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州待满七天,混成了本地码,实现了州内自由通行,但也没怎么出门,得赶稿子。
赶完稿子,感受到了阿勒泰的秋色呼唤,打了当地防疫电话,得到自由通行的答复后,驱车往那边走,一天干了七百公里。
怕染上其他地区的码,路上几乎没怎么停,也不怎么让停,路上的服务区大都拉起了绳子,穿着防护服的人在消杀,气氛肃杀,像是灾难片里的场景。我远远问能不能上洗手间,对方大吼,“赶紧走,这有密接。”
路边撒了几泡野尿,终于到了阿勒泰。但检查站不让进,“进去就得隔离,低风险地区也不行”,对方态度坚决。“我一个小时前打电话还说可以的。”“已经改了。”他语气疲惫,但是已经解释了无数次。
一个姑娘在检查站哭了起来,她攒了一年的假期,好不容易从上海坐了五小时飞机到乌鲁木齐,再开了九小时车才到的这里,结果突然说不让进了,很让人崩溃。她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我很闲,也没带线路,所以关系不大,隔离就隔离吧。酒店环境不错,三餐有人送上门,还不要钱,这简直是梦想的写作生活嘛。
待了三天,埋头写作,乐不思蜀。结果有人敲门,给我发了张解除隔离的证明,“走吧,快点。”他说。
我只能赶紧收拾包袱,回到路上,我有种被人抛弃的失落,“国家怎么不要我了?”
东西没写完,自己订了个带洗衣房的酒店,想着洗洗衣服,明天再进喀纳斯景区,结果第二天政策又变了:景区关闭,全部不让进。
听到这消息时我很平静,总感觉似曾相识。
2、
是,去年的秋天我也在阿勒泰,也撞上了疫情,景区关闭。
所幸当时我们已经进了喀纳斯,政策是只出不进,游客本来就少,而且越来越少,我们好好的深度游,被硬生生逼成了“扎根游”。
我们就这样在一个被人遗忘的世外桃源里扎根了下来,被迫着吃喝玩乐,爬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星月流转日出日落,当然少不了的是走了很多大雪覆盖或泥泞打滑人迹罕至的野路子。
刚好多年前在泰国认识的哥们,如今在阿勒泰长住了下来,给牧民驯马,然后就把驯马,骑马也加进了行程里。
你要是问我体验如何,我的回答是那简直是巅峰体验啊。客人有没玩好我不知道,我反正是玩尽兴了。
当然王婆卖瓜,我说了不算,客人们咋说才是关键。她们回去之后还都写了小作文,但为了避免误解,在附上她们的评语之前,我得先介绍下她们。
一位是D,她刚跟过我的线路,而且是状况频出条件艰苦的西藏线路,对我有多坑是有了切肤之痛的。
那趟线路几乎集坑货之大成,风霜雨雪,颠沛流离,走错路,冷醒,而且我的相机电脑都坏了,片子大概是大半年后才给他们的。
那会我还自作聪明的本着替客人省钱的想法,有好风光就行了嘛,吃住艰苦点没事的。结果行程结束后,他们纷纷自己订了五星级酒店,以表示对我的无声控诉。也是那一次,经他们提醒“不要太看不起你的读者”,我才克制了替客人省钱的路数,往高品质的方向去弄。
总而言之,那应该是我们友谊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的了。因为没有任何道理她还会再报名我的线路了。但世事难料,还真就这么奇妙的,她,又来了。
另一个是K,她是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了,相识于我在旅行上还是个嫩雏的年代,不仅没钱,而且要脸,而且傻不拉几。也可能是认识太久了,她已经忘记了我是个坑货了。
还有一个是Q,一个刚看了我文章没几天的新读者,她压根不知道具体要去哪,怎么去,连行前准备都是落地新疆后才收到的。(这不能全怪我,她前一天报名,我第二天就给她发去行前准备,但发送时她已经在飞机上了。)
于是吧,她就穿着运动鞋,跟着我们走了一条又一条地烂路,爬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听说行程结束时已经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边揉着酸痛的双腿,一边在买徒步鞋,并咬牙切齿地说下次线路必须得有徒步才报名……
3、
当然这些是我的一面之词,至于她们具体怎么想的,还得说回她们的小作文。
以我多年写作的经验,我觉得她们的写作的技巧很纯熟,譬如D和Q的文章,就明显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是损一下线路到底有多坑,但都会在一个“但是”以后,烘托出全文的重点,那就是对领队的彩虹屁。
篇幅所限,烘托的部分就不附上了,只列出画龙点睛的彩虹屁就行了:
先是Q的:
省略吐槽的两千字,但是
“接下来要对领队王阿牛吹彩虹屁了,请注意抠脚姿势:
专业(眼睛就像取景器一样观察颜色角度,执着(为了拍照可以早起、走野路,看到美景就一定要拍下来、哪怕是把小红怼上坑坑洼洼的路底盘被刮都不管),不吝赐教摄影知识,行程自由度超大,几乎事事以我们感受优先,买单特别潇洒,搞的我们居然有点担心赚不到钱。
如果看到这里已经尴尬到全身发麻,可以看下面去去鸡皮疙瘩:
敏感又别扭,插科打诨高手,几个老梗一直念,被夸居然会想要躲起来(哈哈哈)”
然后是D的:
省略吐槽的三千字,但是
“最后来说说我们尊贵的领队,亲爱的朋友,稳稳的老司机,认真执着有着天赋审美的摄影师,王阿牛。
这是我第二次见他,却好像刚认识他。有时候他像个见识广博,有点沧桑的男人,有时候又有点羞涩,敏感像个有些社恐的少年。有时候是个心胸开阔的行者,又是个绝不好好走路的调皮坏小孩儿。
我们喜欢的,在意的,他会默默记在心里,想办法达成。可是当我们站不稳,走不动时幸灾乐祸的也是他。喜欢日出日落,晨雾朝霞,星空银河。绝不放过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带着我们走野路,结识朋友,在日落里睡觉。
别扭又可爱,细腻又粗糙,所有的矛盾又很合理。就是这样的他让我们有了一次秋天里的完美旅行。”
最后是K的,
省略吐槽的五千字,但是我没找到那个“但是”,也没找到“画龙点睛”的彩虹屁。
对此我表示理解,毕竟我感觉她在国外待待久了,中文可能已经不太利索或已经忘记了中文写作的诀窍了。
但比一个人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她怎么做。
两个月后,她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和妈妈来报我的线路,
“亲妈?”报名时我问她,
“是的。”
“亲女儿?”
“是的,你想说什么?”
“亲妈和亲女儿都坑,你也是够狠的。”
换言之,尽管她啥话都没说,但这明显就是发自内心深处,能穿过一切不满的迷雾,淹没一切吐槽的认可了吧?(不需你们提醒,我早就发现了我有时其实也挺不要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