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港股持续低迷让越来越多港股公司选择私有化。
对这些公司来说,港股股票交易量低迷,公司股价未能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
控股股东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受到制约,继续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可能超过了上市带来的好处。
我在2021年就挖掘过几个接近私有化的优质企业,其中二轮电动车头部雅迪控股,后来翻了10倍以上。
2024年以来已有26家港股公司宣布了私有化计划。
到6月,已有8家完成、仍有18家公司处于私有化。添加mybossv私信沟通(备注来意通过)
那么,第一种参与私有化的方式是根据一些客观条件事先预判、提前布局私有化潜力的公司。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完全享受到私有化的溢价。
溢价过高会显著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影响其私有化的效益;
而溢价过低可能会引起小股东的不满,从而增加私有化计划遭遇反对的风险,降低成功可能性。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2023年港股市场上的私有化案例平均溢价达到了29%。
稳赚不赔机会。
纸业巨头维达国际要约价格每股23.5港元。
如果投资者在预案公布前就已持有股票,那么私有化至少能带来20%溢价。
当然这些都是开胃菜,真正的选企业是接近私有化价格+过硬的基本面+反转起飞的戴维斯双击逻辑!
以上,看懂的转发在看,我会分享更多。
那么,第二种方式是在私有化正式宣布后从二级市场参与。
通常私有化宣布当天股价大涨,此后股价通常会进一步向要约价格靠拢了,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以正在进行中的亚洲水泥(中国)为例,6月13日公司股票价格为每股2.88港元,此前控股股东亚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股3.22港元。
其中有12%的盈利空间。
从私有化的时限上来看,港股过往的私有化案例显示,从公司开始宣布私有化要约公告到最终完成私有化退市,大多用时3-6个月。
如果亚洲水泥(中国)私有化耗时4个月,那么后来二级市场买入,私有化成功后年化收益率将超过35%。
不过这两种投资方式存在风险,唯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私有化没有获得通过而可能导致股价下跌。
2023年公告且已完成私有化的51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最后宣告私有化失败,而一旦私有化失败则可能引发股价下跌。
2023年10月18日,港股的俊知集团决议案于法院会议上未获计划股东批准,当日收盘股价下跌21.74%。
另一家失败的安宁控股股价甚至较公告私有化前还低。
这就是我说的仍然选择过硬基本面的道理,仅仅私有化套利是不够的。
港股私有化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要约收购和协议安排
前者是指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的非控股股东发出股份购买的要约,若收购达到一定的股份比例并满足其他条件,公司可以申请退市。
后者是指控股股东要求公司提出协议安排,建议注销所有小股东持有的股份,并向小股东支付对价作为交换,如协议获得通过则对所有股东均具约束力。
无论哪种方式下,均同时需要满足上市公司注册地法律的规定以及香港联交所《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的股份比例和其它要求。
比如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购买股份达到90%以上时,可以全面收购少数股东的股份外,还要满足联交所自愿要约的其他三项条件。
我们仍以亚洲水泥(中国)为例,其私有化公告前两交易日股价离奇大涨超50%,控股股东提出的私有化价格3.22港元较停牌前收盘价不但没有溢价,反而折价约3%。
如果投资者是在私有化公告前以2港元以下价格买入的,那尚有一定安全边际,即便私有化失败,投资者亏损的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投资者是私有化公告后在二级市场买入的,即使如前所述有11.8%的盈利空间,但私有化失败将可能导致本金亏损。
能否获得足够的小股东的支持是私有化成功的关键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潜在障碍。
防范风险的措施是要充分评估控股股东私有化动机、价格和难度。一切还要回到做基本面研究,股权集中度也是基本面的一种。
最后,港股的新一轮行情酝酿中,“港股金岩市值反转魔头”基金发行在即,福利是小额就可以起步。
额度不多,意向直接私信。
本周五晚,聊完A股,重点分享港股资本市场,暨巴菲特股东信会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