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研得出可能影响新生犊牛的因素有 19 个,分为5大类别,包括:牛群特性(4个因素),牛场建设(4 个因素),产房设计(4 个因素),产犊环境(2个因素),新生犊牛护理(5个因素),具体项目见表1。
从问卷调研结果中筛选出来的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影响新生犊牛淘汰率的因素,不光只是现场管理,如新生犊牛护理,还包括了其他很多因素,如牧场牛群特性,产房设计等。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统计分析后发现,除了行业经常关注的初乳管理(如初乳的饲喂时间等)和接助产比例会影响新生犊牛的死淘率外,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到新生犊牛的死淘,如牛群特性(产犊数量),公犊出生比例等,具体情况见上表2。
有关产犊数量,出生公犊比例,接助产比例对新生犊牛的死淘影响,相对比较好理解。产犊数量的上升势必会对牧场的员工操作,管理水平产生了挑战。工作量的增加,产房员工可能在接助产操作,新生犊牛护理上出现漏洞,造成新生犊牛死淘率的上升。公犊出生的比例增加,可能是因为公犊出生体重都较高,增加了难产,接助产的比例,出现了较高的新生犊牛死淘比例。而接助产操作的比例上升势必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死淘率上升。
产犊环境对新生犊牛的死淘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关注产犊环境的卫生,通风等问题。但文献中还对产犊环境的地面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可以看到在水泥地面进行产犊同样对新生犊牛的死淘率影响最大,次之是橡胶垫等环境,影响最小的就是舒适松软,垫料较厚的环境中产犊,如图1显示。
文献中提到的其他影响新生犊牛的死淘率似乎存在争议。如出生后犊牛与母牛的接触时间,文献中报道与行业普遍认知存在差异,行业普遍认为接触时间越长,犊牛死淘率越高,犊牛在与母牛接触7-12小时死淘最低(如图 2),这可能文献关注的是新生犊牛的死淘率,而行业普遍认为的后期犊牛整个时期的死淘率有关,因此可能略有不同,并且有待讨论。
而其他相关因素,在统计上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了,如产房的设计,产房在夏季或者冬季的通风等。
综上,文章中调研分析的可能影响的新生犊牛死淘率的因素并不一定全面,如新生犊牛出生环境卫生等并没有调研。但文献中报道的一些因素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产犊时的卧床情况,产犊环境地面情况等,这些也是牧场容易忽视,但也可通过管理来进行改善的。
参考文献:S. G. Umaña Sedó, Exploring herd-level perinatal calf mortality risk factors in eastern Canadian dairy farms, JDS, 2024.6
本文由嘉吉动物营养
反刍技术应用经理
章玉涛 整理
点击相关内容,查看更多信息
业务咨询,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全文”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