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肿瘤放疗须关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预防为先

健康   2024-11-20 18:58   北京  
点上方蓝字国际眼科时讯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Euretina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是一种由眼部暴露于电离辐射引起的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常见于接受眼部或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患者。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视网膜微血管闭塞、毛细血管扩张和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临床表现包括视力模糊、中心视野缺损和黄斑水肿等。早期诊断和干预(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对于减缓疾病进展和保留视力至关重要。在Euretina2024会议上,来自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Antonia M. Joussen 教授分享了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疾病管理经验,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提供可能。


Antonia M. Joussen 教授强调,“在患者接受了脉络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后,医生需要对其视功能持续追踪随访,以避免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疾病病程

大部分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发生于放疗后的9到48个月。常易并发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及棉绒斑,后期可发生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等。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晚期可并发继发性青光眼,标志着预后不佳,通常无法避免眼球摘除的结局。




治疗方案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散射激光凝固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在部分患者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24周后,患者的眼底结构明显改善。在基于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的临床试验中,试验组的患者眼底结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单抗治疗中,试验组发生黄斑水肿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放射治疗的范围和剂量选择对于视功能的保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中央性、范围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在经皮放疗方案中,可选用立体定向的治疗方案,根据设备类型调增所需剂量,改善疾病预后。

此外,AU-011这种首创的靶向疗法,也可用于治疗眼黑色素瘤。该疗法由病毒纳米颗粒结合物组成,可选择性地与眼中的癌细胞结合,该技术最初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NCI) 癌症研究中心的 John Schiller 博士首创。使用眼科激光激活后,该药物可快速特异性地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同时保留关键的眼部结构,这可能有助于保留患者的视力。用于治疗眼黑色素瘤的 AU-011 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孤儿药快速通道资格,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显示,在AU-011治疗后三至六个月,前六名患者对该候选药物的耐受性普遍良好,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眼前段和眼后段炎症,可通过局部和/或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一定的视力。B超对肿瘤厚度的初步疗效测量表明,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三个月时病情稳定,只有一名患者在治疗后五个月时出现肿瘤进展。


对于范围较大的范脉络膜黑色素瘤,肿瘤本身可引发广泛的炎症。及时的手术切除治疗可以降低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并可考虑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改善疾病预后。






总结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疾病管理任重而道远,希望未来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望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