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甘油三酯异常升高的破案之路

学术   2024-11-18 12:02   重庆  

作者|高程

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前言

甘油三酯(TG)作为人体内含量最多、产能最大的脂类物质,是由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组成,以非水合形式贮存于体内为供给并储存能量的非极性物质[1]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甘油三酯作为冠心病(CHD)风险的生物标志物[2],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性标志物[3],也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独立风险因素[4]


甘油三酯作为生化常规检测血脂项目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TG检测不仅受到溶血、黄疸、脂血等多种因素干扰,也会受到一些药物干扰。另外,如果标本采集时选择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输注的液体不仅会稀释血液标本造成干扰,而且输入的药物也会对部分生化指标产生干扰[5]



案例经过

笔者在审核常规生化结果时发现1例标本TG结果异常增高19.684mmol/L,参考范围是0.45-1.70mmol/L,从流水线调取该标本,但发现其血清状态清亮明显与预期重度脂血不符,患者血清标本外观见图1。


图1 患者血清标本外观


临床上出现该结果常见于脂血样本,标本外观通常表现为乳白色不透明;临床上高脂血症分为五型,见表1[6]。乳糜血的高TG来自于血液中乳糜微粒(CM),而透明血清中高TG可能来自于血液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那么本案例是不是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脂血症呢?


表1 高脂血症分型


我们可以通过梯度稀释试验查看结果是否成比例来判断。从流水线调取该标本,依次对该标本进行原倍、2、4、8、16倍稀释检测,TG检测结果和反应曲线见表2。


表2 不同稀释倍数TG检测结果和反应曲线情况


原倍反应曲线


2倍反应曲线

4倍反应曲线


8倍反应曲线


16倍反应曲线


从结果可以看到随着稀释倍数增加,TG结果先升高后随之降低,当稀释到8和16倍时候结果接近正常水平。稀释结果并不成比例,排除特殊类型高脂血症可能。再查看反应曲线,发现原倍、2倍稀释的反应曲线平台期有一个明显下降后上升,表明反应未完全而怀疑有干扰,而原倍时干扰过大且超过线性数值不太可信,所以会低于2倍稀释结果。


查看TG试剂说明书可抗干扰:游离型胆红素2 0mg/dL为止,结合型胆红素20mg/dL,血红蛋白500mg/dL,抗坏血酸50mg/dL。但是此标本无溶血、黄疸、脂血,血清指数HIL均为0,并且查看临床病例未使用维生素C相关药物,故可以排除这些干扰。


再查看病历发现医生根据颅内高压症状经验用药:甘露醇250ml q6h、甘油果糖250ml q12h脱水降颅压。甘油果糖注射液作为临床上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它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活性成分:甘油(C3H8O3)、果糖(C6H12O6)与氯化钠(NaCL),具有高渗透性的脱水作用,其中甘油能参与脑代谢过程,显著改善脑部代谢水平;其中果糖不需要胰岛素即可利用;氯化钠可调节水盐电解质等平衡[7-11]


查看TG反应原理:两步双试剂法


第一步反应:在腺苷三磷酸二钠(ATP)的存在下,样本中的游离甘油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生成甘油-3-磷酸。再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GPO)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并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后被消除。


第二步反应: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第二试剂中的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迅速被水解成甘油及脂肪酸。在ATP的存在下,所生成的甘油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转化成甘油-3-磷酸,再在GPO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


在过氧化物酶(POD)的存在下,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匹林和4-氨基安替匹林与N-乙基-N-磺丁基-m-甲苯胺钠(ESBmT)氧化缩合,产生红紫色色素。通过测定红紫色色素的吸光度而得出甘油三酯的含量。


从TG反应原理中可以看出第一步反应是消除游离甘油干扰,结合原倍、2倍、4倍稀释的反应曲线,怀疑是输入的甘油果糖中的甘油成分干扰了第一步反应,使其未能完全消除游离甘油干扰,残余的游离甘油进入第二步反应造成TG假性增高。但甘油果糖作为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在日常工作中未发现因输入甘油果糖导致TG异常增高的案例。


林文源[12]报道甘油血药浓度约6mmol/L,而梁淑新[13]报道日本第一化学试剂抗干扰浓度超过15.51mmol/L,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试剂是完全可以去除干扰的,那么本次干扰是不是输液侧采血造成的呢?


我们带着疑问查看其他生化检测结果,发现ALB、TCO2、Ca、P等多项结果均偏低与临床不太相符,特别是钙1.43mmol/L,已经到了危急值水平,但与临床沟通确认患者无搐溺、麻木等不适,查心电图无殊,考虑输液侧抽血导致,再与护士沟通确认此标本确为输液侧采血,并要求重新采血复查。复查后TG、Ca等结果恢复正常,见表3;TG反应曲线恢复正常,见图2。


表3 输液侧采血和正常复查采血的生化检测结果


图2 重新采血后TG反应曲线



案例分析

我国对于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推荐使用酶法(LPL-GK- GPO-POD法),用酶直接催化TG水解生成甘油;再用酶反应测定甘油;换算出TG含量。目前允许一步法与两步法共存。游离甘油生理情况下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的脂解过程,其水平反映体内脂肪动员情况,约0.11mmo1/L。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游离甘油可出现异常,如家族性高甘油血症、严重的肝肾疾病、糖尿病等[14];另外,一些药物如甘油制剂、静脉使用肝素也会引起游离甘油的升高。因此我们建议使用两步法检测TG,能够去除游离甘油影响。


随着药物种类和检验项目的增加,因药物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越来越多,而输液侧采血影响更会加重影响其干扰,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查看病例,多和临床沟通,以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案例总结

我们在该病例中发现TG异常增高,而标本血清澄清,血清指数HIL为0,反应曲线异常,与结果严重不符,对标本梯度稀释试验发现稀释结果并非呈线性,查看反应原理结合病例用药,同临床沟通确认患者输液侧采血,最终揭示本例TG假性增高的神秘面纱,见图3。


图3 案例分析过程


TG酶法检测分为一步法与两步法,我们建议检验科对住院患者TG的测定,应首选真正的二步酶法,对于大批体检和门诊患者则可用一步酶法试剂测定TG。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未采用真正的两步酶法测定TG,要密切注意其外观的检查,对于高TG而血清外观不混浊者应考虑游离甘油的干扰,在检测结果中必须有提示,以免药物对TG测定的严重干扰,影响医生对结果的正确判定。输液侧采血最应该避免,但工作中还是不时会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多方面考虑原因。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杨立顺,主任技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


甘油三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


我国对于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推荐使用酶法,目前允许一步法与两步法共存,由于两步法可以清除游离甘油影响而更推荐用于住院和门急诊患者,而一步法由于试剂成本更低可以用于健康查体人群。


另外对于一次输入超过250ml甘油果糖(或复方甘油)再伴有肾病而影响甘油代谢的患者,即使采用了去游离甘油的试剂测定TG,同样不能完全去除药物中FG的干扰,因此应在输注甘油果糖前采血测定。如果输液的话,建议在18小时后采血。


检验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查看病例,多和临床沟通,以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临床与检验需要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共同抵御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彭蘡,黄婷,徐燕.载脂蛋白E、三酰甘油、LDL-C及联合检测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23,36(20):99-102.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3.20.018.

[2]Shaya, G. E.;  Leucker, T. M.;  Jones, S. R.;  Martin, S. S.; Toth, P. P.,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beyond. Trends Cardiovasc Med 2022, 32 (4), 181-194.

[3]Writing, C.;  Rao, S. V.;  Vidovich, M. I.;  Gilchrist, I. C.;  Gulati, R.; Gutierrez, J. A.;  Hess, C. N.;  Kaul, P.;  Martinez, S. C.; Rymer, J., 2021 ACC Expert Consensus Decision Pathway on Same-Day Discharg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Solution Set Oversight Committee.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7 (6), 811-825.

[4]Nordestgaard BG, Benn M, Schnohr P, Tybjaerg-Hansen A.男性和女性非空腹甘油三酯与 心 肌 梗 死 、 缺 血 性 心 脏 病 和 死 亡 风 险 JAMA 2007;298 ( 3 ) :299308.doi :10.1001/jama.298.3.299。

[5]李利军.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8,(19):77.

[6]尹一兵,倪培华.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7]王婷婷.浅析甘油果糖致静脉炎发生原因及相关防治护理[J].医药前沿,2013,(25):51-52.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3.25.045.

[8]余先海 .观察甘露醇结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J ]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3) :249 .

[9]吴松 ,陈小鑫 ,钱水清 ,等 .甘油果糖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并发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3) :18 - 22 .

[10]师官丽 .不同脱水剂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医疗装备 ,2021 ,34 (15) :109 - 110 .

[11]高丽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并脑水肿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 ,20 :93 - 94 .

[12]林文源. 注射复方甘油后血清中甘油浓度的监测 [J]. 临床检验杂志, 1996, (03): 135.

[13]梁淑新,王淑仙,王海燕.甘油果糖治疗后患者TG水平二步酶法测定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3317-3318.DOI:10.3969/j.issn.1009-6647.2006.17.025.

[14]董军,李红霞,王抒,国汉邦,满永,陈文祥.北京居民血清游离甘油水平及其对甘油三酯水平分类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71-275.DOI:10.3760/j:issn:1009-9158.2005.03.014.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