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好味道:烧麦

文化   2024-11-11 00:01   内蒙古  

点上方蓝字“老事旧人”免费关注看精彩文章

第 2676 期

文|王成海


这几天有关内蒙古烧麦的话题突然火了起来,原因和这两年在网上直播卖货火起来的一个年轻后生董宇辉有着直接关系。


事情缘起于近日董宇辉直播带货一款苏州的烧麦产品期间,在他与现场的工作人员聊起内蒙古的烧麦时,工作人员说内蒙古烧麦是羊肉大葱馅的,董宇辉一听,立马大吃一惊,表现出非常不可思议的一幕,在他看来烧麦一定是米馅才对,以羊肉大葱为馅料那只能是包子或者是饺子,所以内蒙古烧麦就是没有包好、蒸裂了的、手艺不咋样的包子而已。他说这些言辞时,同时配上那种翻白眼、撇嘴、摇头晃脑等怪异的表情,给人的感觉特别不舒服,有人甚至觉得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对内蒙古烧麦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作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这样的言行实在有欠妥当,不但亵渎了内蒙古的饮食文化,尤其暴露了他这个“文化人”的浅薄和无知。大概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之后不久,董宇辉在其直播间作了道歉,表示自己的这些言行并无恶意,只是“见识短浅”的表现而已。


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被名人触及就能迅速火遍网络,尽管董宇辉对内蒙烧麦有“诋毁”“亵渎”之嫌,但内蒙烧麦因此而“一举成名”,其实也不是坏事,看来名人效应还真是够厉害的。


关于内蒙烧麦,这几年由于某种机缘,再加上一些文友偶尔会写点有关烧麦的文章在“老事旧人”平台发表,本人都详细地读过,因此对我们内蒙烧麦还是略知一二的。


一、关于烧麦的起源


现在人们多认为烧麦最初的根就在归化,归化就是现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传说当年有兄弟二人在归化城开店铺卖包子,一次包完了包子,还剩下一点包子馅,可擀包子皮的面已经用完,顾客还不少,于是他们决定再现和一点白面把剩余的馅料用了,现和的面是死面,而包包子的面是经过发酵的,因为是急来用,他们就把刚刚和的面擀薄包了一些类似包子又确实不是包子的东西捎带着卖了,没想到卖得还挺好,于是他们以后就天天包一些这样的死面“包子”,捎带着卖,这就是最初的烧麦,所以烧麦最初也叫“捎卖”。由于烧麦皮擀得特别薄,整体样式类似荷叶,边缘还有褶皱,包好的烧麦又甚似石榴,挺好看的,所以也有人叫它稍美,直至现在多数地方称之为烧麦。


二、关于烧麦的馅料


传说中烧麦起源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结果阴差阳错成为了一种地方美食,因为其味美可口,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遍布大江南北,在其流传过程中不用说肯定会“入乡随俗”的,于是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口味进一步加以改进,于是也就出现了各色馅料,而对于内蒙古的烧麦而言,馅料其实也不是单一的,但最正宗的馅料还应该是羊肉配之以大葱和鲜姜。


三、内蒙烧麦是按两卖的


最初来内蒙吃烧麦的人,一般看不懂当地烧麦的卖法,动辄一要就是半斤,甚或一斤二斤的,等服务员把烧麦端了上来才大吃一惊,眼前是高高的一摞小笼,每笼圆鼓鼓的六个或八个烧麦,这谁吃得了呀?


其实,内蒙烧麦是按两卖的,一两八个或六个,一两放一小蒸笼,一般人一顿也就吃个一两,至多也难超二两,女人、孩子甚至吃不了一两。也许就有人问了,那一笼八个烧麦从重量上来说不止一两吧?当然是了。但烧麦所谓的两,说的是制作烧麦皮的干面的重量,它加水和成面弄成的皮,一般刚刚是八个或六个,它不是按照里面包的馅料计量的。


四、内蒙烧麦的吃法


内蒙烧麦一般情况下是当做早点来吃的,吃烧麦时,它的最好辅料,首先必须是一壶浓浓的砖茶,因为烧麦的馅料以小块状的羊肉为主,好的羊肉自然油腻大,据说砖茶能很好地溶解人们吃进肚子里的油腻。其次是蘸料,应该有酱油和醋,再配点辣椒,三者掺和在一块,哪种多哪种少,全看自己的喜好。最后当然还得就瓣大蒜。


前几天还听到一个和烧麦有关的故事,说过去吃烧麦者多为有闲而又有钱的老者,他们早晨来到烧麦馆,每人要上一两烧麦,几个人聚拢在餐桌边,悠闲地喝着茶,品着烧麦,聊着闲天,一坐就是一上午。过去的屋子没有暖气,冬天全是生的炉火,这些老者一旦感觉店铺凉点,就“自告奋勇”地替店铺老板给炉子加煤,炉火烧得旺旺的,热得谈笑风生的他们个个汗流浃背,而烧麦馆老板却心疼得要命,心里成千上万个曹尼玛在奔腾,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暗暗叫苦,每天既盼望着他们的光顾,又怕着他们的到来……


现在,在内蒙古大大小小的城镇都有着一些大小不一的烧麦馆,有的秉持传统手艺,味道正宗,名声在外;也有的独自创新,口感鲜美,但名不见经传;当然也有滥竽充数者。不过话又说回来,凡是开饭馆者,谁不想把自家的饭菜做得秀色可餐、人吃人夸呢?否则在竞争如此残酷的餐饮世界里,岂能生存下去?

老事旧人
“老事旧人”以乡土文学原创为主,兼转载其他有价值的好文,内容多以讲述过往的人和事为主,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平台,欢迎你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