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心律失常药:正确使用指南

文摘   2024-11-25 09:59   河南  


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25 / 邵静静


新蔡县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心律失常药

正确使用指南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邵静静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的跳动节律或频率异常,可分为后天性和遗传性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和心悸,严重者可出现猝死和晕厥等。为了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常常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然而,不当使用这些药物不仅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加重原有症状。因此,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心律失常药物的正确使用指南。




HEALTH SCIENCE


心律失常药

正确使用指南

HEALTH SCIENCE

一、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

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例如,胺碘酮等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最好使用中心静脉给药,以避免静脉应用时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此外,一些药物可能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具体方法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二、减慢给药速度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副作用。为了预防这些副作用,应减慢给药速度,严格控制滴速。特别是躁动患者,易使针头脱落或输液管打折而中断给药,从而发生心搏骤停。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控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情况调整给药速度。


三、观察症状及体征

在给药过程中,应进行连续心电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建议每15分钟记录一次患者的意识、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注意药物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剂量需要严格控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患者必须遵照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用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导致疗效减弱或不良反应增加。


五、监测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头晕、视觉困难、肝肾功能异常等。一旦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此外,定期监测心电图也是评估疗效和调整用量的重要手段。


六、药物相互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常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反应。在使用这些药物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七、避免影响药效的食物

某些食物可能影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前,患者应询问医生是否有需要避免的食物。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与葡萄柚汁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八、注意用药时间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以保证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时间。如果需要调整用药时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九、不能突然停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使用,不能突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反弹,加重症状。如果需要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以避免不良反应。


十、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介

利多卡因: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亦可用于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口服适用于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静注适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美托洛尔:属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有效治疗及防治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相关的心律失常。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可用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静注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尤其是伴有预激综合征者。

维拉帕米:属于Ⅳ类抗心律失常药,口服可用于治疗心绞痛、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静注可用于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十一、总结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然而,正确使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减慢给药速度,观察症状及体征,注意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监测心电图,避免影响药效的食物,注意用药时间,不能突然停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提高生活质量。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


河南广播电视台豫健之声
《豫健之声》涵盖电视、广播、图文、资讯、直播、影视、融媒资源。专注报道卫健新闻,传播健康科普,把握热点资讯,关注民生话题,发出权威声音。立足本土,辐射中原,面向全国。让河南之声传向中国,让中国之声传向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