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观察】一季报锂电材料企业盈利承压,电芯企业保持稳健

文摘   财经   2023-05-08 08:23   美国  

摘要

1.锂电池及材料

碳酸锂价格阶段性企稳,锂电中游补库需求强劲,电池环节盈利能力稳健。根据SMM数据,碳酸锂在18万元/吨左右逐步企稳,后续价格或呈温和下降态势。现阶段锂电中游库存极低,锂价阶段性企稳将带动下游需求快速恢复(尤其是储能),而下游需求的恢复将给锂电中游带来补库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根据一季报交流显示,部分材料及电池厂商从4月下旬开始逐步感受到订单的回暖,进一步验证下游需求恢复的确定性。盈利方面,Q1材料厂商盈利能力持续恶化,而多数电池厂商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当前电芯价格较材料相对稳定,且Q1电池厂商大部分原材料成本较高(电池生产周期在70-80天),如果按照当前电芯价格与材料价格的降幅预计,Q2电池环节的盈利能力有望维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我们仍需保持对电池价格与材料价格的跟踪,如果电池价格的降幅在下游需求较弱的情况下大于材料价格的降幅,那么电池环节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根据SMM数据,本周三元523/磷酸铁锂电芯不含税价格为0.664/0.602/Wh,环比上周-2.6%/-1.5%;根据我们测算,三元523/磷酸铁锂电芯不含税成本约为0.580/0.453/Wh,环比上周-0.05%/-0.1%;对应不含税毛利0.084/0.149/Wh,环比上周-17.2%/-5.4%


2.电动车

电动车:随着锂价阶段性企稳、价格战的缓解(特斯拉涨价等因素)、新车型的投放及未来更多地方性政策的推出,下游需求复苏节奏有望提速,需求或于Q2末之前迎来明显恢复。

国内市场:根据乘联会预计,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0万辆,同比+114%,环比基本持平,同比高增主要由于去年4月疫情管控产生的低基数。1月销量底部确立,2月、3月产销逐步恢复,尤其是3月销量在价格战的扰动下仍维持较高增速,4月销量迎来进一步改善,库存持续出清。目前行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且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所减弱但仍存在,但碳酸锂价格的阶段性企稳一定程度减缓整车厂的降价压力(缩减降价空间),叠加特斯拉中国对热门车型Model 3Y的涨价,行业价格战或有所缓解从而刺激终端需求的逐步释放,预计需求明显恢复有望提前。此外,地方性补贴政策持续出台,未来或有更多相关政策发布持续提振需求端从而带动销量预期上修。

美国市场:3月美国电动车销量11.47万辆,同比+42.0%,环比+5.4%,渗透率8%,预计4月美国电动车市场需求持续旺盛。IRA新细则的实施迫使采用中资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的车企降价以维持竞争力,而消费者也会尽快赶在新细则生效之前采购热门中资车型从而促进美国4月电动车销量高增。在IRA新细则实施后的短时间内,由于可获补贴车型大幅缩减,原先希望购买中资车型的部分消费者或将选择观望,从而导致部分需求延期释放,预计5月美国电动车需求将受到影响。但从长期看,随着新车型的投放以及国内材料厂商海外建厂进度逐步落地,美国电动车需求持续维持高增长。

欧洲市场:3月欧洲9国电动车销量24.60万辆,同比+18.8%,环比+80.8%,主要系供应链问题的持续缓解以及新车型(以纯电车型为主)逐步投放带动需求复苏所致。231月欧洲销量短期承压,2月电动车需求在市场逐步适应补贴退坡及去年年末冲量的影响后环比明显改善,随着供应链环节逐步恢复以及新车型的投放,3月销量增速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在2035年欧洲停售燃油车议案通过的大背景下,预计23年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速依旧可维持在15%左右。






正文


一、锂电产业链数据跟踪

(一)新能源汽车销量跟踪: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0万辆,同比+77.3%

      根据各车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吉利、上汽乘用车、小鹏、蔚来、理想、哪吒、零跑等在内的15家中国新能源车企4月总销量达47.36万辆,同比增长141.28%,环比下降2.68%。根据乘联会预测,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约50万辆,同比增长77.3%,环比下降8.4%,渗透率31.8%;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0万辆,同比增长114%,环比基本持平,预计1-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210万辆,同比增长43%。


据中汽协数据,3月新能源车产量为67.4万辆,同比增长44.8%,环比增长22.1%;销量65.3万辆,同比增长34.8%,环比增长24.4%;1-3月新能源车销量合计158.6万辆,同比增长26.9%。

 

据乘联会数据,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24.5%;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1万辆,同比增长25.8%。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1.9%,环比增长23.6%;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31.3万辆,同比增长22.4%。


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1%,较2022年3月25.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4.2%,较2022年3月28.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23年1月补贴政策切换带来的新能源销量降幅较大,2月新能源车市逐步调整到位,3月车市受促销降价潮影响复苏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近期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助力车企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车型以提升车市的关注度,但同时频繁降价也会进一步引发消费者的观望情绪。4月底上海车展的顺利举办进一步刺激电动车市场需求的恢复,但鉴于目前行业仍处于去库阶段且去年5、6月份的基数较高,板块基本面拐点仍未到来。


3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受春节和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而走势分化,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回升到11家(环比增1家,同比少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7%(上月83.1%,去年同期80.2%。

 

美国3月新能源车销量11.47万辆,同比增长42.0%,渗透率8.2%,维持高景气;其中纯电动车销量达9.2万辆,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0.8%;插电式混动车销量2.30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增加28.2%。1-3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合计32.66万辆,同比+56.64%。


欧洲九国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24.6万辆,同比增长18.8%,环比增长80.8%,销量随着供应链问题缓解及新车型的发布投放持续复苏,其中纯电车型贡献核心销量增速。分区域看,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芬兰、西班牙等地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较快,3月法国纯电/插混销量分别为3.06/15.72万辆,同比+51.8%/+35.5%,环比+56.3%/+49.8%。23年1-3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合计49.6万辆,同比+9.3%。





(二)动力电池数据跟踪:宁德时代继续领跑,国内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据创新联盟发布的国内动力电池数据显示,3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27.8GWh,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26.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7GWh,占总装车量31.4%,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9.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9.0GWh,占总装车量68.5%,同比增长44.4%,环比增长25.3%。

1-3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65.9GWh, 累计同比增长28.4%。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20.9GWh,占总装车量31.7%,累计同比下降2.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4.9GWh,占总装车量68.2%,累计同比增长50.5%。

 

集中度上,今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22.7GWh、25.1GWh和27.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81.9%、90.2%和98.3%。具体企业排名上,今年3月,宁德时代以44.95%的占比继续领跑,比亚迪的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则分别以26.65%、10.28%、4.51%、3.86%的占比位居2至5位。6至15位则分别是欣旺达、LG新能源、孚能科技、蜂巢能源、捷威动力、瑞浦兰均、远景动力、SK、天劲新能源、多氟多。

 

据SNE Research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数据显示,2023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56.5GWh,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35%。其中全球动力装车量TOP10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中创新航、SK On、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及孚能科技。宁德时代以37%的占比继续领跑,前3、5、1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分别38.1GWh、45.1GWh和53.9GWh,占有率分别为67.4%、79.8%和95.4%。2023年1-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133GWh,同比增长38.6%。



(三)锂电排产跟踪:锂电排产跟踪:Q1行业稼动率不足,Q2排产有望明显复苏

20233月锂电板块大部分环节实际产量低于排产计划,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上期5月排产计划无明显改善,但从4月下旬开始部分锂电中游环节感受到订单的回暖,预计本期5月各环节排产计划上修的确定性较高。整体看4月大部分环节排产恢复进度不及预期,主要由于燃油车及电动车的促销降价加剧消费者的观望情绪(需求弱)及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降(排产弱)所致。当前锂电中游库存极低,从4月底开始碳酸锂价格已在18万元/吨左右逐步企稳反弹,储能需求将率先复苏,从而给锂电中游带来强劲的补库需求,行业排产有望提前恢复。

 

我们跟踪的5家锂电池样本公司4月/5月合计排产29.70GWh/30.22GWh,同比+13.2%/+0.5%,环比-5.4%/+1.8%。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16.5%,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29.3%。目前动力、储能需求均呈边际向好态势,动力方面,下游整车厂虽仍处去库存阶段,但在价格战逐步缓解、新车型投放及地方政策的催化下需求边际改善,预计需求到Q2中下旬开始明显恢复;储能方面,碳酸锂价格已在18万元/吨逐步企稳,在下游确认价格锂价企稳后储能需求将快速恢复。

 

我们跟踪的6家正极样本公司4月/5月合计排产3.55万吨/3.50万吨,同比+20.1%/+3.0%,环比-17.3%/-1.4%,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9.0%(未计入湖南裕能),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26.7%(未计入湖南裕能),主要由于需求较弱导致产线停产。


我们跟踪的4家负极样本公司4月/5月合计排产6.38万吨/6.88万吨,同比+1.2%/-1.4%,环比+0.0%/+7.8%,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15.3%,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22.5%。

 

我们跟踪的3家隔膜样本公司4月/5月合计排产5.75亿平方米/6.10亿平方米,同比-4.9%/-1.0%,环比+1.6%/+6.1%。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22.7%,4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27.7%。



     我们跟踪的2家电解液样本公司4月/5月合计排产2.65万吨/3.7万吨,同比-18.7%/+14.2%,环比-7.0%/+39.6%。3月实际产量较排产计划下修26.9%,4月最新排产计划较上期的4月排产计划下修41.1%。

(四)锂电电芯盈利水平跟踪

根据SMM数据,本周三元523/磷酸铁锂电芯不含税价格为0.664/0.602/Wh,环比上周-2.6%/-1.5%;根据我们测算,三元523/磷酸铁锂电芯不含税成本约为0.580/0.453/Wh,环比上周-0.05%/-0.1%;对应不含税毛利0.084/0.149/Wh,环比上周-17.2%/-5.4%

 

根据SMM数据,本周三元523正极不含税价格为16.77万元/吨,环比上周持平;铁锂正极不含税价格6.11万元/吨,环比上周持平;PVDF不含税价格17.48万元/吨,环比上周持平;铝箔(A00+加工费)不含税价格3.27万元/吨,环比-2.64%;铜箔(电解铜+加工费)不含税价格8.49万元/吨,环比上周持平;负极(人造石墨)不含税价格3.73万元/吨,环比上周-0.36%;隔膜(湿法涂覆膜)不含税价格环比上周持平;三元用电解液不含税价格4.35万元/吨,环比上周+0.41%/铁锂用电解液的不含税价格2.58万元/吨,环比上周+0.69%



(五)重点锂电公司跟踪:材料环节盈利承压,电池盈利或持续修复

      Q1锂电材料环节受存货跌价、稼动率不足等因素影响,整体盈利能力承压,各环节吨净利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虽然Q2行业排产恢复将提升整体稼动率水平,但材料环节的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竞争问题(降价)仍是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掣肘。


      Q1锂电池环节净利也受到存货跌价及稼动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但毛利率水平环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回升。通常电池生产周期为70-80天(包括30-40天的生产周期与静置检测周期),如果考虑到Q1电池厂商确收中的大部分原材料成本较高,预计Q2电池厂商在消化高价库存后盈利能力将迎来进一步修复。


      Q1正极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承压,吨净利环比至少有10%+的下滑。其中部分厂商受存货跌价计提减值的影响较大,长远锂科、德方纳米、龙蟠科技等厂商的单吨净利已转负。


      Q1负极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承压,吨净利环比至少有20%+的下滑;隔膜企业盈利环比持稳,较去年去年水平有所下滑;电解液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恶化,吨净利环比有30%+的下滑。


      铜箔、铝箔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吨净利环比下滑30%+;勃姆石公司壹石通Q1盈利已至盈亏平衡线;结构件公司净利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二、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产销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订单新接或交付低于预期;技术更新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供应链短缺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等


免责申明

  本研究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报告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的准则,以合法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不对外公开发布,只有接收客户才可以使用,且对于接收客户而言具有相关保密义务。

本报告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者暗示。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

本报告发送给某客户是基于该客户被认为有能力独立评估投资风险、独立行使投资决策并独立承担相应风险。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本报告的内容、观点或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定状况,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建议。本报告旨在发送给特定客户及其它专业人士,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本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或任何其附属或联营公司的立场,且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司可能发表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



ETF百晓生
ETF百晓生实盘交易,从产业、宏观角度发掘理财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