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没有感染也会发烧?感染性发热VS肿瘤热,一文教你如何区分

健康   健康   2024-11-11 19:59   上海  


几乎所有肿瘤患者都苦恼过发热的问题,有人是反复高烧,有人是持续性的低烧无法彻底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肿瘤患者发热的常见原因、特点和应对方法,以及一些关于发热的常见误区。



肿瘤患者的发烧分哪几种?该如何判断?


一、肿瘤本身导致的发热

有些肿瘤患者会出现与感染无关的发热,这种发热称为肿瘤热,是由于肿瘤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机体产生刺激而引起的。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内源性致热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从而引起发热。此外,癌细胞生长过快,导致血液供应不能满足肿瘤内部所需,导致肿瘤组织中心相对缺血、缺氧从而坏死、液化了。在坏死液化的过程中肿瘤释放出致热物质,从而使患者的体温升高这类发热在病情发展扩散时特别容易发生。对于一些患者,发热甚至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


肿瘤本身导致的发热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 最常见于原发性肝癌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肾癌患者,也可以发生在进展期的许多实体瘤中。
  • 发热多为中度发热,多数患者体温在38℃左右,不会超过40℃。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通常无效,但应用抗肿瘤药物可使体温下降。
  • 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偏低,血沉加快。
  • 发热多见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前患者往往不会觉得冷,反而会觉得烦躁



二、感染导致的发热

感染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使得机体易于受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引起感染。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性发热是一种危急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感染源的查找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发热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多为高热,体温可高于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午后或夜间,发热时明显伴畏寒、寒战、心动过速、可有低血压或休克等感染性表现。
  • 白细胞计数通常增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降低,血沉加快。
  • 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一般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体温下降

  • 可能伴有相应部位的局部体征或其他系统表现,如咳嗽、咳痰、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肤红肿等。



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发热

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都可能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而引起发热。


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发热常见表现如下:

·手术后的发烧通常与手术创伤、失血、输血或术后感染等有关。手术后第一天至第三天为创伤性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无需特殊处理,只需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愈合。如果发热持续超过三天或体温超过39℃,则应考虑术后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放疗后发生的发热多与放射性损伤或放射性反应有关。放射性损伤是指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直接损伤,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放射性反应是指放射线对肿瘤组织的杀伤作用,导致肿瘤坏死、溶解和释放致热物质。这些发热一般在放疗开始后一周内出现,持续时间不长,可用退热药或解热贴进行对症处理。


·化疗后发生的发热多与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或骨髓抑制有关。一些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会直接引起发热,如白消安环磷酰胺这种发热一般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不长,可用退热药进行对症处理。而化疗骨髓移植导致的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发烧。这需要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和广谱抗生素治疗。


·免疫治疗后的发烧多与免疫刺激或免疫相关反应有关。通常是因为药物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这种发热一般在用药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如皮疹、肝损伤、肺炎、甲状腺炎等。需要及时进行免疫相关反应的评估和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肿瘤患者发热时的应对方法


当肿瘤患者出现发热时,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具体是哪种发热原因,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居家期间,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发热:


·物理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先尝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腋窝等部位,或者用温水擦拭身体。注意不要用酒精或冰水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血管收缩。


·药物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9℃或者持续不退,可以根据医嘱服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注意不要随意更换或混合使用退热药物,并且不要超过推荐剂量和用药时间。如果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者体温超过40℃,应立即就医。



补充水分和营养:发热时身体会消耗更多的水分和能量,因此要多喝水或淡盐水,每天至少3000毫升(约10杯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也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另外,也要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粥、汤等,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Tips:肾功能或心功能不好的人要注意饮水量,不要超过3000毫升。


·穿着适宜的衣服:发热时应穿着宽松、棉质、通风的衣服,以利于排汗和散热。不要盖太厚的被子或穿太多的衣服,以免造成捂热或中暑。


·加强病情观察:发热时应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天测量4次,高热时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此外,还要注意发热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尿少等。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或就医。



关于发热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对发热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也可能会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这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


·误区一:
发烧是一种病。事实上,发烧不是病,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从普通的感冒到严重的脓毒血症,都可能会导致发烧。吃退烧药只是把体温降下来,并不意味着病就好了。


·误区二:
发热都是有害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抵抗体内感染。但是,如果体温太高(比如超过40℃),那么增强免疫的效果就会转为限制免疫,这时发烧不仅会让病原体难受,也会让人体的各种细胞难受。


·误区三:
一发烧就要赶紧吃退烧药。事实上,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吃退热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同时,要注意不同的退热药不要随意互用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四:
发烧不用药不会退烧。事实上,很多上呼吸道的疾病大多以病毒感染多见,大多是自愈性疾病,病程过了体温也会正常,严重细菌感染时,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误区五:
吃了发烧药体温应该马上正常,否则就是没用对药。事实上,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通常是不会直接降到正常体温的。且退烧药持续时间为4~8小时,药效过了体温可能会再度升高。


·误区六:
发烧会烧坏脑子。事实上,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一般很少会超过41℃,所以不会烧坏脑子。发烧后脑子出问题有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发烧,导致问题的原因是脑膜炎而不是发烧本身。体温超过41℃多半是中暑或者是捂热导致无法散热。


·误区七: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发热程度和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可能仅有低热。


·误区八:
发热出一身汗就好了。这一点并没有科学依据!刚发烧时(体温上升期)需要注意保暖,而当体温升高后,强行盖被子捂出汗等行为很容易导致身体散热不好,严重时甚至导致脱水。



主要参考:

[1] 张忠鲁. 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45-647.

[2,3] 徐立升. 51例癌性发热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4] 邓跃林,罗学宏,曾敬友.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40例临床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5):515.


作者:良医汇小编

责编:BXY

图源:网络



如需更多帮助,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



【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患者指南]





良医汇患者指南
专家直播、癌症科普、医药指南、免费福利,学习和掌握海量肿瘤防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