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指出,决定孩子一生的是“养育 + 教育”。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因素的关键作用。
在对人的行为研究中,李玫瑾教授从犯罪追溯到早年经历,发现心理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而人是“养育 + 教育”的产物。家庭养育,特别是心理抚养,在学校教育之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早年的抚养方式意义非凡。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父母的关怀在其中。而脾气是带出来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日常相处模式塑造着孩子的性格。观念是唠叨出来的,父母的反复叮嘱与引导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负面的影响,残忍可能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这警醒着我们要关注养育方式的正确与否。
就像孩子动手打人这一行为,其背后往往是家庭环境的映射。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不是采用打骂的方式,而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或是将孩子搂在怀里,轻声而严肃地询问他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孩子便能学会与他人好好沟通,而不是用暴力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父母给予孩子什么,孩子就会反馈给外界什么。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他们。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养育和教育是紧密交织的两条线。父母应重视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关注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用爱、耐心和正确的引导,为孩子铺就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让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懂得沟通和尊重他人的人。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对孩子一生幸福的投资。
注:本文部分来源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