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传统医学的新希望

健康   2024-12-11 10:46   河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奥秘。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状与挑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引发的代谢和微血管疾病所致的神经病变。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无力、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以及肌肉萎缩等。


据统计,DPN 的患病率在 30% - 90% 之间,且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

DPN 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如糖尿病患者年治疗费用为 6632 美元,而合并 DPN 的患者费用则翻倍。

目前,DPN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相关因素,包括自由基产生和抗氧化机制缺陷导致的氧化应激、供应外周神经的血管变化、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代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钠和钙通道表达的改变,以及中枢疼痛机制如丘脑血管增加和促进 / 抑制下降通路失衡等。

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针对发病机制和症状进行,但多数药物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不良反应严重且临床效果不显著。

这使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成为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也为针刺治疗等替代疗法提供了发展和研究的契机。

二、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

为系统评价针刺治疗 DPN 的临床疗效,研究人员展开了相关研究。他们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收集了从数据库建立至 2020 年 2 月 14 日期间的相关系统评价。

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 18 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这些研究来自国内外,发表时间集中在 2011-2019 年,其中 2019 年发表的数量最多。

研究类型涵盖系统评价、Meta 分析和系统评估等,干预措施丰富多样,治疗组包括针刺、电针、穴位放血、穴位注射等,对照组为药物治疗或空白对照。

商阳穴放血


(一)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研究人员精心制定了纳入和排除标准,以确保纳入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从最初检索到的 88 篇文章开始,经过去重、排除非中英文文献、比较两种针刺方法及数据不完整的文献等一系列步骤,最终确定 18 篇纳入研究。

对这些文献的数据提取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作者、国家、患者年龄、研究类型、研究规模、样本量、治疗组、对照组、方法评价工具、结局指标和主要结论等。

(二)报告质量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1.报告质量评价

采用 PRISMA 声明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其得分范围为 10-22 分。

结果显示,仅有 3 篇报告相对完整,12 篇存在一定缺陷,3 篇信息缺失严重。

这一结果表明针刺治疗 DPN 的研究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报告在研究设计、数据呈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无疑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方法学质量评价

运用 AMSTAR2 量表评估方法学质量,令人担忧的是,至少两项关键条目未达标准,方法学质量极低。

这意味着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严重问题,如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不明确、未充分检索文献、未有效评估偏倚风险等,从而使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三)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1.临床疗效 / 总有效率

18 篇文献中的 112 项随机对照试验(RCT)以总临床有效率为结局指标,共涉及 8378 名患者。

干预措施分为针刺、毫针、穴位放血、温针和电针 + 拔罐等类型,对照措施包括阳性对照和惰性对照。

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 DPN 在多数项目中表现出有效性,仅有 1 项无差异,且无无效结果项目

这表明针刺在改善 DPN 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鉴于研究方法学质量的限制,对结果的解释仍需谨慎。

2.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指标

①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31 项 RCT 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结局指标,共 2,142 名受试者。

干预措施包括针刺、毫针和穴位注射,对照措施有阳性对照和惰性对照。

结果显示:针刺在多项研究中对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效,无差异或无效结果项目较少。

②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34 项 RCT 以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为结局指标,涉及 2,355 名受试者。干预和对照措施类型与上述类似。

研究表明:针刺在多数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③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32 项 RCT 以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结局指标,共 2,241 名受试者。

干预措施包括针刺、毫针、穴位注射、电针和特殊针刺,对照措施为阳性对照和惰性对照。

总体而言,针刺在多项研究中对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有改善作用

④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36 项 RCT 以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为结局指标,涉及 2,338 名受试者。

干预措施有针刺、毫针、穴位注射、电针、特殊针刺和温针,对照措施为阳性对照和惰性对照。

结果显示:针刺在多数研究中对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改善有效


三、针刺治疗的潜在机制与优势

(一)针刺治疗的潜在机制

针刺治疗 DPN 的潜在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从神经调节角度来看,针刺穴位刺激能够激活神经纤维,产生的信号通过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

例如,可能促使神经系统释放一些神经递质或调质,如内啡肽、脑啡肽等,这些物质具有镇痛和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

同时,针刺刺激还可能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的功能,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炎症状态,改善神经的微环境。

在免疫系统方面,针刺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针刺可以调节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活性。

  • 对于巨噬细胞,针刺可抑制促炎 M1 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促进抗炎 M2 巨噬细胞的增加,调节炎症因子的分泌平衡。

  • 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也能被针刺调节,使其向炎症部位的迁移减少,减轻炎症反应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 NK 细胞在针刺作用下,数量和活性增加,能够更好地清除受损或异常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

此外,针刺还可能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作用。

通过影响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如调节钠、钙通道的表达和功能,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改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功能。

同时,针刺刺激可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增加能量供应,支持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过程。

例如,针刺可能增强线粒体的功能,提高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为神经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

(二)针刺治疗的优势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刺治疗具有诸多独特优势。

首先,针刺治疗成本相对较低,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其次,针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适用于长期治疗。

此外,针刺还能综合调节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而非仅仅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针刺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全身的生理状态,从而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四、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针刺治疗 DPN 显示出一定潜力,但本研究存在局限性。

  • 搜索策略可能导致部分研究遗漏或产生发表偏倚;

  • PRISMA 声明评价中各条目权重未区分,可能造成潜在偏倚;

  • 穴位选择、操作和治疗频率的差异导致临床异质性,影响结果准确性;

  • 干预措施复杂,影响临床应用;

  • 评价过程存在主观性。


参考文献

Yu B, Li M, Huang H, Ma S, Huang K, Zhong Z, Yu S, Zhang 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J Clin Pharm Ther. 2021 Jun;46(3):585-598. 


获取更多详情(扫码)

咨询电话:13027515195(同微)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锁定精彩!

点“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和书籍

疼痛康复研究
传播疼痛康复知识,传递专业医疗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