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eepik
在之前关于预防HIV感染的文章中,我们一直会提到HIV传播的三种方式:性途径、血液途径、母婴垂直传播;而高危行为中总会有“共用注射针头”。
很多朋友对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相对更熟悉,但觉得“注射针头”“毒品”等离自己的日常很远,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共用针头的情况,也不太清楚也不关心毒品导致HIV感染的原因。恰恰是这样的掉以轻心和麻痹大意,往往会让危险有机可乘。
那么,毒品与艾滋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毒品有哪些新的类型和“化身”?我们能做什么来更好地保护自己呢?就请在国际禁毒日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高危行为?
虽然染毒初期一般是口服,但成瘾后就会需要更大的剂量,吸毒者大多会从口吸改为静脉注射。所以吸毒者大多最终会由口服逐渐转变为静脉注射,而共用注射器正是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由于吸毒者往往会合买毒品并在同一处吸毒,常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而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精神无法控制,总是迫不及待地由静脉推入毒品,完全无法顾及安全,别说消不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不可能顾及。
吸毒者为了稀释针管内的毒品并尽可能用完管内残留的毒品,常反复推拉注射器,把自己的血液回抽再注射,针头、管壁残留污染血液。由此立马换下一个人使用,自然从传播途径上极易经血液传播HIV。而一群吸毒者常常共一个注射器,并且反复使用,只要其中一人感染有HIV,那其他人都会被传染。
静脉注射是高危行为是因为不同人接触血液的时间间隔短、血液量大,HIV病毒数量多且尚有活性;而请大家放心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针头,大部分情况无需过度担心(具体参阅👉坐垫藏针会传播HIV病毒吗?)。
口服毒品为什么也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
毒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镇静类,如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吃了以后昏昏欲睡,这类传统毒品感染HIV的危害就是上文提到的静脉注射。
但还有一大类属于兴奋剂的,如冰毒、摇头丸、K粉,以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等“新型毒品”(下文会介绍👇),主要经口服、抽吸、鼻吸。这类毒品导致感染HIV的危害主要不体现在注射,而是其引起强烈的兴奋感和性欲,导致自我约束力丢失,容易导致不安全的性行为(群交或不使用安全套),极大增加通过性传播感染HIV的风险。同时,这类毒品通常会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也会导致HIV易感。
什么是新型毒品,它们有哪些伪装?
还以为毒品只是“白粉”“药片”的样子吗?
其实,除了海洛因、可卡因等直接从植物提取的第一代传统毒品,以及冰毒、摇头丸、K粉等第二代合成毒品,近年来出现通过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第三代新型毒品,具有与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其中有含芬太尼类、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素的“娜塔沙”“小树枝”“毒巧克力”,也有含苯乙胺类、色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邮票”“零号胶囊”等。而这些新型毒品已常常被伪装掺入食物、饮料、香烟中,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奶茶”“饼干”“巧克力”“茶叶”“功能饮料”……都可能是伪装的毒品。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北京市禁毒委员会科普文章《新型毒品穿“马甲”,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了解识别新型毒品的危害和伪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朋友可能会接触到的“Rush”,也是新型毒品的一种。这种精神活性物质会导致视网膜的损害和心脏受损。
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中招?
了解毒品知识,提高警惕,学会识别毒品的伪装。
加强警觉,不要好奇或随便接受新奇的“药品”“保健品”“饮料”等,特别是免费尝试的东西。
在人员混杂的场所(包括性生活的场合)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香烟、药品等。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要保持几分警惕。
认清毒品危害,拒绝接触,坚决抵制,绝不尝试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