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步兵连如何作战?

文摘   军事   2024-08-30 09:04   贵州  

正文前的几句心里话

几年前,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arma环境中机械化作战的文章,今天将修订版发这里也算是温故而知新了。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本文或者说笔者历来的一大观点是,战术和编制是必须要立足于环境的。



为此,尽管很感谢不少朋友指出笔者所发文章中存在的不少错误,但很大程度上这些错误也是笔者有意为之。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的立足点是放在Arma等拟真战术游戏环境里的,为此我必须思索如何在条令的基础上能运用到其中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军事在很多时候更是一门实践学科,而现实却是很多人并没有多少条件能接触(某种意义上真接触了也算不上什么好事)。这一点也导致国内大部分的军事话题流于表面,比如近来俄乌的幽灵BTG就是明证。那么,这是说通过玩玩游戏就能更好的了解军事或者从事军事工作了?



事实上,笔者对此也并不这么认为。坦白说,普通人如果想从事军事工作最应该做的是锻炼体能和服兵役,因为纵然你军事理论学习再好,仍需要在部队中一层层的打拼下来。所以一般来说,现役的没空聊天,而退役的大多也懒得聊。因为我们都知道,军事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领域,有限的服役经历也不可能让人样样精通。



但空洞的聊天说到底还是缺个检验的环境,为此拟真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一方面我并不认为在游戏等环境中验证的战术在现实里就一定有效,另外一方面在这些游戏中的尝试和探讨却又并不能说毫无益处。



实际上像欧美等国家,就广泛利用游戏技术来开发对抗平台和检验战术战法。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为环境拟真性做出不断的努力,以及是否不断深度学习军事条令和各种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古德里安当年用模型推演闪电战一样,兵棋推演和一些拟真性的军事游戏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或者无论怎样吧,至少总比动辄美日惊出一身冷汗强吧。




至于普通人学习军事的意义?

实际上无论你承认与否,上到大树乘凉的耄耋老者,下到拿着树枝相互打闹的懵懂幼童,对政治和军事的敏感那是刻在男人基因里的。这之中固然有叶公好龙的酒后胡侃,但同时历来也不乏有深度爱好者在这条道上走出了风采。


比如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你说他好端端的一个富二代不当,偏要在17岁时抛弃股票经纪人的身份不干而投入拿破仑麾下,最终一本《战争艺术概论》名垂青史。又如我国著名的民间专家沈克尼,生平没有服过兵役,却一直自学军事理论,最终不仅出版PLA野外生存手册》、《侵华日军兵要地志揭秘》等等大作,更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可谓不负此生。

所以老话说得好,死磕一个领域1000天,不是专家也是专家了。


当然,于笔者来说,我的想法比较单纯,仅希望网络上少一些惊出一身冷汗的战术,哪怕你游戏里对抗一番也有个检验不是?另外的一个考虑则是避嫌。其实于我来说,照抄条令要省很多事,不过考虑到一些大家都懂的原因,以及实在不想光是抄文来填数,所以最后还希望大伙能谅解,兄弟在此跪谢了。




好了,话回主题。


有必要说明,所谓装甲步兵实质上是指装备步兵战车或装甲运兵车的步兵,而装甲兵和坦克兵则泛指玩坦克的。当然,关于这些名词在各国也有所不同,比如日本和台湾喜欢将坦克称为战车。


认识载具

也像现实一样, Arma常用的装甲单位主要指坦克和装甲车。坦克大家都是知道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装甲车的区分上。在很多时候,尽管 APC(装甲运兵车)与 IFV(步兵战车)长得都差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很大程度上,APC要比IFV在装甲、火力、可操作性上都要差上很多,而这也就意味着APC很难像IFV那样能与坦克保持高度机动的乘车作战(除非明确知道敌对方缺乏反装甲力量)。事实上,APC(装甲运兵车)在更多时候所担负的是战场上的摩托化输送,只不过因为BTRM113系列的时代背景,而使得在早期它们尚具有一定的突击能力。

插句题外话,这其实也印证了前文所提的环境影响战术。即如是我们上个世纪的89火箭炮,其射程不过20km,而今天大部分身管炮兵和制导武器的打击距离就已远超35-50 km。为此,传统意义上师旅一级的展开距离就要比既往更为提前。



理解机械化作战的常识误区

于绝大部分军迷来说,对钢铁洪流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纪录片和部分军人留下的回忆录。而其中关于装甲战,则似乎让人们总觉得无外乎就是集群似的大冲锋罢了。但即使是装甲战先驱的古德里安,也在其著作中一再告诫人们坦克是不能单一行动的,它必须要与其他兵器紧密协同

可惜的是,多数时候人们对此理解并不深刻。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战役级兵团和战术级分队,其在任务目标、战术展开等等细节上均有许多不同。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接触的往往是高级军官们的回忆,而关于基层战术分队的则较少。


进一步的,又如像约翰·费多罗维奇在《二战德军装甲战术》中的所言:“某种意义上,分队战斗的指挥要比大规模作战困难得多。大规模作战的部署,只要一个军官足够聪明,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总能熟练掌握。但就小型分队级的战术而言,却并不仅靠勤奋、天赋或者说理论研究就能得来。一个分队级的指挥必须要通过在该岗位的多年任职,才能获得这种经验。”


这话什么意思呢?

我们仅举两点大家就能明白。在高级参谋的工作中,说难听点失利丢掉的可能不过是前途,而对于分队级的指挥,失利则可能意味着失去生命。与此同时,基层里与战士爬冰卧雪的经历,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而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为什么基层官兵会抵制分队兵棋,以及对一些长年见不到人的空降上司嗤之以鼻的最大原因所在。



说白了,没有一个锅里吃饭的经历,任你再是战术天才,也是无法真正作战的。



装步协同的常识性误区

或许是受纪录片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玩家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采用步兵居于装甲车辆甚至是摩托化车辆的两侧和后方的队形。

而实际上,尽管这类作战队形是有其存在意义的,但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环境。

就此,玩家们首先应理解的问题在于

1-装甲步兵(或者说机械化步兵)的主要核心是围绕着装甲车辆为主这没错,但应注意的它其实是一个合成单位。这就像一个剑盾步兵,剑和盾对他来说都同样重要。


2-装甲步兵是一种高机动单位,这种高机动并不单单指其运动的速度,同时也代表着它攻防的快速转换。

除此而外的另一个常见误区是,装甲单位究竟应不应该爬山头?

在现实中,山地因为地形复杂陡峭,而使得大部分的重型装甲车辆,不管是在通行还是射击仰角上都十分受限。故绝大多数时候,装甲车辆在更多是起着火力支援的作用,而无法像平原丘陵地形那样攻城拔寨。

这一点还因为站在高处的装甲单位,非常容易被天空暴露其轮廓,故而一般来说我们主张应尽量避免装甲单位上山。不过在arma里又有一个游戏中的妥协,恰因为游戏中上山的成本要比现实来得低,为此尽管说装甲站在高处打是比较笨的做法。

可本着我不用敌人也会用的原因,虽然帝林不推荐大家装甲上山头,但也不绝对禁止,一切应根据具体的形势来进行判断。而这个判断的标准除敌情外,还需根据山的海拔和面积来看。通常,海拔越高和山体面积越大,则装甲越不要轻易上山。



装甲步兵的战斗原则与目标

广义上来说,无论是使用装甲运兵车(APC)还是步兵战车(IFV)的步兵,都可称为装甲步兵或者说机械化步兵。不过在我国,一般将营以上称为机械化步兵,而营以下则为装甲步兵。在这之中,装甲运兵车以摩托化运输和下车战斗为主,而步兵战车则更强调乘车战斗。


在使用原则上,装甲步兵一般被用来与坦克等多兵种构成突击集群,以求集中优势兵力于敌薄弱处进行突破。也因此,装甲步兵通常更适于开阔地形,而非山岳丛林亦或者是城镇居民地等复杂环境中。



装甲步兵的编制(连排)

在目标方面,装甲步兵连通常在营的编成内进行战斗,或者则是以排的方式与坦克等分队构成连级战斗队。其进攻对象一般为敌一个排,攻击正面为1000-1500米,纵深为1500-2000米,而在防御中则正面宽度在1500-2000米,纵深1000米左右。


通常,装甲步兵在营连一级将根据任务、地形等因素,编组成多个打击力量。比如在地形较为开阔的战斗中,可以由2个坦克排并1个装甲步兵排担负主要突击任务,而在山岳丛林等复杂地形中,则由1个坦克排并2个装甲步兵排进行协同作战。










至于说装甲步兵班排的编制

与步兵班一样,装甲步兵最小的单位也是班,但装甲步兵班的不同之处在于,通常该班除了徒步步兵组外,还包含1辆步战车作为坐骑(*^_^*)

当然,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各国的军事设想有所不同,为此装甲步兵在编制上也略有差异。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下车后的徒步步兵究竟应作为一个火力组与自身步战车进行配合,还是步兵分队与步战车分队进行独立的协同?


前者更适合比如城镇居民地等复杂环境下的战斗,且该步兵班与步战车本就同属一个单位,配合起来也较为方便。但这种编制通常意味着步兵班缺乏必要的战斗冗余。比如波兰装备博苏克步战车的班,其下车后的步兵仅能勉强编为一个火力组(6人),而一旦战斗中损失2-3个人,无疑就将变得很尴尬了。


至于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却弥补了这一点,即由多个步兵组构成的徒步分排,亦或者是数辆步战车构成的战车组,在火力和冗余上都更为强大。并且后者相对前者来说,对于指挥而言也更为便利。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小型无人机的发展,在未来第二种编制还是否事宜的确是尚未可知的。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吧,至少这也说明了,其实装甲步兵也像普通轻步兵一样,通常都是在连排建制内进行作战,而基本不进行独立作战。为此我们说装甲步兵的编制,事实上更多是以排为基础展开的。


接下来我们就以美军的布莱德利排为例(2002年至今),其全排辖4辆布莱德利步战车、3个九人制步兵班、1个排长、1个排军士和其他医疗等排辅助力量。在指挥结构上,通常由排长或排军士领导步战车组或下车后的全体步兵,双方一般呈二元结构进行配合,即徒步步兵在战车组的火力支援下,以火力和机动接近并消灭敌军。


在这个基础上有几点值得注意

*考虑到战场减员等因素,徒步步兵最好在下车后重新整编为2个作战单元,因为这样可以便于在复杂环境下步兵依靠自身就进行火力与机动。不过如果能简化步战车的载员,而使得每个下车的步兵班都能满足7人以上,那倒是会使得步兵排的冗余更为充分。

*排长和排军士不能在同一辆车上,不然容易被一锅端。


*排的武器班需采取灵活结构,最佳办法是通过在车辆内装备至少2具标枪反坦克导弹、2具毒刺防空导弹、2M240机枪和1MK19榴弹发射器。这样便于作战排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编组排部下车后的支援火力(注意,这里指Arma环境)。

*通常而言,装甲步兵排不进行独立作战,如果实在不行应配属坦克、武侦小组等力量进行加强。但需注意,不管怎么加强,应使得排长和排军士每人最多指挥3个作战单元,并避免重叠。


至于通讯链,这个得有空具体来打打看了。



装甲步兵的战斗实施

除必要的侦察和火力准备环节外,装甲步兵营通常由距敌前沿25-40km的集结地域出发,此时连在营辖内以纵队方式进行运动,在此过程中,一般由上级提供的火力支援对敌实施压制。至距敌前沿2-3km时,展开连攻击队形(一般为正三角或倒三角),而排则陆续由排纵队转为攻击队形。此间在连编成内的掩护分队应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以火力掩护主力的冲击。








值得一说的是,在上述过程中,装甲步兵通常应避免下车作战,而更多实施乘车作战。所谓乘车作战,顾名思义主要指装甲步兵乘坐步战车与坦克进行战斗,在非必要情况下通常不进行下车。

其适于以下场景。

*地域开阔,地形平坦,遮障物少,便于坦克、步战车的运动和射击。


*敌情防御较弱,如是在面对仓促防御之敌时,可以使用这种坚决的突击打乱敌阵脚。

只有在遇到无法绕过或装甲车辆无法靠自身克服的时候,才由所遇车辆卸载步兵进行处置,主力部队非特殊情况必须按计划时间,向预定的目标进行冲击。等到步战车接近敌防御前沿约400米时,则此时步战车放下步兵,由坦克在前方引导、步兵居中、步战车位于队尾跟随掩护突击(其实按美军的标准,100-150米是比较理想的距离)

不过这有个补充,当双方速度无法同步或地形起伏较大时,也可以先由坦克火力掩护步战车接近冲击出发线,然后再加速超越处发线并引导步兵实施接下来的突击。



此外,有鉴于Arma中大部分服务器默认的设置均为200米体力限制,故我们认为装甲步兵可以在距敌50-200米的距离内进行卸载。当然,这一距离应根据地形和敌情威胁程度进行灵活调整。比如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在现实中由于建制和火力支援更为完整,故而装甲步兵常常需要在几十公里外即进行展开,而arma中由于缺乏这种环境,为此是可以适度缩短冲击距离的。


反过来说,当有一天Arma的普遍任务环境使得支援火力也更趋拟真时,则这一条我们又必须回到现实里了。至于说在50-200米这个范围内的步兵威胁,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良好的侦察和提前安排狙击手,以及建立火力支援阵地进行克服。




与此同时,也像《轻步兵突击》一文中所强调的,我们主张步兵在卸载后必须立刻实施突击,以求最短时间内利用火力和突然性打敌一个措手不及。而其实施突击的条件也和步兵突击篇中的要求一致,只要指挥员认为满足大部分的下述条件,就可以大胆进行直接突击,其通常也适于对付仓促防御之敌。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步兵的主要任务是清扫敌方反坦克武装,为坦克的成功突破提供帮助,而步战车则在其后担负掩护。当步兵突击到敌防御工事前时,有条件可以每人先投出1枚手雷,然后再进入完成夺占。但需注意的是,步兵即使在夺占阵地后,步战车也不应直接抵近该阵地以避免陷入视野盲区。


而除这种方式之外,徒步突击作战的另一种展开则是距离相对较远和节奏较缓的。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敌情不明朗或地形比较复杂,而无法进行直接进行突击行动的时候。此时,装甲步兵需要在较远的距离即完成下车部署(我们一般认为2-3KM较为合适),然后在坦克和步战车的混合队形中,以跃进或伴随行进的方式进行运动。

在此过程中,指挥官可以用阶段线来控制各兵种和分队的运动速度,而当遭遇敌抵抗则立刻实施火力与机动,在保证压制的同时迂回消灭之。并注意,一旦发现敌防线的弱点,指挥员应果断集中兵力进行突破。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欲实施这种战术对于各级指挥员的指挥与协调能力均有很高要求,且一般不应用于对付预有准备防御之敌或兵力对比相差不大的敌人。



常见问题:在装甲步兵的突击行动中,步战车应在何时展开射击?同时如果遇到敌方火力射击,是否可以停下来进行还击?


回答:在突击中,步战车的主要目标为消灭敌步兵反坦克等武装力量以及填补坦克的火力盲区,在一般只要是视距和射程满足,在射击上并没有特别的规定。但作为一个整体,步战车应由排军士统一指挥,以集中火力完成对目标的毁伤。


与此同时,突击作战十分强调迅速和出敌不意,为此指挥官在战前应明确射击纪律,以避免个别车辆在射程外的胡乱射击破坏了整体计划。至于行进途中遭遇敌袭,原则上应采用短停射击,避免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现实中最短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在10秒以内,而游戏里我们认为一般保持在1分钟内就很好了。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在通常步兵的下车应根据整体的计划来定,但若是在突击过程中,当步战车遭遇突发不可抗的目标,而必须由步兵进行解决时,该步战车所辖的班可以下车解决。不过在此之前,一定要向排长进行通报。


最后,上述也可以说是较为理想的环境。而实战中,由于敌军也充满智慧,为此可预见的作战地域里,复杂地形也是必然要面临的情况之一。


当此之时,装甲步兵的作战趋于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步兵和步战车或者说坦克,分别由不同路线对同一目标实施分进合击。这种打法的好处是易于发挥装甲车辆的机动性以达成奇袭的突然性,但其缺点是对指挥要求较高,且孤立而缺乏步兵支援的装甲车辆一旦受阻,将十分容易被各个击破。


第二种情况,当所处地形较为复杂亦或者敌方反坦克武器较多时,由于不便于装甲车辆的机动和射击,则此时通常由装甲车辆进行火力掩护,而步兵单独发起进攻行动。一般来说,这种攻击方式是比较困难的,但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多次利用夜间将坦克提前秘密抵达预定射击位置,待白天步兵总攻时再一齐跃出阵地射击,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常见问题:装甲步兵排在实施火力与机动时,究竟应采取步战车和步兵配合,还是下车后的徒步步兵也应根据情况自行组织?


回答:首先需要明确,火力与机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通过火力对敌的压制,来保证机动分队可以成功抵近和消灭敌人。为此,如果步战车本身的火力足以掩护徒步步兵,则自然无需徒步步兵进行。而如果地形复杂,通视条件差,则步兵分队当然需要组建自己的火力分队来保证掩护。


就这点的一个延申是,我们在前文中曾提到,每个机步排应在日常即车辆中配属2M240机枪,在前述步兵战车可以提供直接掩护时,则下车后的班组可以不用携带M240。但若地形复杂,步兵分队无法通过步战车获得有效的支援,则此时就应组织自己的武器支援组。




装甲步兵(机步兵)的队形

在编组队形上,除纵队与横队外,全排可呈正三角、倒三角和左右梯队进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排军士主要负责车队指挥,并作为首车在前进行引导,当然,这也并非一个刻板的规定。


正三角队形

正三角队形的好处是,编组可以说是最方便的,作为指挥车队的排军士只需要指令其余车辆跟随己车即能迅速进行机动,其速度是最大的优势。也根据这一要点,凡对仓促防御、缺乏准备亦或者兵力劣势之敌发起进攻时,可优先考虑采用正三角队形。另外,正三角队形也适用于地形较复杂和前方情况不明之时。



倒三角队形

相比正三角由首车带头来说,排军士长所在车辆改在队伍右翼,以便于作为基准车辆可以随时根据形势进行调整(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习惯看右的频率居多)。在对于目标较为明确或已查明时,可使用倒三角队形开进。



左梯队形

左梯队形通常由排军士所乘车辆进行车队引导,其优点是编组较为迅速,同时也可以就左翼敌情出现较高时进行使用和突发应对。


右梯队形

右梯队形与左梯队形本质上是一样的,最主要的作用来自于针对右翼敌情存在较高时的使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机械化部队往往需要进行快速的攻防转换,为此其队形也常常不会是一招鲜吃遍天,故而团队应就各种队形加强训练,并在战斗中灵活变换。


除此而外,机步连排战斗队是一个由坦克、装甲车、步兵相混合的合成单位,此时坦克应位于整个进攻队形的前方。

另外还需要留意的是,虽然说乘车作战强调机动性,但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就不下步兵,实战指挥官应根据现地条件和敌我态势进行转换。同时,乘车作战尽管强调车辆的行进间射击(就是边开车边打),但真正有效的射击往往来自于静止状态下。故各车组训练乘车突击的秘诀即在于反复练习行进间射击短停射击两个内容。




装甲步兵的上下车问题

在现实中,每名装甲步兵(机步兵)的座次和上下车顺序均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就我们Arma的战队环境来说,其实在很多时候却显得并不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实中之所以做如此规范,是出于提升高部队的整体展开速度和安全性。而游戏中如果生搬硬套,那譬如有一名队员网络掉线了,难道还非得等他回来才进行车辆登载吗?

很明显,脑筋正常点的都知道答案。


反过来这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前文所说,环境决定战术。

也由此,相比起刻板要求登载顺序,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围绕着上述核心来适应Arma的环境。


而就个人的看法,以一个M2A3九人制步兵班来说,在其上下车时通常只有如下两种情况:

*总体态势安全:由班长发出指令,全体自由快速登车,班长最后上车。


*总体态势不明:由班长发出指令,部分队员先行登车,然后班长偕剩余队员登车。


特别备注的是,在第二种条件下,班长需根据哪边接敌可能性大来安排最后的登车事宜。




那关于下车后的展开方面有什么讲究吗?

需指出的是,虽然并非绝对,但装甲步兵往往都是敌火下进行卸载。为此,速度和敌火的来袭方向是重点考虑,班长必须根据此在下车前为徒步步兵指定集结区域并快速发布口令。


而一般来说,班在卸载后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况。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班长决定让步兵紧跟在装甲车辆后方时,必须要及时联络驾驶员,以避免车辆的碾压。


接下来我们用一则案例来具体介绍。

如图,蓝军的机步一班、机步二班正欲对目标点发起进攻,在预期攻击展开点中,A点右翼为一片林区,而B点正前方则有土墙掩体。

很明显,为避免在下车时遭到杀伤,一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命令步兵在车辆右前方展开,而二班则应命令步兵占领车辆前方土坎位置作为依托。

最后,关于上下车的问题还有几点补充,那就是在下车时,最好由班长作为第一个,因为这样将便于引导后续车载步兵进入阵地。而当上车时,班长则需要在确保班内成员都登载后最后一个登车。


另外就是每名成员在上下载具时,应大声喊出:“XX已等车/已下车!,以便于班长和车长掌握情况。而如果不方便语音,则可以采用我们的数字代码表,以简语数字进行替代。




关于装甲步兵连(排)在进攻行动中可得到的支援

正如上文所说,装甲步兵连通常在营辖内实施战斗,抛开上级给与该营的火力支援外。我们以目前一个中型合成营为例,则大约会下编一个拥有6-9120迫击炮的火力支援连。在进攻中,该火力连将会主要被加强给主攻方向的连战斗队。


在连所在的营被划入更为上层的进攻计划中时,一般由上级(旅/师)进行火力准备,营属加强火力和自辖火力连通常不直接参与该火力准备。而当主攻连发起进攻后,则由营属火力连提供全般支援,其第一射击阵地通常设在进攻出发线附近(约距敌前沿2-3KM)。值得注意的是,火力连通常也会被拆分成排或分排来进一步加强下述装步连队,以提高生存性。而当火力连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则该连按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部署,通常每个排间距至少300-500米。


火力连的基本手段在于通过施放烟雾、照明弹、火力压制等等手段为一线的冲击连队提供支援。其目标一般为敌支援力量、观察所、指挥所、主火力阵地、主武器发射阵地和可能的敌预备队集结地域。在装甲连的推进过程中,火力连的各排要根据情况适时向前转移,以便于阻止敌后续的援军。

而除火力连外,事实上营一级也可能获得由战术空军或武装直升机的支援,其空军一般以中队(4机)或2机编队介入,遮断范围在营所处的10-15公里内,武直则一般以连为单位进入(6-8架)。不过从arma的角度来说,则因为环境问题,实际一次性的投入很可能要减半,或者则是通过场外的兵棋等手段进行模拟。


最后,关于装甲步兵也是一个比较庞杂的问题,我将会分几期展开,并尽量能以一些案例或战术想定进行介绍。


                            这里是帝林,感谢您的观看


奇正兵机
全网唯一成系统介绍,从班排战术分队到战役战术、后勤兵谋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