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老事旧人”免费关注看精彩文章
〓第 2674 期〓
文|渠荣安 编辑|王成海
知青点上传佳讯,集体荣光誉满天。
勤奋耕耘收硕果,艰辛无悔谱新篇。
民兵训练结束后,大队、生产队的所有集体活动都已结束。整个村子就像学校中刚开完一场运动会的操场,热烈沸腾的场面迅速归于平静。
年轻人们结伴骑自行车去土牧尔台逛街。也有家里没有自行车的,便要起个大早相跟上徒步去土牧尔台。那个年代步行几十里路,一天打来回是常有的事。
人们把一年来攒下的破铜、烂铁、麻绳头等废品,收集起来带上,去土牧尔台废品收购站,卖几个零花钱,给家里买些煤油、火柴等生活必需品,也买一些糖块儿、果蛋皮等小零食。当然,进城重在逛街看热闹,买卖东西其实并不重要。也就是说去土牧尔台逛街,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来理解这种行为。它是村民们一年中,少有的领略外面更大的世界活动。
那时的土牧尔台,虽然旗政府已迁往白音察干镇,但轻、重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学校、医院……等各行各业,丝毫不比白音察干镇差,甚至某些方面还要强一些。从各行各业的业务量,和两镇人口数量来说,形成了两镇势均力敌的一个特殊时期。因此,那时的土牧尔台镇还是绝对有城市份儿的。
中午的火车站,客车进站时站台上人山人海;土牧尔台中学院里,一排排整齐明亮的教室和办公室;十字街中央矗立的太阳塔;“超大”的百货公司商店、副食商店“转角”;被高大树木包裹着的苏联式建筑群(三三部队营房)……好看好玩的地方确实很多。想要一天逛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村里人在农闲季节不断地进城逛街,主要也就是长点儿见识、图的个热闹。
村里年纪大些的男人们,更多的时候是凑在阳弯儿处抽烟、闲唠,讲些道听途说的延时趣闻;偶尔也对一年来的春种、夏作、秋收做些分析总结。中年妇女们,三、五人一伙儿聚在户内,张家长、李家短唠叨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家里有子女年龄大一些的女人们,也会探讨一下儿女们的婚姻大事。还有一些爱玩儿的人们聚在一起打扑克儿,以根儿为单位赢纸烟卷。也有少数勤快人,继续着他们手里做不完的营生。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知青们取暖也越来越困难,就靠一盘大炕,每天灶户里烧些麦秸。等睡到后半夜,炕早就变成凉的了,随着冬季的到来,知青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因此,也就只能回家了,享受这冬季带来的原生家庭的安逸生活。
在这农闲的时段,旗里召开全旗知青先代会。东山湾知青点儿,毫无意外地被选为先进集体,这是大家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每一个知青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生命极限所创造的奇迹,值得自豪。
这一荣誉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村里社员们和队长包括其他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使得这帮从学校走出来的细皮嫩肉的学生娃子,一步一步蜕变成了能吃苦耐劳满手老茧的新农民。
荣誉是干出来的,但也离不开大队领导、公社领导的鼓励和宣传。尤其是公社的刘奋勇书记,经常亲自写通讯报道。宣传东山湾知青们在农村插队劳动、艰苦生活方方面面的先进事迹。其中“出镜率”比较高的就是梁德珠。关于他在秋收劳动中,拉“个子”不畏艰辛,坚持始终;甚至在场面上扛麦子口袋的事,也成了人们口中传颂的故事;民兵训练打靶夺冠更成了传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转化成文字,通过播音员的声音,传播到全旗的千家万户。
他当然地做为知青先进集体的代表,出席了察右后旗知青工作先代会。
会议的会期是三天。代表们住在白音察干镇旗招待所内,吃饭也在招待所食堂。饭菜基本都是土豆、白菜、豆腐、粉条、猪肉片儿大烩菜,主食是大馒头。每顿饭虽然只有一个菜,但顿顿有肉吃,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每次开饭人们都是“风卷残云”。
会议期间,旗委张茂副书记还到住处看望了代表们,与大家促膝交谈,一副老农民的做派,没人介绍,根本看不出来他是旗委领导。
知青先进集体代表梁德珠,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在发言中介绍了东山湾知青点儿的艰苦生活状况,和知青们克服一切困难,与社员们一起战天斗地的先进事迹。受到了与会代表和旗委(革委会)领导的一致赞扬!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梁德珠本人也被推选为出席全盟知青先代会的代表。
知青先代会结束后,公社召开三级干部会。西山湾大队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充实。孙润之接替老妇联主任杨秀芬,担任了大队妇联主任;梁德珠结合进入大队领导班子,担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民兵副营长、团支部书记。孙润枝和梁德珠,成为改革开放前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拓荒人,也是全体知青的荣誉。当然也体现了公社、大队领导思想的前瞻性。共同谱写了知青赞歌和干部任用的超时代篇章。【待续】
作者介绍:渠荣安,网名树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已退休。喜欢涂鸦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