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年智驾高阶比拼元年却发生了中西交融最炸裂的对比。
车圈顶流测评博主陈震同学参加CES展会,顺便在美国试驾测试了特斯拉的FSD后,称不如国内智驾水平。火爆全网。
1,
博主陈震吐槽特斯拉FSD:辅助泊车0分 停车时自动撞墙
在美国开特斯拉Cybertruck倒车时突然顿了一下,他们下去查看,尾门下方横梁处撞到了车位栏杆上,后保险杠有轻微变形。陈震也不敢使用辅助泊车了,称特斯拉辅助泊车0分,自己手动停车。
FSD的激进模式下,确实有些激进,和大公交贴脸而行,但是美国的路况和国内差距还是很大的,在美国地狱级难度的路况,在国内仅仅是入门级。
小鹏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李力耘曾形象地比喻,在美国搞智能驾驶碰到的 hard 模式,放在在中国则像是 easy 模式。
中美两国从一开始面临的交通场景、法规环境等差异巨大,就像拿到的考卷完全不同,所以在智能驾驶策略上自然大相径庭。
小鹏采用云端大模型与车端大模型结合的方式,即将拥有 10EFlops 算力储备,参数量比仅依赖车端的大 80 倍,还拥有自研芯片,这些都成为小鹏智能驾驶快速进步的坚实力量。
未经本地化适配的 FSD,很难超越小鹏的智能驾驶。
而小鹏在中国地狱市场里久经考验,已稳稳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技术与能力自然毫不逊色于 FSD 。
以 FSD V13.2 为例,它在停车场能自主流畅选停车位,面对绕行也处理果断。小鹏与特斯拉技术路线一致,且在功能提升上极为迅速。
所以这次CES展,原来最大的收获是集体前瞻式的打破对特斯拉FSD滤镜!
也只有亲身体验一下友商的产品,才会建立民族自信。
3,
然后再谈中美之间的交通路况!
美国很多地方都是地广人稀,没什么车流量的地方。
但就哪怕在繁华路段,即使是慢速行驶跟车,美国司机的整体素质还是会更高一些的。
反观中国,先不谈司机的素质,武汉,你敢打转向灯,那是后车司机的加速信号!然后还有各种横穿马路的行人、逆行的非机动车外卖小哥、路边的违停车辆!
真的可以说是地狱级别的交通场景了!
湖北整体交通事故的数量似乎是全国第一。
我上次出差武汉湖北,一个小时内一条主干线像上海人民广场一样的马路,一小时发生了6辆车相撞,像电影大片发生不可思议,然后大家拍拍走人就和没事一样,不吵不闹。
小鹏仅凭5.4.5版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巅峰态,但是也免不了人还是需要对一些极端情况做出提前预判接管,
那特斯拉那种在毫无压力的环境训练出来的智驾,在国内用的话我真的会对他的可靠性做出怀疑。
随着小鹏疯狂迭代,现在已经到了5.5.0版本,逆天操作,各种复杂路段包括最难的园区漫游。我相信后面的体验会更加的出色!
今年端到端技术在小鹏汽车上成功应用后,智能驾驶发展明显提速。
原本可能两个月才有一次大版本迭代,如今基本每月甚至半个月就有显著提升。
矛盾论中所讲,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小鹏一开始就死磕智能,硬刚特斯拉,抓住下半场的灵魂,到目前全面领先身位。
早点让FSD进来吧。就怕没对比。
4,
上海车圈博主Blood汇总下最近 CES 期间,国内媒体体验 FSD 的好与坏:
◆好的地方——「倒车」
倒车的加入,使得 FSD 在应对窄路、死胡同...的脱困能力远远强于国内智驾
甚至下坡路都能一路倒出去,这个能力的确是非常强
◆坏的地方——那可太多了
○赛博皮卡适配极烂
陈震试驾 CyberTruck,自动泊车撞了,高速上画龙,毫无征兆地压黄线变道......十分精彩。
特粉狡辩说数据太少,我寻思数据少能表现烂成这样?你是特斯拉还是丰田啊?
数据少就是泊车撞了、高速画龙?那你把 ADAS 摄像头和 FSD2 芯片抠下来算了
国内新势力没有哪家敢这么装 B,说“我出事就是因为新车型数据太少了”。
因为上述问题跟数据没有任何关系,纯纯的车控适配问题,只要有哪怕一个 ADAS 工程师用心调试,都不会出现这些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错误。
然而特斯拉选择了摆烂,直接拿老车型的自车模型数据往旗舰车型上生搬硬套,拿用户的命来做测试小白鼠,大写的 NB。
就是因为特斯拉在美国没有竞争,环境舒适,放到中国来试试,会被卷死、骂死。
○博弈能力
美国道路情况远好于中国,司机行人较为遵守法规,导致 FSD 博弈能力远不如国内智驾
基本上只有瞬间的博弈,没有反复的博弈
面对从未见过的中国三蹦子,要么危险擦过,要么不会绕行。
进到国内来,面对路面暴增几百倍的行人、电车、违停....博弈,FSD 那点简单路面数据训练出来的模型,恐怕是要当场死机的。
哦哦,特粉可能又要说了——“这都是没经过训练!训练了就好了”
当年特斯拉把 occupancy network 占用网络吹炸的时候,主打卖点可是:“无需训练即可识别通用障碍物,已经能够判定区域是否可通行!”
○先验信息
石锤 FSD 采用了先验信息,车队数据上传拼成的“云端精确地图”;内容丰富程度小于 HD MAP,但是高于导航地图
在美国当然没啥问题,美帝基建烂成这个卵样,几十年都别想搞出花来
但是为啥国内智驾头部全部抛弃先验?因为国内依然没有停止建设!
大量的施工场景不要太常见,我们中山 110km 测试遇到 10 处施工都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你大量用先验指导智驾开车?下场请参考蔚来 NOP+
○违章操作
国内智驾难啊,最难就是:一方面要跟流氓的人类老司机博弈,争取通行效率;另外一方面还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把用户 12 分扣炸了
中国的交通监控探头实在太多了!
但是美国它没有啊,所以 FSD 大胆摆烂,努力学习美国老司机的流氓战术,比如“横穿双黄线左转”......你来中国玩一个试试?
○泊车一坨
CyberTruck 泊车撞屁股我们就过了,其他车型的泊车也没好到哪里去
大雨实测的所谓“到目的地停车”,很多时候直接给你停大门口了;是的。附近有车位它也不找,直接 P 档给你停大门口,“您自己来吧,我就送您到这”
国内特斯拉的自动泊车表现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已经玩不过 10 万级别的国产车了
FSD 进不来你可以说是数据和模型问题。
但是自动泊车并不需要大模型和多少数据训练,纯粹用规则都能做好
特粉又有话说——“特斯拉就没花精力在这些小功能上”
哈?自动泊车是中国用户刚需中的刚需,使用率爆表,你说是小功能?
○「车位到车位」
这个问题我跟郑小康争论过很久,他认为随着模型能力的发展,智驾就应该根据有限的指引信息自己驶出停车场
但我坚持认为停车场的泊入泊出,也就是所谓「车位到车位」是需要先验信息的
核心问题就是大部分停车场的出入口指引做的非常粗糙,人都不一定看得懂;甚至我遇到指引完全是错的.....你这咋整?
结果也是不出意外,特斯拉所谓的“停车场漫游”就是瞎开,甚至人类演示了正确路径,还是瞎开......
没有 VLM 模型做世界识别,这就是唯一结果——瞎开
◆总结
这么多的证据摆在这里,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FSD 目前的能力,是完全无法应对中国复杂路况的
简单来说——直接落地的结果,要么到处撞,要么 1 天扣完你12分。
我之前的猜测完全命中:
虽然特斯拉有全球几百万车队上传数据,虽然他们有动不动 10 万张卡的 50E 算力......但是北美路况过于简单,相比中国的数据集质量实在太差
再加上中国智驾的产业竞争激烈,人才交流频繁
我们可以在“车没有特斯拉多,算力没有特斯拉强”的情况下,做出更好的智驾系统!
5,
就算FSD已经全面本地化,小鹏的智能化方面做的也是人性体验和细节上做的比特斯拉要好。
细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地图:
当时特斯拉甚至包括现在的很多特斯拉车主都还在使用手机导航,所以大家笑称特斯拉车主的必备就是一个手机支架。
早在21年的时候,小鹏p7的车机地图就已经非常好用了。包括对一些复杂路段还会有那种三维立体的引导!就哪怕我去重庆,我也没有开错过路。
2,语音:
小鹏的语音就更不用说,第一个做出全场景语音交互,可见即可说连续语义对话,多分区语音识别,这都是小鹏首创的。
但是特斯拉的语音,是你必须完完全全按照那个命令一个字不错的才能去实现,稍微模糊一点就没有办法成功。
完全就是直男,只能下命令,给指令。
比如冬天温度调控,你可以告诉小鹏我太冷了,他会自动根据车内温度调节。
但特斯拉只能对他说“请帮我调节到28℃”。
三年前看到了特斯拉产品再对比小鹏,你便能感受到车企文化。
特斯拉不鼓励人去交互,他也不理解国内卷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是特斯拉幸运的一点),让车企们提供了人性化到完美的体验与智能座舱文化。
所以,特斯拉由于世界电动智能第一人的开源鼻祖地位和马斯克的超级人设,以及由于一开始的三电系统,奠定了看似无可撼动的品牌地位,
而过去特斯拉的极简科技设计风影响了一批人,也靠我们一些车企用彩电空调大冰箱此类低质量内卷打动过一批用户,
但目前的特斯拉完全轻视了,其实我们最有实力的竞争段位早已不止如此。
这些在国内高度竞争疯狂加班,用户挑剔,和车企工程师人才积累下,这些在我们用户们既要设计还要性价比还要智能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卷出来的产品,
把同样的产品放到国际舞台上,今天的特斯拉完全没有领先优势。
背后也是因为中国VC风投的密集频次,才投出超高竞争的新势力环境。
这是为什么大众看遍了一圈车企,果断入股小鹏。靠大众早年投了一百亿meb换了无数软件工程师发现自己做不出来。
现在其他BBA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尴尬。
当下靠一款车型卖爆的毛豆3,在我看来就是品牌贴标溢价。特斯拉能卖给的是那些不做比较的心智用户,好比日系车当年的品牌路线。
只是我们崛起的新势力车,这次再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只吃到全球低端制造红利。
在国内卷出来的18线车企都在出海,
未来歪果仁们的选择,会选特斯拉,还是选一个智能齐平甚至领先+更好的设计内饰+人性化体验+车型丰富还有颜值的产品?
从车企内核技术沉淀,必然逐步会被传达到消费终端。
小鹏已经在走全球化路线,去到欧洲去到澳洲去到新加坡去到东南亚,同样X9国内40w,海外价格80w。歪果仁开小鹏就像过去在中国开BBA。
特斯拉融资总共83亿美金,600亿人民币,小鹏融了110亿,把这么多全面六边形战士实现在中国。
用户语言传达在小鹏车企找到了节奏,产品经理直播、公关微博非常有水平的活跃、何小鹏先生本人更多的PR等等。
今年还有图灵AI芯片。
比特斯拉更快的超充站,在已经建设最全的车型体系上放出更多升级车型,每一个都是言之有物。
其实在2.0电动车到3.0智能车的战争里,让一个技术派走向市场只需要一个催化剂,而让一个钻营市场回归技术下半场并非营销稿可做到。
在副业业务(第二曲线)上两款小鹏汇天无人机,其中陆地航母马上量产。
小鹏的人形机器人估计也会惊艳,因为车企工程师经验移到具身智能是有优势的,而这一些战略是五年前就已经在实践,友商们包括比亚迪刚刚在跟随招兵买马。
你现在还觉得这样的车企还没有终局吗?
其他的车企我只看到了焦虑,小鹏却是今年笃定有余,逐步释放实力。
虽然走过战略弯路,这也是小鹏被低估的原因,但找到了营销节奏打了打胜仗后,每年都给出无数王炸惊喜的小鹏,怎么不值得一个国人肯定和自豪?
在21年G3年终,23年年初的P7i,以及G6,X9上都是看到小鹏硬刚特斯拉的内核,全面对标在国内恶劣环境拥有唐吉诃德似的勇气,我们认为这家企业与众不同,有创思有定力,值得追随。
全面补齐了短板后的小鹏,自从24年下半年的mona,和改款升级P7+,是真正大胜仗的开始。
说小鹏是中国实力第一(全产业链闭环十项全能满分选手),还有谁?
其实,中国第一实力,也预示着世界第一实力。未来有望走出全球领先车企并非空想,而是正在路上。
向前看,有这一天是实至名归,向现在看,在广大范围内目前仍属于极度被低估。
内在价值的释放必然需要时间,投资视角是最高视角向下兼容了消费者视角。
无论从当下的车企实力,毛利率改善,未来的股东价值回报,小鹏都具备下一个比亚迪的市值潜力:
亲民+新一代科技审美产品+走向全球的车企+技术输出(一季度软件收入10亿)+芯片+飞机机器人,当之无愧的巨头王者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