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提高。作为高发癌症之一,肺癌筛查越来越被重视,人们体检意识的日益增强,低剂量薄层CT体检的广泛应用以及影像筛查应用等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亲人朋友都被查出肺结节。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就一定会癌变吗?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阴影,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平时所说的肺结节并不是某种疾病,而是由一些疾病引起的肺部的不正常表现。
1
肺结节的分类
根据直径大小大致分为:
微小结节(3.0~5.0mm)
小结节(5.0~10.0mm)
结节(10.0~30.0mm);
根据CT上的密度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和非实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注:有不少人只听说过磨玻璃结节,但磨玻璃结节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就在于“磨玻璃”,即CT上呈现出有些许透明度的白影,但肉眼还是能看到白影底下的肺纹理,就像磨砂玻璃一样,还能隐隐约约看到玻璃后面的场景。
在这里我们还要强调一点误区,磨玻璃结节≠肺癌,炎症、感染、纤维化或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
其实肺结节的概念比较宽泛,有良性,也有恶性。肺部良性肿瘤,如支气管和肺的错构瘤、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等,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只有在体检X线检查时甚至是在CT检查时才能被发现。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炎性假瘤,是当肺发生慢性炎症后产生的肉芽肿、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与癌症的影像学表现十分相似。
一般而言,如果结节是良性的话很少会出现恶变,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恶变的可能(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发现肺部良性结节,我们同样需要定期复查,根据结节的生长部位、是否生长、是否引发相关症状,以及是否对邻近器官造成压迫等情况,考虑手术、胸腔镜切除或是继续观察。
肺结节应该如何复查?
如果几年内并没有发现进展,
是否就不需要继续观察了呢?
《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指出,对于肺癌低危结节,复查频率为1年/次,肺癌中危结节是3个月后进行CT复查,如果没有变化则是1年/次复查,如果结节增大若无治疗则1年/次复查,而对于高危结节则需要更为频繁的复查与处理。
根据肺部CT诊断,可以分为肺低危、中危、高危结节。
01
低危结节
直径小于等于5mm的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
02
中危结节
1.直径为6-15mm且无明显的恶性CT征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含气细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的实性结节;
注:含气细支气管征就是本来实心的地方内部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血管集束征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有一根或多跟小血管在结节边缘或穿过结节。
2.直径小于等于8mm的部分实性结节;
3. 直径大于6mm的纯磨玻璃结节;
03
高危结节
1.肺实性结节直径大于等于15mm或直径介于8-15mm含有恶性CT征象的结节;
2.直径大于8mm的部分实性结节。
虽然目前对于肺结节复查时长没有绝对的统一,但大部分医生的建议是每次间隔时间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48个月,若5年内肺结节无变化则可以终止复查。
然而,5年内没有进展,就真的可以放心了吗?
其实不然,一项2019年的随访研究表示,即使结节在5年内情况稳定,仍然会有进展的可能。
这项随访研究,在160位参与者中共检测到208个小磨玻璃结节。并对这些患者最多进行了11年零4个月的随访,27名(13.0%)患者的小磨玻璃结节发现了增长。
而在这27位患者中,有3例患者接受活检,均提示为腺癌(原位、微浸润及浸润各1例),其中1例患者携带19del突变。
36岁女性,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无吸烟史,偶然发现非实性结节(a)。
约91个月后,发现新的实性成分(B)。再37个月后进一步随访证实结节生长(C)。
这就意味着,即使当磨玻璃结节小于6 mm、稳定5年且存在于低危患者时,也不应忽视它。
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最后还给出了影响肺结节进展的各类因素,其中空泡征、除肺癌外的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以及随访过程肺结节内出现实性成分,与肺结节的生长显著相关。并且空泡征的出现,就意味着后续结节生长的概率提高了12.5倍。
注:空泡征指结节内直径<5mm的气体密度影或低密度影(在CT中,密度越低,影像越黑),可单个或多个。
总的来讲,肺结节的出现并不可怕,尽早发现定期复查即可,不过即便是长时间未进展的肺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家族中直系亲属有患癌史的话,一旦发现肺结节,无论时间长短,都应定期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