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驼街被一条河沟南北两分,沟里长年不断水,夏天发暴雨,水能平槽,就是到了冬天,水也没脚脖子,一沟底的泥。要想过沟,只能在沟底垫上几块大点的石头,趠着走。
踩着石块,空手打拽地过沟也没什么,抬着东西就麻烦了。说这一年,北山后有位姓邵的大户,冬里闺女出嫁到青驼街,花轿过沟,八个抬轿的,都找石头踩,脚步可就乱了,轿子煽乎得不轻,“啪吃”断了轿杆,新娘子一头攮泥水里去了,埋汰透了气。
闺女大喜的日子,弄这么一出,邵大户心里不素净,麻利地找了明白先生掐算掐算。先生眯着眼算了半天,说闺女命里该遭这条官煞,不破解的话,后面不太好。邵大户就这么一个闺女,一辈子的宝贝蛋子,疼得了不得,一听此言,急得跺脚:“解破!那得快解破!先生您给支个法。”“解破不难,上北山上找块红砂石,凿成有头有身的人形,立在闺女过轿的河沿坡,回脸朝南,你治上供品,我给办办就行了。”
没几天,人形的石头抬来了,高数有一米,底下二十多公分埋在土里,结实地站那去了。邵大户在先生的指导下,烧香、磕头,礼拜完毕,心里这才安静。你别说,有这块石头镇着,邵大户的闺女嫁过去后,一辈子过得平平安安。沟两边的人这才知道,石头是个神物,有灵气,从那之后,大人小孩没敢砸巴她玩的。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大明被大清替换,随着京福官道的开通,青驼街作为官道上的老驿站,更加繁华了,街面上五行八作,有生意做,好活人。却说道光年间,蒙河以西的公山前村,有个王姓青年,投奔到青驼街岳丈家,在沟北大石头上边理整了宅子,面水而居,鼓捣点小生意,日子还算过得,可有一点,就是人丁不旺,单传了好几代。
到了王忠林这一辈,老婆董氏给他先后拉巴了三个儿子,小的养到六七岁,大的养到十二三,也没得什么大毛病,拉场肚子,就拉得躺下起不来了,最后一个没剩。眼里瞅着的,两口子都四十多的人了,再生再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董氏半夜门愁得睡不着觉,这当门怎么办来?老王家要是在我这一节上断了捻子,对不起列祖列宗不说,将来谁给我和老头子养老送终唉!
董氏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宿没合眼,天刚雾露明,她就爬吃起来,出了大门,坐在沟沿上发呆,目光忽然落在那块人形的石头上。水面上笼起的雾气,在石头周围萦绕,朦胧之间,那石头活脱脱就是个老太太,安静地坐在那里。董氏心里咯噔一下子——这块石头还真有灵性,大早上没人,现出本容来了?
董氏连忙站起身,来到石头面前,俯身跪了下去,眼泪哗哗地淌,倾诉着自己的绝望和无助,说俺两口子都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求求您帮个忙,让俺们留个后,俺一辈子忘不了您的大恩。
日头越来越高,沟边人来人往,青驼街又恢复了它应有的喧嚣和热闹,祷告完的董氏,还得过日子,忙起了家里的营生。可一段时间过后,她身体有了反应,作为过来人,她明白的,自己又怀了娃了。惊喜之中度过十个月,一个胖小子在王家呱呱落地!
年过四十又生了儿,两口子欣喜若狂。董氏没忘了半年前在门前许下的愿,这都是石头她老人家保佑这才有了后,便让王忠林请了香,带了供品,过去磕头祭拜。
等孩子能在地上跑了,王忠林两口子心里还是划魂,担心小四和他三个哥哥一样,半路上又没了,白哄自己一场。董氏心想,孩子是石头给的,不如拜她当干娘,托她老人家的洪福,护着孩子长大吧。
拜干娘是青驼当地的风俗,谁家孩子八字软,身子赖,担心不好养活,都是给他找个干爹或干娘,托别人的福,罩着生存下来。但大家都是找真人拜,拜石头当干娘的不多,在青驼街上,王家是头一份。
干娘不是真人,但仪式和拜真人当干娘得一样一样的,设上供桌,摆上供品,点上香火,董氏还专门给石干娘做了绣花鞋,扯了红子。到了这年正月十五,全家人来到石头前,让孩子跪倒,连磕三个响头,连叫三声干娘。董氏夫妇也跟着磕了头,祷告说孩子以后就是您的娃了,您得保着他长大成人,好有个出息。
虽然是干娘,必须当亲娘待,逢年过节,当儿子的都得过来给石干娘问好。王忠林的儿子长大后,起了个大名叫王泽祥,王泽祥成家后,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怪有出息,日子过得比上几辈子都好。邻舍本家一看,石干娘怪灵,得信。一传十,十传百,从青驼传到吉拉子,又传到井泉庄,方圆一带的人,来青驼沟北拜石干娘的论了堆,石干娘身上的红子,一件撂一件,一年不断头。
石干娘,成了青驼街居民心中的图腾,承载了好几辈人的信仰,只是一件,她没有男女之相,也没有固定的辈分,当爹的拜了她干娘,儿子继续拜,不算差辈。几百年来,石干娘不知为多少人挡灾挡难,也不知给多少家庭带来了好运福音。
可一直以来,石干娘上面没个遮护,天天风吹日晒,又在沟的斜坡上,祭拜不便。到了近年,王忠林的孙子王友存带头,青驼北村村民共同出力,以孝德文化为主题,对石干娘周边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提升,他们在沟沿之上盖了亭子,把石干娘她老人家请了进去,又立碑撰文,记述她的善绩,弘扬对孝行的感恩和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