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到车市,隐含着怎样的庙胜之策?丨人汽

文摘   汽车   2024-10-09 08:33   北京  




▎作者:谢人杰

国庆期间的车市和8日的股市,相映成趣。两者都以回暖、向上,甚至暴力拉升为主基调。只不过,前者盘下来超出期待,后者则略微有负期待。要怪就只能怪一些股评人的言论说的太满了,什么“开市即收市”之类。相比而言,同样屡遭打脸的车评人,几乎没看到“暴论”。这中间的差别在于,车市和股市的舆论场上,企业的影响力和塑造力大不相同。


01

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差异

10月8日股市冲高回落,但上证收盘仍然上涨4.59%,深成指涨9.17%。在700多只股票涨停、“连板股”超过150只的背景下,汽车板块的个股更像跑龙套的,除了众泰、江淮封住涨停,其余各股,涨幅比较高的也就是8%这个级别,和龙头行业的高歌猛进,很难比较。而众多汽车板块个股,表现大多远弱于大盘。在牛市“体验卡”发放过程中,好像跳过了汽车板块的投资者。

不过,国庆期间的车市,传回来的消息虽然不全面,但各家渠道商都说人潮如流、车水马龙,复刻了2017年以前“每逢佳节都加班”的盛况。头部新势力,纷纷表示7天大定都在2万以上。小鹏1.6万、零跑1.7万,都算克制的。

豪车板块,奔驰2万左右,宝马1.8万,雷克萨斯0.6~0.7万,基本和三者的去年全年体量比例接近。大多自主与合资企业发布的订单,都以品牌或车系为单位发布。这恐怕因为旗下品牌众多,渠道五花八门,信息收集容易但坐实数据相对难。另一个原因,是比亚迪这类企业,和新势力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宣传订单意思不大。

这也侧面印证了,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无论运行逻辑,还是牵引动力,完全不是一回事。


02

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契机

8日上午收市时,股市情绪就被泼了盆冷水。股评向来先射箭后画靶,但即便是事后诸葛,找理由的时候,也存在明显谬误。一个谬误在于,试图解释股市和经济基本面背离;另一个谬误在于,对政策总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天真期待。

8日上午发改委主任郑栅洁领衔开的吹风会,给高昂的情绪降温,原因可能是没有新政策出台,只是站在部委的角度,落实中央的政策,但提出的是具体措施的施政风格,而非措施本身。在股民多年冷却的热情被点燃后,可能期待国家队亲自下场买股票这类政策。

实际上,对应的金融政策,应由央行发布,而且9月下旬前所未有地一股脑提供了很多便利性工具。央行或者财政部永远不会亲自下场,这一点很多人都有误解。央行作为最终的总贷款人,其重要职责是给社会提供流动性。给大股东、资金方提供质押便利性,以便后者能快速筹集资金投入到股市,已经算定向投放流动性,和亲自下场区别不是很大了。9月最后几天股市突然拉起,初始动力应是央行提供的。

这些工具或者政策早已酝酿得差不多,目标是解决经济下行、民间投资不振、泛市场情绪长期压抑的症结。在一个有利的背景下一股脑地推出,期望达成最大的显效。

美联储降息,就是明显契机。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因此指责美联储降息“不是时候”。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萨默斯根本没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美国扛住非农数据“大幅回调”的压力。和米尔斯海默一样,都高喊“坚决顶住”、“一步都不能退”,但都没提供“顶住”的可执行方案。


03

国家队鸣鼓而进,悄然而退

国庆车市火爆,证明购买力还在,而且具备持续性。“以旧换新”政策相当于减少了消费启动摩擦,消费的持续性必须由市场层面焕发出来。问题在于民间投资的萎靡。

大家都不投,国家队只能带头投(当年“罗斯福新政”也是这个想法)。有人说,在央行吹起股市冲锋号之前,国家队(中央汇金、社保基金、国有险资等)已经拿到了低成本的大量筹码(有些人认为是25%,但不可能掌握真实数据,应该算拍脑袋估出来的)。

现在新资金和出走散户资金、以及宣称退出中国的外资(高盛这两天忽悠“买中国的一切”)正在杀入。国家队和公募基金、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减持,一出一进,达成置换的目的。8日早上集合竞价几乎将上证大盘打到涨停,显然由9月踏空的新资金推动。而3000点集中的套牢盘则依次从搁浅状态浮起,按计划交出筹码。两者对短期前景也存在分歧,而分歧才能构成交易。

股市持续上涨,必须有持续的资金进来。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想重演2015年的杠杆市的一地鸡毛,监管就要放慢国家队和大股东出走的节奏,给国内新资金和FDI浇点冷水。只要赚钱效应还在,暴力牛变慢牛还是有可能的。回调也不会彻底折损投资者热情。


04

激活民间投资

可以预见,短期拉股市最容易,只是开胃菜。真正的目的,是激活民间投资热情,尤其是投资实体经济。10月8日,郑栅洁提出国家投资6万亿(预算和长期国债筹资),投资“两重一新”。有意思的是,“两重一新”没有标准定义,有些舆论认为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一新”则指新基础建设。

而2020年,由时任总理李克强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后者包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从“两新一重”,到“两重一新”,最核心的变化,不是投向(有重合),而是指导思想的变化,即形成自己全盘掌握的新战略能力,与西方供应链主动脱钩。双方工业技术层面的互信,已经彻底打没了。

9月20日,即黎巴嫩传呼机大规模攻击事件3天后,工信部要求,必须在2027年底前完成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工业操作系统国产化。这一指导政策摸底、讨论、起草、征求意见和出台方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是短短3天能搞定的。两者没有直接逻辑关联,却暗含着同一个逻辑。

10月8日种种措施,有些已经落实,有的正在提出具体方案,但都围绕着形成自己战略能力,实现全方位的战略领先。民间资本和民间投资,被给予更高的期望,也有望真正给予和国资、外资一视同仁的地位(多条具体措施有体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征,就是推动(而非简单的“允许”)民资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项目投资。即让民资当项目甲方,而非单纯的承建方。


05

由外而内

8日还有一个信息,即中国已经认定欧盟白兰地构成倾销,并“考虑”对进口大排量车加税(小道消息称加25%)。这固然是中欧关于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谈判失败后的反制措施,但也可以看出,从6月到10月,商务部牵头,对布鲁塞尔和欧盟成员国做了很多工作,进行了多轮谈判磋商,试图牵制9月底的成员国投票结果(肯定不利于中国)。

可以说,中国对欧盟保持了足够的战略耐心。相比而言,美国、加拿大对中国汽车加税100%,中国反应非常淡漠,双方连礼节性磋商都省了。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向来视欧盟为中美之外的关键第三方战略力量(尽管有很多具体例证导向相反看法),中国还是努力寻找共识和妥协方案;另一个原因,即便只从经济关系出发,中国也不想同时与欧盟和美国陷入僵局。

如今虽然谈判失败了,但既然能坐下来谈4个多月,就证明不是无用功。欧盟内反对“制华”力量,始终都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眼下种种迹象看,中国正在认真构建对美战略的长期底线思维,而差异化对待欧盟。

 “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虽然过于理想化,但也可以近似解释近期的政策方向。

- END -


往期推荐:




东风“大自主”,煮豆燃豆萁?丨人汽

智己首先应找准“自己”丨人汽

领克陷入“时代悖论”?丨人汽

吉利转型,刀刃向内丨人汽

中国越野遍全球,不是梦丨人汽

对话新任中国总裁:奥迪即将焕然一新丨人汽

十年使命召唤,“北京”愈发有棱角丨人汽

从源头节能,一汽-大众绿色发展实至名归丨人汽

“灵悉”新合资:用魔法打败魔法丨人汽

红旗新能源加速破题丨人汽


感谢关注
(微信ID:AutoCelebrity)



入驻媒体平台


好文!必须点赞

人汽
有人气的汽车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