期望这些设备之间能够无缝协作。而这样的协作就会对协同效率、安全性和隐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华为发布会上,当现场展示“加密分享”功能,大家看到“通过微信发出的文件无法再次被转发”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可见用户对该功能诉求的急迫程度。
* 华为“加密分享”功能介绍
宏观环境上,受到美国的制约,原有的操作系统也无法让华为更好的实现客户价值。
因此,唯有全面自研,自主可控,才能让华为实现“引领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的战略目标。
小米:聚焦全生态,实现跨端智联
2021年1月的时候,小米受到了美国的制裁。同年5月,小米通过法律途径成功挑战了美国的制裁决定,在与美国政府的交锋中取得胜利。但这也直接引发了小米造车的战略部署。随之而来的,是小米在22年决定统一手机、车机、IoT设备和安全系统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完成操作系统底层的合并。
昨天,小米官宣澎湃OS 2,这个拥有自研底层内核技术平台,提供跨端智联的应用生态融合,如平板端可以直接打开手机端的应用、手机端可以直接使用平板端的摄像头进行组合录制直播等。
* 小米平板端和手机端组合录制直播
也就是说,小米与华为不同:小米没有进行全面自研,而是实现跨端智联。
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不同企业不同的战略定位,以及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茅庐在陪伴企业做战略生成的时候,有一个工具叫战略(增长)飞轮。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企业要找到各个业务环节的关键要素互为因果的闭环,因增强果,果增强因,找到要素之间的动力传递体系,形成自运转闭环。
* 图源网络,华为和小米战略飞轮示意,仅供参考
而不同的企业,即使在卖同样的产品,它背后支撑的增长飞轮和关键的驱动要素是不一样的。企业决策层在共识了战略(增长)飞轮后,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打造会更聚焦,就如华为的关键驱动因素是技术,而小米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生态。
小米的用户会使用众多生态伙伴的设备,比如用生态伙伴的平板、手表、空调等等。这使得小米这边的用户需求是不同生态设备之间的融合。
发布会现场,当小米宣布澎湃OS 2兼容苹果设备与小米设备互联时,现场爆发了最热烈的掌声(应该现场也有米粉在用苹果设备吧,笑!)。
因此小米的创新战略选择聚焦在人、车、家全生态的跨端互联,因为企业战略(增长)飞轮驱动因素不一样,选择了与华为不一样的道路。
宏观环境上,也许是因为小米没有受到美国制裁的直接冲击,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小米全面自研,会打破与生态伙伴共赢的生态环境。
因此,小米选择的是不要求设备必须搭载小米的自研系统,而是通过自研的核心技术,将生态伙伴的设备进行有效的融合,为用户多端操作提升效率。
// 未完的战役
其实从更长远的历史周期来看,华为早在16年就已经开始鸿蒙内核的研发,小米也是在16年开始启用了跨端快应用框架的自研。
因此,即使没有美国的“卡脖子”政策,华为和小米的自研之路,也照样进行。只不过因为“卡脖子”,它们来得更快一些,走得更坚定了一些。
而我们也从华为和小米的创新战略中,看到了创新的原点有且只能是用户需求,企业因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而存在!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他们在特定场景中未完成的任务。
余承东说:“星河璀璨、万象更新,而今迈步从头越。”
雷军说:“只有自信,才能驾驭强大。”
在VUCA时代,企业都面临着时代的焦虑,我们要学习华为和小米这种穿越了政策周期的战略定力,坚定地围绕着目标客户的客户价值实现来突破,这样才能防止创新探索的过程中落入“创新陷阱”。让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
相关推荐
READ MORE
关于茅庐学堂
茅庐学堂总结提炼了阿里24年战略落地、组织升级、企业管理和干部培养的实践精华,并结合8年来服务超过300家行业TOP企业的实践打磨,为成长型企业战略落地组织升级提供定制式陪伴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