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 · 其五》
这个雄心万丈的大唐才子,只活了27岁,他短暂的一生坎坷、起落,充满了悲情。
原本,他出身于李唐宗室,为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后裔,奈何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李贺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李晋肃就过世了,留下一女两子。
大女儿出嫁后,李贺兄弟俩为了生计,只好外出谋生,当时李贺还未到及冠之年。
因此李贺在《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中写: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这首诗,是李贺在洛阳送别去江西谋生的弟弟时所写,“小季”是他的弟弟,父亲过世后,兄弟俩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苦。
可命运有时并不垂怜悲苦之人,等待李贺的,将是更多的磨难。
02.
李贺7岁就会作诗,擅长即兴发挥。公元796年,韩愈和皇甫湜来探望他的父亲,李贺提笔写了一首《高轩过》: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见此诗后,瞬间惊为天人,对李贺大为赞扬,认为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所以,7岁的李贺就在两京有诗名了,为“神童”也!
尽管如此,李贺依然很努力、很刻苦: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
因此李商隐曾在《李贺小传》中写: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到了15岁时,李贺就与大诗人李益齐名了,人们谈论起李益,总要提一提李贺。
公元807年,18岁的李贺投诗《雁门太守行》拜谒韩愈,本可早早登科,然而此时他父亲李晋肃突然病逝,不得不守孝三年。
公元810年,李贺守孝期满,韩愈写信给李贺,劝他赴京来考取进士,尽早步入仕途。这一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正是韩愈,因此李贺来到长安。
20岁,正是意气风发时,对于李贺而言,本次科举势在必得,可他还没有进入考场就遭人所妒,传流言说其父名“晋肃”中的“晋”字,与“进士”中的“进”字犯讳,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尽管韩愈说这是无稽之谈,可朝中的权贵们都想让自己族内的孩子拔得头筹,所以不断拉踩李贺,坚称“晋”字触讳。
李贺无法忍受这种排挤,因此拂袖而去,愤然弃考,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离开长安后,李贺就回到了故里昌谷,期间写了很多抒愤之诗,来表达内心的压抑。
3年后,李贺再次回到京城,经宗族内长者推荐,恩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为从九品。李贺对这段为官经历的形容是:牢落长安。
这说明他在长安过得并不开心,身为下僚,郁郁不志,尤其见到了官场的黑暗,更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
在任3年后,李贺妻子病逝,给了他很大打击,所以李贺趁机告病归昌谷休养,一年后辞官。
回乡的路上,李贺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有两句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写尽了一生悲凉,更成了李贺命运的真实写照。此时的李贺已经24岁,距离去世还有不到三年时间。
去官以后,李贺入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幕府,做了两年多幕僚。
公元816年,郗士美平叛失败,卧病洛阳,李贺失业的同时,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再回昌谷休养。
归乡后不久,李贺病情加重,不幸离世,年仅27岁。
一代奇才,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成为了中唐诗坛永久的遗憾。
04.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的诗,奔放热烈,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亦不缺乏讽世之作。但他命运坎坷,所以笔下的诗还是以发愤抒情为主,且多神仙鬼魅题材,因此留“诗鬼”之名,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三李”,李贺也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经典名句。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诗,就是承李贺之风。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或多多少受到了李贺诗的影响。
有传闻说,李贺病逝前,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有一天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这在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中有记载。
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吧,让他和王勃一样,都是27岁就早早离开了人世,否则他们的成就会更高,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