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被查,卡松在洗护领域还能用吗?

美体   2024-07-22 18:37   广东  

谁能替换卡松?


据根号C(ID:sqr-cosmetics)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共公布了116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其中有35批次是因为菌落数超标,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产品问题。可见,构建有效的产品防腐体系,已成为当下化妆品企业最应该重视的事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不合格化妆品中,还有10批次是因为卡松浓度超标,且全部是洗护产品。据悉,卡松是化妆品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其应用史已达数十年。尤其是在洗护领域,其凭借抑菌杀菌作用高效,以及成本低的特点,备受企业青睐。


作为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发展成熟的防腐剂,卡松为何还是频频出问题?并且,既然知道该成分违规风险大,为何大部分洗护产品依然坚持在用?



01

因致敏率高,卡松被限用


据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卡松就已经被发明,一开始用于工业,后又被应用于化妆品中。但随着使用范围的快速扩大,卡松致敏率高的缺点也很快暴露。


1985年,首例由卡松导致的过敏性皮炎病例被发现。此后,由欧洲的一家研究机构证实,卡松的平均致敏率高达3%。也正因为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相关部门都规定了卡松在化妆品中的限用浓度。


在我国,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规定,卡松在化妆品中的使用浓度不得超过15ppm,且仅适用于淋洗类产品。而大部分违规洗护产品就是倒在了浓度超标上。


在上述被查的10批次卡松超标的洗护产品中,浓度最高的是由广州某工厂生产的一款洗发乳,卡松浓度是26ppm,比限用值高出73%;而浓度最低的一款违规产品,相比限用值高出6%。可见,大部分卡松违规洗护产品超标程度都不相同。


对此,据深耕化妆品防腐原料市场多年的艾卓总经理张军分析,大部分违规企业并不是刻意要加多卡松,而是在多种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下,导致了卡松含量超标。


02

卡松易违规的主因


事实上,卡松并不是单一成分,而是由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这两种防腐成分组成,并添加有氯化镁及硝酸镁作为稳定剂。按照我国法规规定,CIT与MIT的浓度比固定为3︰1。


相比于MIT,CIT拥有更强的杀菌活性和效率,但同时它的刺激性也更强,并且还非常不稳定。据相关研究表明,高温、pH值、各价态金属离子、光照、胺类物质、卡波类聚合物以及蛋白质等,都会影响CIT的稳定性。


“考虑到CIT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到后期防腐的效果,所以化妆品企业在投放卡松原料时,一般都会添加到接近限用浓度15ppm。”张军如是说道。


因此,一旦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投料;亦或者是,产品使用的原料中本身就自带卡松,而生产工厂又并没有事先进行检测,就很有可能会导致成品中卡松超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特别对于中小型工厂来说,这两种情况都很容易发生,从而导致卡松超标问题成为了药监局“黑名单”上的常客。


03

强监管下

洗护市场掀起卡松替换热潮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卡松容易引发皮肤问题,而且还极易出现含量超标的情况,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企业愿意使用?


首先是因为低价。据了解,卡松添加在化妆品中的成本大约是0.05元/公斤,比其它大部分常用防腐剂都要便宜很多。比如苯氧乙醇的价格大约是0.2-0.3元/公斤,是卡松的4倍多;而二元醇的价格大约是0.5元/公斤,是卡松的10倍。


另外,卡松不仅防腐效果好,而且适用范围广。以pH值为例,其适用范围在2-9之间,最佳使用pH值4-8,基本可以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化妆品。相比之下,其它防腐剂往往需要在特定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


比如以苯甲酸钠为代表的有机酸类防腐剂,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功效;另外有些防腐剂,虽然不要求特定的pH值,并且刺激性也不大,但防腐效果则不强。比如当下很常用的苯氧乙醇,必须和其它防腐剂复配,才能达到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自身的因素。据张军介绍,化妆品企业要重视完整防腐体系的建立。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建立是一门系统科学,并非越少越好,也非成本越低越好。通过不同防腐剂的特性、抑菌谱、刺激性等指标综合考虑后建立的防腐体系,才能去改善如今在化妆品行业,菌落超标和卡松超标的案件频发的现状。



如今随着监管趋严,越来越多的洗护产品因卡松而违规,一些企业也开始在积极寻找卡松的替代物,尤其是在儿童洗护领域。


根据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其对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18个儿童洗护产品进行了防腐剂测定,结果只有3款产品添加了卡松,取而代之的主要是苯氧乙醇和苯甲酸钠这两种防腐剂。


但由于苯甲酸钠只有在pH值低于4.2的配方中,才能表现出对细菌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大部分洗护产品的pH值是高于这个数据的,因此苯甲酸钠同样需要复配其它防腐剂,才能在洗护产品中发挥好功效。比如在上述儿童洗护产品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苯甲酸钠+苯氧乙醇的复配体系。


不过,无论是苯氧乙醇,还是苯甲酸钠,对皮肤还是有一定刺激性,只是程度高低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的化妆品法规中,都对其进行了限量。其中苯甲酸钠用于淋洗类产品使用时,最大允许浓度为总量的2.5%(以酸计),在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总量的0.5%(以酸计);而苯氧乙醇在化妆品的添加量是不超过1%。


04

植物防腐剂兴起


于是在近几年,安全性更高的植物防腐剂兴起,成为卡松替代的更优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植物防腐剂供应商,艾卓负责人透露:“早在10年前,我们就看到了低刺激性防腐剂的趋势,不过那时候主要还是在护肤领域。因此,我们曾经也研究过将一些在护肤领域应用的防腐体系,搬到洗护领域来取代卡松。但后来发现,这是没办法照搬的。于是,我们干脆自己研发一套新的防腐体系,即植物防腐。”


相比于传统防腐剂,植物防腐剂除了安全且极低刺激性的这一特点外,还具有高效的防腐效果,并且还能起到维护皮肤微生态平衡的功效。



比如艾卓历时五年研发的NAGO®VLC植物防腐剂,主要成分包括柠檬果提取物、肉桂树皮提取物和大豆籽提取物,原料来源纯天然。而且该植物防腐剂通过鸡胚尿囊膜血管试验测试,数据显示为无刺激。


同时凭借功效性、安全性和创新性兼具的特点,NAGO®VLC植物防腐剂还在今年,荣获了PCHi芳典奖,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



也正因为植物防腐剂的安全性高,且未被纳入化妆品防腐剂目录,因此在化妆品中添加并没有限量。这也就避免了像卡松这样因浓度超标而违规的问题。


当然,植物防腐剂的开发是有一定难度的。据艾卓负责人介绍,研发一款植物防腐剂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测试最佳的配方组合和浓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性、功效性以及成本的平衡。



从零售端来看,近几年“无防腐”概念的持续火爆,也证明消费者对于植物防腐是有需求的。因为绝大多数宣称“无防腐剂”的化妆品,大部分都是用具有防腐效果但不在化妆品防腐剂目录的成分,取代传统防腐剂,而植物防腐剂是其中最优/最高端的一类。


因此,如果品牌直接主打低刺激的植物防腐概念,同样也能为产品安全性进行背书,并俘获这批消费者的芳心。


更重要的一点,目前在植物防腐剂领域,国际巨头们并未涉足。据张军透露,艾卓是该领域的先行者,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植物防腐剂原料公司。这也就意味着,国货品牌可以将其打造成独有的“中国成分”。



由此可见,植物防腐剂不止是洗护市场上完美的“卡松替代者”,还有机会在整个化妆品行业掀起一场防腐剂“革命”。



END


根号C
中国化妆品影响力专业新媒体。专注美妆实效传播。为化妆品行业开方,让内容的力量不可思议,无可取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