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4年9月15日15时,中南海怀仁堂里传来阵阵热烈持久的掌声,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宣布:“各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一直持续至9月2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七十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奋楫扬帆、破浪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创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与会代表们步入中南海怀仁堂会场(图源:新华社)
9月15日下午,身着盛装、满面笑容的各族人民代表,陆续走进庄严的中南海怀仁堂,静静地等待着。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千千万万的群众也正守在收音机和广播旁,期待聆听会议实况转播。
开幕式由毛泽东主持并致开幕词。会场一片安静,毛泽东宣布大会开幕,并首先介绍出席会议的代表情况: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代表1210人,今天实到代表1141人,合于法定人数。
毛泽东满怀激情地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这一天是代表们最激动、最难忘的时刻,中南海怀仁堂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来自高山族的代表田富达晚年回忆,当时的代表涵盖了中国各个民族,各民族语言不同,大会主要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代表配备了同声传译;来自偏远地区、完全听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代表,大会则为其配备了一对一翻译。
北京街头,市民们在邮车前购买刊载大会消息的报纸(图源:新华社)
此时,不仅会场代表激动不已,远在朝鲜前线,志愿军各部队的广播站也都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实况广播。指战员们冒着风雨,站在扩音器下仔细聆听。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有的战士在大雨中摘下雨帽,有的战士则蒙在雨布里,做摘要记录。
致开幕词结束后,乐队奏响庄严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接着,全场起立,为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随后,会议选出由毛泽东等97人组成的主席团和秘书长李维汉。
15时20分,开幕式结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幕式隆重、热烈、简短、高效,仅用了短短的20分钟。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