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珊
一直以来,中型SUV市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近期,乐道L60、智界R7,以及极氪X7接连上市之际,让这一赛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日前,全新smart精灵#5 开启预售,这也是smart品牌史上最大的车型。
令人疑惑的数,面对激烈的车市竞争,品牌全面焕新后的smart尚未能实现盈利。精灵#5的到来,还能否为smart打开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smart,不容‘小’觑。”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张明霞对精灵#5的上市寄予厚望,“不光对品牌有非常大的意义,也会对整个销售带来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借股东之力,协同作战
《孙子兵法》有言:“借力者明,借智者宏,借势者成。”成功并非仅靠一己之力,而是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智慧与形势。
在官方宣传中,精灵#5被形容为史上含“奔”量最高的smart。
据悉,奔驰全球设计团队负责人从fortwo时代就负责smart设计。而精灵#5从概念车阶段就是奔驰首席设计师戈登•瓦格纳非常满意的一个作品,他全程参与了这款车的设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数倍于smart精灵#1和精灵#3,外饰的秘境绿和流沙金以及内饰的山谷绿也都是他坚持要选用的色彩。
同样是控股股东,smart和吉利的关系却显得有点“微妙”。虽然smart搭载的浩瀚架构是吉利最先进的汽车架构,但同时共享这一架构的多达十余款车型。此次精灵#5瞄准的是中型SUV市场,与“大吉利”体系之下多个品牌之间难免会有价格带和消费人群的重叠。
对于可能与大股东形成的用户竞争,smart表现淡定,“品牌定位轻奢,介于吉利与奔驰之间,有自己固有的受众。”
事实上,与smart而言,多品牌协同造车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快速分摊开发费用,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同市场的反馈,加快架构的迭代效率,让消费者常用常新。
《台州宣言》中,吉利也明确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顺势而为,练好内功
回顾smart的每一次变大,都会遭受相同的质疑:变大的smart还是smart吗?变大的smart,其核心竞争力还在吗?
“我们其实是应粉丝需求,进入到不同细分市场。”张明霞解释道。
历年以来,smart在中国已经积累了近15万的两座粉丝。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家庭结构、收入水平以及年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对应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品位以及出行需求也不能同日而语。
从“小”变“大”,势在必行。
从体量上看,精灵#1和精灵#3不足以成为家庭的唯一。相比之下,精灵#5的尺寸和体量,以及这个车的适应性,让它有能力成为部分两口/三口之家的主流用车。
更为现实的是,国内小型/微型电动车的市场早已饱和,smart必须不断扩大用户群体。
2024年1-8月,精灵#1和精灵#3分别售出了13399辆和4509辆,合计17997辆,距离今年5万-6万国内市场销量目标,显得并不乐观。
而对于任何一个对长期发展有追求的品牌来说,需求更广阔的中型SUV市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悉,smart精灵#1、精灵#3所在的紧凑级纯电SUV市场,一年的体量在160万辆左右。相比之下,全新smart精灵#5所在的中型纯电SUV市场体量大了5倍,体量超过了600万辆。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更具备成长性的细分赛道。
反观品牌自身,从产品线扩充到品牌精神的焕新,再到渠道、营销,以及组织框架上的各种调整,smart也在各个维度做好了更进一步的准备。
根据此前规划,从2022年起至2025年,smart每年将推出一款全新车型,进入此前从未涉足的细分市场,加速底层能力的商业变现。
着眼未来,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打开视野,才能打开格局。当前的smart不止在做大产品,更在做大市场和品牌。
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到海内海外同时开花同时香的屈指可数。Smart是如何顾及每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如何进行取舍的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能闭门造车。在设计、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倾听中欧用户的真实反馈,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举了一个小例子,“比如,我们在香港有右舵版,这一改动就将很多竞争对手直接过滤掉,这就是全球化的优势。”
根据公开数据,smart精灵#1进入香港市场只有两个月,订单就超1000台,甚至超过了保时捷2023年在香港的销量总和,而且90%的订单都是顶配巴博斯。
“秉持‘中欧双核,全球布局’的前瞻发展战略,smart正加速全球市场运营。”佟湘北表示。
国内方面,smart目前已在全国完成182家门店建设,覆盖29省,82座城市。而随着“百城计划”的快速推进,smart计划到今年年底将覆盖全国超110座城市,开设200多家门店。
除此之外,smart在海外市场的渠道主要采用奔驰店中店的模式进行销售,已覆盖欧洲、东南亚、南亚、北非、澳新、中东等近30个国家/地区市场。
行业在变、市场在变、技术在变、用户在变。短期的销量高峰固然值得嘉奖,但长期持续的优秀才是真正的胜利。
曾经在燃油时代,smart如精灵一般,穿梭城市街道畅行无阻,超越了用户对于城市用车的期待;在电动时代,面对用户五彩斑斓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全方位挑战,smart还有一场又一场的硬仗要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