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P会导致耐药吗?

情感   情感   2024-06-19 19:02   北京  

photo generated with AI



01.

首先,HIV病毒为什么会产生耐药性?

首先HIV病毒不能非常精准地复制遗传物质,所以会有基因突变的情况。大多数情况这些突变对HIV的致病能力没有影响,甚至会削弱。


不过,一些突变偶尔会导致一种/一类药物产生耐受性。这可能导致特定药物对这种毒株的效果会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如果服用了特定药物,但已感染耐药突变的HIV病毒,那么即使非耐药的病毒被阻止,耐药HIV仍能继续繁殖。耐药病毒株很快就会成为体内的主要病毒株,药物将不起作用。


另一种情况是,即使没有感染耐药毒株,但因为没有持续服用足够效力的药物组合,原本不耐药的HIV病毒仍然会繁殖——这意味着它有可能自发产生耐药突变。


02.

使用PrEP通常不会产生耐药,但……

由于按时、足量使用PrEP能有效阻绝HIV进入体内,因此也没有了使HIV病毒增殖、变异的条件。如果不感染HIV,变异耐药即无从谈起。

相关研究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总体来说在使用PrEP的人群中耐药发生率非常低,且多为以下两种情况:

  • 感染HIV后不知情,开始使用PrEP如在PrEP使用期间若发生HIV感染却继续使用PrEP方案,以预防为目的的PrEP药物浓度处于不足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HIV病毒持续复制,可能筛选出耐药株,最终导致了HIV耐药的发生。

  • 未按时、足量使用PrEP。由于其体内抗病毒药物浓度不足,可能发生HIV感染的。这样感染HIV后却继续使用PrEP,则与第一种情况相似,同样具备引发耐药的风险。


03.

会感染已对PrEP药物耐药的毒株吗?

还有一种可能,PrEP使用者虽然按时按量服药,但由于同感染PrEP耐药的毒株的性伴侣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从而导致预防失败,引发感染。

现实中存在一些对PrEP产生耐药突变的HIV具有传染性,可以成功传播。因此确有极少数PrEP使用者即使保持了高依从性,但仍然发生了耐药毒株感染的案例。

相关研究表明,自PrEP开始投入使用以来,至少有6例是经证实的在足量、定时服用PrEP情况下,仍直接感染多重耐药HIV病毒株的病例。不过,一项在美国西雅图研究发现,在2008—2017年新确诊的2323例感染者中,只发现3例对FTC/TDF原发性耐药,这大约相当于每 500 例HIV感染中的一例。这表明“对PrEP存在耐药性的HIV毒株”较为罕见。

从总体来说,PrEP的推广对耐药病毒株传播的影响很小,不会抵消PrEP带来的新发感染减少的获益。

04.

使用PrEP的小叮咛

  • 开始服用PrEP之前一定要检测确定HIV的感染状态(尤其是在急性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 如果使用PrEP,要正确服用——足量、按时

  • 在使用PrEP过程中,也要持续检测,即使感染(罕见)也能尽早发现。

  • 一旦在PrEP期间发生了HIV感染,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如能排除使用PrEP前的感染,且能正确使用PrEP,那本身就能预防感染;而耐PrEP的毒株又非常罕见。如果也觉得担心,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安全套。


往期阅读

-HIV预防-
窗口期:如何科学计算HIV检测「窗口期」?
U=U:HIV携带者不会传染,只要……?
CD4和病毒载量:感染后监测指标的两个“200”
AIDS vs HIV:别慌!“中招”HIV,也不等于得了艾滋病
PEP:发生高危行为后的72小时,你该做什么?
PrEP与安全套:用了PrEP可以肆无忌惮吗?
性玩具共享小玩具,一起玩?

-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这种「🥦」,不敢乱吃
乙肝:这种传染病,可能也要长期服药?
丙肝:这种“沉默的杀手”,初期可能没有症状
生殖器疱疹:什么?这种性病居然和口腔溃疡有关?
淋病:常见性传播疾病介绍:“淋”担忧
梅毒:常见性传播疾病介绍:“梅”事啦



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

  1. Gus Cairns:PrEP and drug resistance,2020-06,https://www.aidsmap.com/about-hiv/prep-and-drug-resistance#toc-does-resistance-cause-prep-failure-and-could-prep-increase-global-hiv-drug-resistance.
  2. 中国医学论坛报:《HIV暴露前预防会导致耐药吗?3分钟解答你的顾虑》, 2021-12-14.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线下HIV检测。
购买HIV的PEP药物、用药注意事项等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编辑|小夫










淡蓝公益
淡蓝公益创立于2008年,致力于青年群体的艾滋病防治公益。先后与国家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国驻华机构和社区公益组织等合作,利用互联网优势提供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健康公益服务,为“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不懈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