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天气体验感,可谓是在游乐园坐过山车一般,走在路上能看到一年四季的穿搭,有的穿短袖,有的穿袄子。随着气温的频繁变化,病毒也在悄悄潜入身体,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叠加感染了多种病毒……很多人表示,感觉自己穿越到了2019年,那个不堪回首的新冠起始之年,不少居民纷纷加入囤口罩大队。
图源:网络
登革热、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甲流、乙流......在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织“混战”的情形下,正确判断病原体感染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该如何判断到底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呢?
1
观察症状特点
- 新冠病毒: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或味觉减退或丧失。
- 甲流和乙流:流感通常伴有高热、寒战、肌肉疼痛、咳嗽、喉咙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 肺炎支原体:症状包括发热、持续的干咳、喉咙痛,可能伴有胸痛。
- 登革热:典型症状是急性发热、严重的头痛、眼后疼痛、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皮疹。
2
了解潜伏期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不同,流感通常为1-4天,新冠病毒感染潜伏期通常为5-6天,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
3
注意流行病学史
如果所在区域有某种传染病流行的报告,或者近两周内有前往流行区的旅行史,这将有助于可能的病原体。
4
进行医学检查
- 血常规检查:可以显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改变,如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 病原体特异性检测:如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或血清学检测等。
5
结合专业医生诊断
如果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6
注意并发症和叠加感染
当一种感染尚未痊愈时,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这种叠加感染会使病情更为复杂。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到密闭和人群密集的地方等,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近期,很多儿科门诊接诊了很多发热的“小病人”,大多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经过咽拭子和实验室检测,发现发热患儿中有70%左右的小朋友腺病毒一项显示弱阳性或阳性。有些稍严重的患儿,除了高烧不退,还并发了肺部感染,需要住院治疗。感染腺病毒后平均有3-8天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但是腺病毒传染性极强,急性期可出现较为明显症状。
腺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1.呼吸道感染:发热是最常见的,表现为反复39℃以上的高温,其次会伴流涕、咳嗽、咽痛、声音嘶哑,扁桃体渗出,淋巴结肿大等,一般症状会持续7-10天。
2.消化道感染:呕吐、腹泻,以水样便为主,一般会持续8-12天。
3.急性结膜感染:眼红、眼睛干痒,角膜炎等。
4.其他:颈部淋巴肿、扁桃体化脓、肠胃病症等。
注意!目前还没有针对腺病毒的专门疫苗和特效药!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呼吸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
1.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触摸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
2. 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3.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对于那些咳嗽、打喷嚏或显示出呼吸道症状的人。
4. 健康生活习惯:
- 确保充足的睡眠,以增强免疫系统。
-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保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 避免接触病源: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感染风险。
6.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使用肘部内侧遮住,避免用手直接遮挡。
7. 接种疫苗:针对可预防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性肺炎等,按照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
8.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在冬季室内暖气开启时。
9. 避免密集场所:减少在流感高发期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
10. 注意食物和水安全:登革热通过蚊虫传播,因此应使用蚊帐、蚊香等防止蚊虫叮咬,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水源污染。
11. 居家卫生:保持家中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12. 密切关注健康信息:关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健康预警和指导,按照其建议采取行动。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和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治疗。
编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