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浩
10月1日到8日,鸿蒙智行累计大定32500台,其中问界M7 10200台、问界M9 9000台、刚刚上市的智界R7 10800台(总大定量约27000台),没有在销量海报中体现的是加起来大定总数3250台的享界S9和智界S7。
问界若只是因为华为而火,那智界与享界就不会有当下的烦恼。刚上市不久的智界R7,能够在另外“三界”中最先突围吗?或者说,鸿蒙智行到底能提供怎样的助力?
热销 还要持久
余承东表示:“智界R7是按照百万元车的标准、用料、设计、性能、质量设计的车型”,按照他的观点,按照当下价格售卖,每卖一台智界R7要亏三万多。
很显然,照这个样子,智界品牌今年是铁定要亏损的。换言之,智界R7制定的售价,从一开始就锚定着要稳定热销,也只有长期位置高销量,才能摆脱首款车智界S7的低迷、带动智界品牌盈利。
此前的交付风波、华为奇瑞不合风波都远远没让智界S7达到双方预期,即使是二次发布后,仍旧重回平淡。外界的不确定是需要尽快消除的。
智界R7发布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虽身在国外,但仍旧在视频中现身,他表示,奇瑞在制造、研发全链路倾注了资源,未来将继续与华为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华为标准打造产品并保证交付。
“严格按照华为标准”,是奇瑞的明确表态,打消了市场对于智界品牌的顾虑,市场对此的初步反响也令人满意,10月1-8日,智界R7大定达到10800台(总大定量约27000台)。
乱 也要理的情感线
这份状态与热度能延续多久,仍是充满未知。问界的全系热销带来了半年40亿的盈利,利润更是高达1/4。进入稳定盈利期背后,是双方至少一方对于利润的让步,但对于另外“两界”来说,华为方与奇瑞、北汽的相处哲学都主导着智界、享界的走向。
拿享界S9举例,如此一台40万+级别的高端电动车型月销超过2000绝对可圈可点。同一个结果,北汽方表示初战告捷,华为方却远不满意。不同视角和站位下,会让双方对同一个结果给出不同判断。不谈华为占绝对主导的问界,其他”三界“都存在相似的问题。
如何让股东方消除分歧,达成目标一致,远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看似都在鸿蒙智行大的品牌下,问界、智界、享界、尊界背后却是实打实的四段“感情”。
一方是强力、强势的华为,另外四个又性格迥异,温顺的赛力斯、业务水平正处上升期的奇瑞、大型国企北汽以及位于新能源“暴风眼”安徽的江淮。让理科生华为去捋顺这凌乱的感情线,挑战可想而知。
鸿蒙智行带来哪些借鉴
归根到底,鸿蒙智行的产品力、品牌力都摆在那里,它也是国内少有的不靠拷贝特斯拉,就能在影响力上与特斯拉相提并论的品牌,处理繁杂的感情线也是甜蜜的烦恼,而市面上更多的还是毫无特色的NPC品牌。
眼下真正活得滋润的,要么是某个非智驾产品点一招鲜,要么是产品阵容大而全。智驾当然需要持续投入,但当下的情境,有更多智驾、AI之外的价值,更高效地塑造着品牌。这些价值来自用户的口中,而不是资本的空想。
非头部的新能源品牌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他们的任务不是讲好资本故事,他们本身也不是需要炒高估值的科技公司,所以蹭这些热点带来的收益远不如多卖几台车,如果靠抄袭特斯拉奏效,那用户为什么不直接去买特斯拉?
所以回到问界和目前热度仍然可观的智界R7,靠足够出色的品牌,特色的生态建设,看似没有空间其实仍旧能够开辟出一片独到的市场,同门的4个品牌也能够做出足够的差异化。问界火了,其他“三界”,更多“NPC品牌”,都还有火的空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