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堂的掌声经久不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回顾(作者:刘守华)

旅行   2024-09-29 08: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9月15日15时,中南海怀仁堂里传来阵阵热烈持久的掌声,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宣布:“各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一直持续至9月2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七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奋楫扬帆、破浪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创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与会代表们步入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图源:新华社)


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场(图源:新华社)


9月15日下午,身着盛装、满面笑容的各族人民代表,陆续走进庄严的中南海怀仁堂,静静地等待着。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群众也正守在收音机和广播旁,期待聆听会议实况转播。


开幕式由毛泽东主持并致开幕词。会场一片安静,毛泽东宣布大会开幕,并首先介绍出席会议的代表情况: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代表1210人,今天实到代表1141人,合于法定人数。


部分代表合影


毛泽东满怀激情地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这一天是代表们最激动、最难忘的时刻,中南海怀仁堂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来自高山族的代表田富达晚年回忆,当时的代表涵盖了中国各个民族,各民族语言不同,大会主要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代表配备了同声传译;来自偏远地区、完全听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代表,大会则为其配备了一对一翻译。


北京街头,市民们在邮车前购买刊载大会消息的报纸(图源:新华社)


此时,不仅会场代表激动不已,远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各部队的广播站也都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指战员们冒着风雨,站在扩音器下仔细聆听。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有的战士在大雨中摘下雨帽,有的战士则蒙在雨布里,做摘要记录。


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证书


致开幕词结束后,乐队奏响庄严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接着,全场起立,为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随后,会议选出由毛泽东等97人组成的主席团和秘书长李维汉。


15时20分,开幕式结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幕式隆重、热烈、简短、高效,仅用了短短的20分钟。



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

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普遍、平等的基础上,从乡到县,从县到省,又从省到中央,经过层层普选产生出来的。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多种方式进行选举,以此增进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


上海市静安区选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上海市档案馆藏)


山东省代表吕鸿宾,解放前一家九口因吃不饱投奔关外,回来时只剩两人。解放后他当上农业合作社社长,并经过层层选拔,当选为人民代表。拿到人民代表证书,他担心那双结着厚茧的手会损伤证书烫金的封面,就用手背轻轻来回抚摸,激动得热泪纵横。


抚顺市代表张子富,解放前在矿上打工,受尽压迫侮辱。为了容易辨认,防止逃跑,煤矿把头规定工人都要剃去眉毛。他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个穷矿工现在能得到这样大的光荣。”


1953年12月8日,当选的乡人民代表在会上接受当选证(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代表纺织女工裔式娟,得知自己当选消息时正上夜班,车间里的姐妹纷纷向她道喜说:“到北京去,好啊!你代表我们全体女工投票吧!”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也为了人民。当时中国有6亿人口,通过普选出来的1226名代表,年龄最大的是93岁的画家齐白石老人,最小的是刚到选举年龄18岁的青年女工郝建秀。


工人们热烈祝贺当选的人民代表(上海市档案馆藏)


为履行人民代表职责,王崇伦等98位工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等57位农业劳动模范,147位妇女代表,以及少数民族代表和华侨代表,从四面八方来到首都,汇聚在庄严的怀仁堂里,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席位,与他们所爱戴的国家领导人一起,商量国家大事,规划祖国未来。


新中国有了第一部宪法

本次会议第一项重头任务就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宪法,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意义重大。为此,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草案初稿出台后,经过8000多位社会各方面代表历时两个月的认真讨论,于1954年6月14日向社会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又被称为“五四宪法”


近3个月,共有1.5亿人参加讨论,广大群众热烈拥护宪法草案,同时提出了118万多条的修改补充意见及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对原来的草案再度修改,并经过1954年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形成提交本次会议的宪法草案。


9月15日16时,开幕式结束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举行。第一项议程,由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954年7月18日,上海宪法草案讨论会妇女界分会举行各界妇女座谈会(上海市档案馆藏)

随后三天,代表们进行了充分讨论,共有89位代表走上发言席。他们兴奋地表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同意刘少奇所作的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建议会议通过并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月20日,中国人民长久期待的庄严幸福时刻终于到来了。1197位代表怀着无限兴奋的心情走进会场,坐在代表席位上。15时,会议正式开始,周恩来主持。首先通过无记名方式投票办法及35位监票人人选,宣布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和监票人名单。接着,执行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最后定本全文,并宣布,将此定本提交会议表决。随后,开始发票。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现场,代表们有序投票(图源:新华社)


在浅红色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票”上面,印有汉、蒙、藏、维吾尔四种文字。不通晓这四种文字的代表,写票时有翻译人员在一旁说明。16时45分,投票开始。为使投票顺利进行,代表席按照座位划分为八个投票区,每区设置票箱一个,代表们分区同时进行投票。


16时55分,投票完毕,暂时休会,工作人员开始计票。17时55分复会,执行主席郑重宣布:“投票数1197张,同意票1197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瞬间,会场欢腾,代表们不约而同站立起来,热烈鼓掌,为这份伟大文献的诞生尽情欢呼。至此,会议圆满完成了第一项任务。


人民群众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讲话不断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除了向会议提交宪法草案之外,还提交了另外五个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报告(图源:新华社)


这五个组织法草案是由宪法起草委员会组织的起草小组分别起草,经过在京各方面人士的讨论,并在本次会议召开之前,又交由会议各代表小组对其进行多次讨论,修正通过后,提交本次会议审议的。


9月20日下午,会议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紧锣密鼓地进入到第二项议程。先是逐一宣读五个组织法草案全文,然后全体代表逐一审议,均获得一致通过。至此,会议用一天半时间,圆满完成第二项任务。


9月23日,会议进入第三项议程:讨论和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当天会议仍是15时举行,首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历时两个小时,其间,周恩来的讲话,不断被热烈掌声打断。

文艺界部分代表合影

紧接着,会议进入发言阶段,在随后三天,发言代表共计75人。他们都表示同意政府工作报告,有的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补充,有的对政府工作发表自己意见,并对政府工作各方面工作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发言结束后,根据主席团提议,会议通过决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于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五年来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满意。”


全体代表一致举手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图源:新华社)


接着,会议又听取并审议通过由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习仲勋所作的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提案审查委员会对39件提案逐案进行审查,认为这些提案对于国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会议最后决定,将提案全部交国务院依照审查意见分别处理。随后,会议又根据主席团提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令继续有效的决议》,宣布所有自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由中央人民政府制定、批准的现行法律、法令,除开同宪法相抵触的以外,一律继续有效。至此,会议用四天时间,圆满完成第三项任务。


大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9月27日,会议进行另一项重要议程,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5时,1210名代表已端坐在各自席位上。按照议程,执行主席宣布: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3个代表小组的109名代表联合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人选是毛泽东,副主席的人选是朱德。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开始投票选举。


人大代表、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在投票(图源:新华社)


17时37分,所有计票工作顺利完成,会场一片安静,每个人都心跳加快,默默等待着选举结果的公布。执行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宣布:“毛泽东由会议全体一致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由会议全体一致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顷刻,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很多少数民族代表激动得把头上的包巾摘下来热烈地挥舞。代表们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欢呼声和掌声经久不息。


之后又进行了一轮选举投票。22时,执行主席宣布: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林伯渠、李济深、张澜、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等13人当选为副委员长;彭真当选为秘书长;王昆仑等65人当选为委员。


毛泽东与参会代表们在一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大会通过决定,以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此外,董必武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场上再一次响起热烈祝贺的掌声和欢呼声。


9月28日,会议最后一天。15时30分,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黄炎培、郭沫若、陈叔通等九位执行主席登上主席台,全场起立鼓掌。当天的会议决定了国务院组成人员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并通过了民族、法案、预算三个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人选。至此,会议第四项任务圆满完成。


1954年9月27日,广州市石碑华侨招待所的归国华侨聆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实况广播(图源:新华社)


15时50分,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本次会议的全部议程已经进行完毕。”全体起立,奏响国歌。在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本次简朴、隆重的会议,紧凑、高效地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历史任务,胜利闭幕。



杂志编辑:李红
校对:王礼荣

编辑:陆闻天
版式:施雨

转自:“档案春秋”微信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