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儒士,还是和尚、道士,都讲究选个风水奇异之地结庐修行,其中,取山岩之奇的算是其中的一类。
我们沂南黄石山,海拔496米,通体由棕黄色的岩石构成,十几丈的悬崖如同一个金色的屏风横亘半天空中,气势凛然。遗存的元世宗至元十一年“黄庭观记碑”,证明此处至少在元朝的时候就有道观存在。道士们之所以看中这儿,是因为黄石山与道家名人黄石公有所因缘吧。
黄石公之事虽然悠久,但讲名气大,黄庭观却大不过长清县万德镇灵谷峪内的灵岩寺。灵岩寺的得名,是因为其背后的灵岩。海拔600多米的山顶上,一列方形的灰色石灰岩石,山名因此叫了方山。
方山为何改成的灵岩的呢?说是南北朝时的大德高僧朗公和尚到此讲颂佛法,讲得天花乱坠,“石为之点头”,说“此山灵也!”方山顶上这道灰色的岩石便有了灵气,叫了灵岩。朗公在此建了灵岩寺,因是草创,想必还很简陋,但他在北朝各国混得很开,受到朝野尊崇,灵岩寺一下子名冠天下。
讲山的品相,灵岩似乎不如黄石山,但若讲风水之妙,它却胜出。黄石山是孟良崮山系的余脉,只是一道山摆开,其形过于凌厉,缺少迂回圜转,黄庭观周围群岗的护卫挡不住黄石山的侵压,命该不会长久,几次泥石流成了道观的灭顶之灾。
而灵岩寺则幽深得多,灵谷峪像个10华里的大布袋,布袋底又有个扎口的小布袋,灵岩寺就是这个小布袋的最里头。寺前,还有道小短岗掩映,寺东北几处泉水,汇聚成溪流,在短岗底奔了西南,既藏风聚气,又得阴阳之法,祥和安定,怎么看怎么舒服,也注定了灵岩寺之后的命与运。
朗公草创的寺院,百年之后,被北魏孝武帝一把火点了,直到孝明帝正光年间,法定和尚又在甘露泉边重建。唐贞观年间,一代高僧慧崇把寺址从甘露泉边西迁,那时候的灵岩寺,已经是全国四大名刹之一,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齐名。李世民、李治父子都曾到过灵岩寺礼佛,李世民还为御书阁题名。
宋熙宁年间,朝廷对灵岩寺格外重视,把寺址东迁到现在的地方,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委派高僧主持寺院工作。明成化四年,灵岩寺一度改名,成了敕赐崇善禅寺,嘉靖时才改了回来。
乾隆帝对灵岩寺情有独钟,一生共有八次来灵岩游幸,地方官府还为他在甘露泉边建了行宫,这个伙计来一次就写几首诗,前前后后写了64首,把灵岩寺给直接夸奖毁了。
由于皇家的扶持,灵岩寺最兴盛的时候,有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多人。寺院管理的地面,东起棋子岭,西到鸡鸣山,北到神宝寺,南至明孔山,东西长10公里,南北数5公里,免税的寺产有35顷,灵谷峪内,六律庄、第四峪、小寺、野老庄、花岩寺这几个村庄的先民,都是灵岩寺的种地户子。
连历代帝王都为之倾倒,灵岩寺肯定有灵。但对多数当代中国人来说,灵岩寺灵不过西湖边上的灵隐寺,知名度反而更低一些。灵隐寺的灵,一是因为地处杭州西湖胜地,二是沾了电视剧《济公活佛》的光,其实济公最先在国清寺出的家,后来上的灵隐寺。在唐朝的时候,灵隐寺不如国清寺出名的。
灵隐寺比灵岩寺成寺年代晚一些,开山祖师是僧慧理,后世称为理公,理公塔仍矗立在灵隐寺入口。卢蒙也是怪俗,凭着近处的灵岩寺不去,2014的时候,先跑到灵隐寺去了。江南温软之地,雨水充沛,草木葱茏,北高峰、飞来峰掩映下的灵隐,幽深得有些阴暗,但游人如织,佛事活动也很兴盛,中国佛学院灵隐分院,修行者还不少,显得极有人气。
等我初到灵岩,已经是2022年的中秋时节,借着送孩子去济南上学的机会,到灵岩一还初愿。灵岩寺所在的长清,有个卢国故城,是我们卢姓的发祥地,下了高速,上了104国道,来到长清地面,感到格外亲切。只是国道两侧,民居建筑和人的行止,透出不发达的气象,甚至不如沂南板正。
从灵谷峪入口的灵岩胜境牌坊向里走,有条义灵路直达灵岩寺,沿途有不少可供食宿的农家乐饭店,隔不远就有妇女、壮汉,手拿着小红旗,挡在路中间,拼命地朝店里挥动指引,刚开始吓我一跳,当是要检查疫情,懵了半天才想起来,人家这是在拉客,只是这个手段太过落后和粗野,沂南这边不兴这一套已经好几年了。
半路上,还有个灵岩寺大佛山景区,是新开发的,醒目地指引你前往,可俺一心想到灵岩真境,那处遍布合抱古木的地方,一股雅正幽深的气息扑面而来时候,我意识到——灵岩寺到了。
后记:灵岩寺留存的风物多,涵盖的文化层面广,去一次两次只是浅尝,卢蒙初到灵岩,学问有限,感受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写这个系列游记的过程,也是逐渐认识灵岩寺的过程。
义灵路口上的“灵岩胜境”牌坊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
一路紫苔通窈窕,千岩青蔼落潺潺。
山衹啸聚荒禅室,象众低催想法筵。
雪足莫辞重茧往,东人香火有因缘。
——宋 王安石 《送道光法师往持灵岩》
灵岩寺(红圈处)地理位置
北倚方山的灵岩寺
朗公石
黄庭观地理位置
黄石山的崖
从黄石山看黄庭观
灵隐寺
灵隐寺理公塔
过于幽深的灵隐
灵隐寺僧
天台国清寺
长清卢城洼
古卢城与灵岩很近的
慧崇墓塔
初到灵岩
想收藏本套图书的朋友,请加卢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