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明《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出版发布会在东京举行

时事   2024-09-16 10:36   日本  

【本报讯 特约记者小鸣】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中日翻译家协会主办,东京书房出版、 西日本教育研究会 、广岛县华侨华人总会协办的本次会议于2024年9月14日在广岛大学东京事务所会议室举办。

金晓明在演讲

《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

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博士导师卢涛教授主持了会议。

首先,著名旅日翻译家金晓明对他本人的译著《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翻译成的过程做了简单介绍,然后从一、《万叶集》是怎样的一本书。二、《万葉集》与《诗经》。三、《万葉集》的作者们从中国古籍中引用并学习了哪些和怎样学习的。以上三个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

金晓明引经据典,以详实的史料和图片详略有当的演讲令在场听众不禁动容。

金晓明在演讲中指出:《万叶集》是1200年前的日本和歌总集。它不像日本古典《古事记》《日本書記》那样文风严肃庄重。《万叶集》虽然不具备全集文章内容的整体性,但却用朴实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日本古人所用词汇丰富、古朴芳香。它既有典雅自然的一面亦有热情奔放的一面,使日本古代和歌活灵活现地展现读者眼前。因此,《万叶集》比其它古典更为人们喜爱,被誉为古典中的古典、日本的《诗经》。

      《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以汉字(万叶假名)表音或表意记录下来的现存最早的和歌总集,收录了始于四世纪初至八世纪中叶约450年间中共4516首作品,全书由20卷构成,其内容涉及恋爱、死亡、战争、宴会、传说、羁旅、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含遣唐使)、四季风情等日本社会生活。作品中不仅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诗和远方。

     《万叶集》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相闻、杂歌和挽歌三种类型。其中写植物的1500余首(150种以上),写梅花的和歌119首,写萩花(胡枝子)的142首,写桃花的11首,写马的83首,写杜鹃鸟的156首,写柳(楊)的40首,写樱花的44首。从知识结构上考量,堪称日本古代的百科全书。

金晓明在演讲中,以第815首的32首梅花歌序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日本年号“令和”的出处与《归田赋》的时间关系。举出《兰亭序》与梅花歌序的神与貌的相通之处。通过遣唐使自掏银子购买《游仙窟》到贵阳纸贵,深入浅出地道出当年日本崇仰古老的中华文化,向中国学习的盛况等。金晓明举出《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中的实例讲解了唐代古籍《游仙窟》对日本人、日本文化和习俗深层次的影响,比如大伴家持赠与坂上大娘的和歌。再比如作者未详的第2390首。

姜建强讲评

进入讲评环节,东京书房出版社长、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姜建强发表感言道:对金晓明老师费时十年,用尽100余支铅笔,手稿堆积如山,然后完成了万叶集4516首的全译,再精选1330首用格律诗词翻译拿出来出版,表示由衷的敬佩。对万叶集的翻译,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而最大的一个争议就认为用汉诗格式翻译万叶集是最不可取的,最不能表现万叶集的本身的气质情性,但金晓明老师的翻译实践表明,用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是可取的,在表现气质情性方面是成功的。另外,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金晓明老师非常有自信地附上了万叶集原文,不怕读者对照阅读地挑刺找硬伤,这是他翻译底气十足的一个表现。金老师能出版这么一本书,是日本古典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对万叶集研究的一个学术贡献,更是我们华文作家协会的一个骄傲。金老师能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全部都投入到冷僻题材的翻译当中,做华人学者们都不太想做的事情,这本书的出版意义就更大了。他自己曾动容地说过,他的女儿就是看他爸爸长年伏案翻译的背影长大的。真可谓面壁十年图破壁,一切都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

刘红讲评

相继,译著颇丰的中日翻译家协会理事、国际交流学博士刘红讲评说:十年前认识金晓明会长,今天主要从翻译文体的角度,来谈一下。刚才金会长姜会长也说了这个。到底是应该是古诗体还是白话题?直译还是意译?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直译,再根据内容考虑文体。比如原作者是一个很田园风光的文体,你给它翻译成一个很慷慨激昂的文体就不合适了。所以要保持这个原文的这个文体,《万叶集》既然是古文,那么首先要考虑用古诗体翻译。所以金老师的《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之作是非常契合我的这种想法的。

       在报纸连载的时候,金老师也有对口语体的尝试,金老师的翻译真的是做遍了所有的尝试,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从不同文体的角度欣赏万叶之美的余地。

另外,我认为和日本对中国古典的《诗经》也好、《论语》、《诸子百家》的研究都非常的深入相比,中国对日本古典的研究也好、翻译也好是非常不够的。所以金晓明的这本《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之书在这方面起到了莫大的补充作用,亦可谓填补了空白。特别是他这本书中还附有原文、并标注了作者姓名和读音,并且还加入了大量的注解。这也是这本书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所以这本书不光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指导性的作用,作为文学翻译资料亦非常有收藏价值。

蔡之岳讲评

接下来,文学评论家蔡之岳讲评说:参加金晓明老师的《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新书发布会,我想起九十年代王小波说过的一句很有名的的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听到金晓明全面介绍了《万叶集》这部日本古典名作和歌总集,以及他本人在翻译和研究万叶集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感悟,几位前辈也对此作出了各自的评论,讲出了很多相关知识点。很珍惜今天这个机会,这会成为今后学习日本古典文学的一个契机。今天我想主要谈一下金晓明先生的诗意人生给我带来的启示。我和金老师认识四五年了对他了解比较多也比较深,2022年元旦,我和夫人曾拜访他,对他作过长达五个多小时采访,他的人生很充实,很成功,也很令人羡慕一一他既有丰富的现实人生,又有诗意的人生。前半生做城市规划建筑方面的研究工作,做翻译做实体,待六十岁退休的时候,他又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了《万叶集》的研究和全卷翻译,开始了别具风格的艺术人生。翻译,研究,出版自己的翻译和研究成果,呈现给了我们很厚重的一本书。

我也是学外语出身,知道翻译带有一种二度创作的性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信达雅说起来简单,做好起来实在不容易。有挑战才有快乐,才有成绩和成就感。阅读、研究和翻译真正沉潜进去,会有一种很好的代入感,翻译的和歌是情人之爱,译者会体味爱意,作品是夫妻离别,会体会到离情别意;作品是帝王调戏女子,会感觉自己一下子也成了帝王,在家享受调情的闲情逸致……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构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的人生。就我所知,金先生所做的不仅如此,他还研究和歌中体现的日本的传统文化,他几年前告诉我,他写了“从《万叶集》看日本古代爱情生活”,当时就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现在可能又写出了新的内容。

我有一个发现,研究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人,不少都很长寿:齐邦媛活了100岁,饶宗颐101岁,杨舛102岁,周有光112岁,叶嘉莹也100岁了吧,好像现在还健在。我想说句吉利话,希望金老师,还有在座的各位,也都长命百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工作和贡献。  同时我也有一个问题,日本传统文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治理,也包括文学,历史上都从中国吸收学习了不少东西,池田大作有一个说法称中国是“文化大恩之国”。但是,中国古代是有长史传统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春江花月夜,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都出现在万叶集之前,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也有一些比较长的诗,那么为什么日本万集和歌、俳句形成了那么短小文本体裁,而没有长篇制作。这个问题可能比较简单幼稚,但是不是体现了其国民性,或文化根性的不同呢?

发布会现场

在最后的交流讨论环节,金晓明对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疑问一一做出详尽的解答。

进入尾声,本番发布会主持人,广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博士导师卢涛教授做总结发言中指出:正像旅日双语作家元山里子在对《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书评文章“当《万叶集》遇上金晓明”,就像生命中遇到知音,金晓明翻译的《万叶集》,即赋予中国《诗经》之韵致,又再现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四季风情和物哀,同时呈现了一些汉字特有的“字美”和“音悦”,可以说是豪华版的和风汉韵《万叶集》。

卢涛教授又介绍了身在海外未能参会的佟一博士对金晓明《格律诗词翻译万叶集》书评的其中一节。佟一博士在书评中指出:翻译研究作为语言研究下的一个分支部门,成果丰硕,理论繁多,但就翻译的基本策略而言,大体不出四类:直译,即几乎原封不动地逐字将原文本对译为目标文本;加译,即原文本中未明示的信息,在目标文本中予以适当添加补充;减译,即原文本中有的信息,在目标文本中出于目标语言本身特点、目标文化等原因考虑而予以适当删除;换译,即采取各种具体策略及方式对原文本进行有机解构,并在目标文本中进行灵活再创作,以期尽可能在目标文本与目标文化语境中再现原文本的信息值。其中前三种策略均相对单纯,换译则千变万化,不可以一法格之。而对于诗歌这种以最为集约、最为精巧、最为微妙的方式反映原文本的语言特征以及文化语境的文学形式而言,恰到好处的换译更可说直接决定了翻译工作的成败。在本精选集中,随处可见金老师生动自然又意准言精的换译。

卢涛教授总结发言

最后卢涛教授表示:“自己拿到这本书时非常震憾,要好好读一下,写篇读后感。”

会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参会者们从翻译、思想、文学、精神层面探讨、评论和交流的气息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散。

日本阳光传媒
《陽光導報》2002年由株式会社阳光创刊,是日本富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华文媒体。长期以来坚持“人无我有”的采编原则,以独特、公正、新鲜的角度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生活信息,深受读者喜爱。本平台旨在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