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带入防腐剂,成违规“重灾区”。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实验报告显示,在瑷尔博士的“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中,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示的防腐剂成分——苯氧乙醇。
©瑷尔博士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
同时,知名打假人士王海也曝出韩束等多个知名品牌,被检测出也含有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其中韩束的一款柔肤水和一款洁面膏,被检测出含有苯氧乙醇及山梨酸钾;而在RNW如薇美白亮颜保湿精华油中,不仅检出未标识的防腐剂尼泊金乙酯,而且还含有未标识的防晒剂阿伏苯宗。
©截图自微博
对此,品牌方也做出了回应。瑷尔博士声称,其添加的防腐剂都是在法规要求的浓度之内,不会对皮肤产生不好的影响;而RNW如薇更是贴出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来证明涉事产品并没有尼泊金乙酯和阿伏苯宗。
©图源于RNW如薇天猫旗舰店
不过,此前已有品牌因为产品中含有未标识防腐剂被处罚。比如在2019年,韩束就因为在其补水修护面膜中,检出产品标签标识以外的防腐剂——苯氧乙醇,被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列入不合格化妆品“黑名单”;在2023年6月,广州市白云区研美化妆品厂因为产品中被检出含有苯氧乙醇,而该成分既没有出现在产品标签中,也与注册的产品配方不符,所以被罚款14.2万元。
©截图自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公告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些品牌的产品会被查出未标识防腐剂?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否违规?品牌方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踩坑”?
检出未标识防腐剂,未必违规
要判定上述行为是否违规,首先要看这些防腐剂是品牌方主动添加,还是由化妆品原料被动带入。
事实上,早在2022年7月,国家药监局针对该问题就曾做过解释。虽然按照《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产品标签上应当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添加到产品配方中,并在最终产品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成分,并不包括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
因此,如果是由化妆品原料被动带入的微量防腐剂,可以不在产品标签上标注。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检测结果显示,瑷尔博士涉事面膜中的苯氧乙醇的含量是0.0078%。而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该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的限定使用浓度最高为1%,因此涉事产品的添加量为微量。
同样,在王海公布的检测结果中,韩束涉事产品的苯氧乙醇含量是0.01%,属于是微量。另外,韩束涉事产品还含有0.0009%的山梨酸钾,而按照规定该成分的限用浓度是0.6%,所以也属于微量。
©韩束多肽胶原弹嫩柔肤水
检出备案/注册时未填报的防腐剂,
必定违规
按照《化妆品配方填报技术指导原则》的规定,为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添加的微量防腐剂和防晒剂,虽然不属于化妆品配方成分,但在产品申请备案/注册时,依然要在产品配方中进行填报。
所以,相关部门在给广州市白云区研美化妆品厂的处罚单中,给出的理由不光是其产品检出的苯氧乙醇,没被列入产品标签中,更重要的是在其注册的产品配方中,也没有填报苯氧乙醇成分。
©截图自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公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为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极其微量成分,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虽然不属于配方成分,但在产品安全评估资料中仍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总结来说,化妆品中由原料带入的微量防腐剂,除了可允许不列入到产品标签中,其余的规定大致和主动在产品中加入的防腐剂差不多。
原料引入的防腐剂
带来的另两大违规风险
目前在市场上,很多品牌容易在防腐剂上“踩坑”,并不是因为产品标签,而是压根不知道所使用的原料中含有什么样的防腐剂,自然也不会在备案/注册时,对其进行成分的填报和安全评估。
一旦品牌没办法完全掌握产品原料中所含的防腐剂信息,可能会带来的另一个违规风险,即防腐剂含量超标。
据根号C(sqr-cosmetics)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116批次不合格化妆品中,有多达10批次是因为防腐剂卡松超标。而卡松之所以成为问题高发的“重灾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原料带入的防腐剂。
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规定,卡松在化妆品中使用浓度不得超过15ppm,而要想其在产品中发挥良好的防腐效果,需要添加的浓度也恰好在限制附近。因此,如果产品使用的其它原料中也含有卡松,即便是微量,也可能导致超标。
除此之外,原料带入的防腐剂也会对一些宣称“0防腐”的品牌,带来极大的违规风险。
比如在王海对于RNW如薇的爆料中,除了其产品检出未标识的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店铺详情页上的广告声称该产品为“0添加(防腐剂)”,涉嫌虚假宣传。虽然随后RNW如薇否认产品中含有尼泊金乙酯,但相关的“0添加(防腐剂)”广告已经撤除。
©RNW如薇美白亮颜保湿精华油
对于“0防腐”宣称,国家药监局在2019年也曾发布过说明。其称,化妆品生产商很难做到完全不添加防腐剂,即便在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防腐剂,但也很难保证其所使用的原料中不含有防腐剂。
近几年也有不少因为“0防腐”宣称被罚的案例。比如在2021年3月,广州某品牌就因为在产品标签上宣称“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却被查出含有苯甲酸钠,所以被处罚。
综上所述,化妆品品牌要想不在防腐剂上“踩坑”,既要筛选优质的原料供应商,自己也应该建立起成熟的成分检测体系,确保不遗漏原料中可能含有的任何一款防腐剂。
另外,无论是原料带入的防腐剂,还是主动添加的防腐剂,最好都在产品标签上标注。这样既可以让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成分,也能避免引发负面舆情。
同时,品牌应该尽可能避免宣称“0防腐”,从而降低违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