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程
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甘油三酯(TG)作为人体内含量最多、产能最大的脂类物质,是由长链脂肪酸与甘油组成,以非水合形式贮存于体内为供给并储存能量的非极性物质[1]。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甘油三酯作为冠心病(CHD)风险的生物标志物[2],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性标志物[3],也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独立风险因素[4]。
甘油三酯作为生化常规检测血脂项目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TG检测不仅受到溶血、黄疸、脂血等多种因素干扰,也会受到一些药物干扰。另外,如果标本采集时选择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输注的液体不仅会稀释血液标本造成干扰,而且输入的药物也会对部分生化指标产生干扰[5]。
笔者在审核常规生化结果时发现1例标本TG结果异常增高19.684mmol/L,参考范围是0.45-1.70mmol/L,从流水线调取该标本,但发现其血清状态清亮明显与预期重度脂血不符,患者血清标本外观见图1。
图1 患者血清标本外观
临床上出现该结果常见于脂血样本,标本外观通常表现为乳白色不透明;临床上高脂血症分为五型,见表1[6]。乳糜血的高TG来自于血液中乳糜微粒(CM),而透明血清中高TG可能来自于血液中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那么本案例是不是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脂血症呢?
表1 高脂血症分型
我们可以通过梯度稀释试验查看结果是否成比例来判断。从流水线调取该标本,依次对该标本进行原倍、2、4、8、16倍稀释检测,TG检测结果和反应曲线见表2。
表2 不同稀释倍数TG检测结果和反应曲线情况
原倍反应曲线
2倍反应曲线
4倍反应曲线
8倍反应曲线
16倍反应曲线
从结果可以看到随着稀释倍数增加,TG结果先升高后随之降低,当稀释到8和16倍时候结果接近正常水平。稀释结果并不成比例,排除特殊类型高脂血症可能。再查看反应曲线,发现原倍、2倍稀释的反应曲线平台期有一个明显下降后上升,表明反应未完全而怀疑有干扰,而原倍时干扰过大且超过线性数值不太可信,所以会低于2倍稀释结果。
查看TG试剂说明书可抗干扰:游离型胆红素2 0mg/dL为止,结合型胆红素20mg/dL,血红蛋白500mg/dL,抗坏血酸50mg/dL。但是此标本无溶血、黄疸、脂血,血清指数HIL均为0,并且查看临床病例未使用维生素C相关药物,故可以排除这些干扰。
再查看病历发现医生根据颅内高压症状经验用药:甘露醇250ml q6h、甘油果糖250ml q12h脱水降颅压。甘油果糖注射液作为临床上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它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活性成分:甘油(C3H8O3)、果糖(C6H12O6)与氯化钠(NaCL),具有高渗透性的脱水作用,其中甘油能参与脑代谢过程,显著改善脑部代谢水平;其中果糖不需要胰岛素即可利用;氯化钠可调节水盐电解质等平衡[7-11]。
查看TG反应原理:两步双试剂法
第一步反应:在腺苷三磷酸二钠(ATP)的存在下,样本中的游离甘油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生成甘油-3-磷酸。再在甘油-3-磷酸氧化酶(GPO)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并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后被消除。
第二步反应:样本中的甘油三酯在第二试剂中的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迅速被水解成甘油及脂肪酸。在ATP的存在下,所生成的甘油在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转化成甘油-3-磷酸,再在GPO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
在过氧化物酶(POD)的存在下,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匹林和4-氨基安替匹林与N-乙基-N-磺丁基-m-甲苯胺钠(ESBmT)氧化缩合,产生红紫色色素。通过测定红紫色色素的吸光度而得出甘油三酯的含量。
从TG反应原理中可以看出第一步反应是消除游离甘油干扰,结合原倍、2倍、4倍稀释的反应曲线,怀疑是输入的甘油果糖中的甘油成分干扰了第一步反应,使其未能完全消除游离甘油干扰,残余的游离甘油进入第二步反应造成TG假性增高。但甘油果糖作为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在日常工作中未发现因输入甘油果糖导致TG异常增高的案例。
林文源[12]报道甘油血药浓度约6mmol/L,而梁淑新[13]报道日本第一化学试剂抗干扰浓度超过15.51mmol/L,可以看到正常情况下试剂是完全可以去除干扰的,那么本次干扰是不是输液侧采血造成的呢?
我们带着疑问查看其他生化检测结果,发现ALB、TCO2、Ca、P等多项结果均偏低与临床不太相符,特别是钙1.43mmol/L,已经到了危急值水平,但与临床沟通确认患者无搐溺、麻木等不适,查心电图无殊,考虑输液侧抽血导致,再与护士沟通确认此标本确为输液侧采血,并要求重新采血复查。复查后TG、Ca等结果恢复正常,见表3;TG反应曲线恢复正常,见图2。
表3 输液侧采血和正常复查采血的生化检测结果
图2 重新采血后TG反应曲线
我国对于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推荐使用酶法(LPL-GK- GPO-POD法),用酶直接催化TG水解生成甘油;再用酶反应测定甘油;换算出TG含量。目前允许一步法与两步法共存。游离甘油生理情况下主要来源于脂肪组织的脂解过程,其水平反映体内脂肪动员情况,约0.11mmo1/L。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游离甘油可出现异常,如家族性高甘油血症、严重的肝肾疾病、糖尿病等[14];另外,一些药物如甘油制剂、静脉使用肝素也会引起游离甘油的升高。因此我们建议使用两步法检测TG,能够去除游离甘油影响。
随着药物种类和检验项目的增加,因药物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越来越多,而输液侧采血影响更会加重影响其干扰,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查看病例,多和临床沟通,以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我们在该病例中发现TG异常增高,而标本血清澄清,血清指数HIL为0,反应曲线异常,与结果严重不符,对标本梯度稀释试验发现稀释结果并非呈线性,查看反应原理结合病例用药,同临床沟通确认患者输液侧采血,最终揭示本例TG假性增高的神秘面纱,见图3。
图3 案例分析过程
TG酶法检测分为一步法与两步法,我们建议检验科对住院患者TG的测定,应首选真正的二步酶法,对于大批体检和门诊患者则可用一步酶法试剂测定TG。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未采用真正的两步酶法测定TG,要密切注意其外观的检查,对于高TG而血清外观不混浊者应考虑游离甘油的干扰,在检测结果中必须有提示,以免药物对TG测定的严重干扰,影响医生对结果的正确判定。输液侧采血最应该避免,但工作中还是不时会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多方面考虑原因。
点评专家:杨立顺,主任技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
甘油三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
我国对于甘油三酯的测定方法推荐使用酶法,目前允许一步法与两步法共存,由于两步法可以清除游离甘油影响而更推荐用于住院和门急诊患者,而一步法由于试剂成本更低可以用于健康查体人群。
另外对于一次输入超过250ml甘油果糖(或复方甘油)再伴有肾病而影响甘油代谢的患者,即使采用了去游离甘油的试剂测定TG,同样不能完全去除药物中FG的干扰,因此应在输注甘油果糖前采血测定。如果输液的话,建议在18小时后采血。
检验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查看病例,多和临床沟通,以排除各种干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临床与检验需要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共同抵御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