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荐读】校园文学:王予泽 | 吕彦廷 | 孔德钰 | 姚梓轩 | 杨子葳

文摘   2024-11-27 09:54   陕西  

点赞

转发

在看


编者按:

    《咸阳文艺》校园文学专栏,意在发现新人新作,为繁荣发展秦都、咸阳的文学艺术事业培养人才,本期推出彩虹小学学生作品。



图片来源 网络

家乡的年味


六年级六班 王予泽 指导老师:闫娟丽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是说,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我老家在武功,这次春节回老家过年可与以前在咸阳过年大不相同。

武功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虽然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减人们过年迎春的激动心情。广场上随之出现了一些卖六神画像、春联、鞭炮的摊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从黎明开始,鞭炮声就从未间断,时不时一两个大炮仗就会爆炸。我早早起床,洗漱吃过饭后,第一时间就拿上毛笔与红纸,为灶王重新写一幅祭灶帖。祭灶帖写好,我立即将它贴在厨房壁上。但此时我心中既欣喜又忐忑,欣喜自认为写得不错;忐忑,害怕爷爷对我写的祭灶帖不满意。爷爷过来了,看到我的作品,端详了一会儿后,说:“孙子写得不错,书法有进步。”听见了这句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一天,我还吃到了奶奶做的江米条,本是给灶王吃的,我却跟他开了个玩笑,自己吃光了。

腊月二十三后,广场上卖年货的摊子就越来越多,吆喝声大得让我耳朵都快震掉了。在服装街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大包小包,提着新衣裳,打折促销活动的叫喊声一直在我耳边络绎不绝

大年三十可真热闹。一大早,爷爷就把我写的春联贴在大门上。那时我别提有多风光了,邻居夸我写得好,小狗见了也要冲我“汪汪”叫。临近中午,我们来到坟地,读石碑、扫墓、上香、烧纸、磕头,把祖先请回家中。临近傍晚,街上满是酒肉之香与放炮的烟火之味。晚上八点,春晚开始了,一家人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节目,这场景多么温馨啊!

晚上十二点,最神秘的事情到了,奶奶把我领到大门口,正对街用门把我夹一下,背对街再把我夹一下。听老一辈人说,这样会使小孩长高。我也是半信半疑地照做,毕竟民俗都是传统的,同时心里也希望自己快点长高。

正月初一就更热闹了。我近九点起床,不是自然醒,而是被吵醒的。“咚隆咚隆锵,咚隆咚隆锵”,原来是庙会开始了。在庙前的广场,那可是热闹无比。有舞狮的,有敲锣的,有打鼓的,还有的则是进入寺庙。我来到寺庙,只见一把把香插在门前,庙内烟雾缭绕,敲击的木鱼声音与高大的佛像,使人心中顿生神圣的感觉。我朝佛像磕了三个头,庙里的人给我了一条红丝带,虽不知道是干啥用的,可心中好似也有了些答案,也许是保平安的吧。初一一整天都是在锣鼓声与鞭炮声中度过的,是真正体现了辞旧迎新过大年的一天。

正月初八,我回到咸阳。虽然没能有机会见到元宵节农村是怎样过的,但过年时的每一瞬间都已刻入我的心间。春节让我体会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们对传统风俗的喜爱之情。


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四(5)班 吕彦廷  指导教师:赵丽珺


国庆节妈妈带我和姐姐参观了位于陕西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博物院收藏了约12000多件珍贵的文物,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其中就包括“何尊”“胡簋”“逨盘”等稀世珍宝。我和姐姐就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一下华夏文明那段古老的青铜岁月。

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大名鼎鼎的国之重器“何尊”吧。说到“尊”,记得导游阿姨说一定想到一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李白的诗句,因此说“尊和酒有关的在先秦时代,“尊”是在祭祀中用来盛酒的礼器,居于各种礼器之首,那么靠近“尊”或者执掌“尊”的自然也就是贵族中地位最高的人。后来,“尊”也就被用来称呼有身份的人,例如:“尊者”,同样,“尊”也成为一种敬称,例如:“尊师”,而中国古代的帝王则被称为“九五之尊”。然而宝鸡博物院中的这件“尊”为什么叫“何尊”呢?其实是因为这件“尊”是西周初年一个叫“何”的贵族铸造的,所以,它叫“何尊”。

这件“何尊”除了器型精美,纹饰华贵之外,在它的底部的122字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二字,其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古代的“中”字,它像一面飘扬的旗帜,中间标注了一个圈,表示中间的位置,而“国”字则是一柄“戈”,守护着中间这一片区域,这个“戈”就是一柄武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安宁生活,正是因为有那些守护在边疆的战士,是他们手持武器,为我们守护着这片家园。

另外呢,“何尊”还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无论青铜器还是甲骨文,无论是表示“得到”,还是表示“道德”,全部是无“心”,全是“得”,而“何尊”之后的铭文就给表示道德的“德”加了心。从而证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

说完了何尊再给大家介绍一件西周时期的重宝,那就是这件厉王“胡簋”。

在先秦时期,“簋”是一种盛饭用的餐具,同样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礼器。“厉王胡簋”是我国目前为止出土的最大的一锭青铜簋,它高59厘米,重60公斤,堪称中国最大的饭碗,同时,它也是迄今被发现的唯一一件周天子青铜器物。而且它的主人正是历史书里出现的,被“国人暴动”推翻的周厉王姬胡。“厉王胡簋”的铭文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和历史课本里不一样的周王:胡簋腹内底部有铭文12行124个字,记录了周厉王以诚恳谦卑的语气祭祀先祖,渴望国家得到保佑,从铭文中能够看出周厉王尊敬祖宗、谦恭勤政,面对王室衰微的困局,他启用贤人,锐意改革,但当时的周王室已经积重难返,在贵族们的煽动下,周厉王被一场“国人暴动”推翻。

接下来咱们再来了解一下“逨盘”,之所以叫“逨盘”,相信大家通过“何尊”“胡簋”的命名规律也猜到了“逨盘”的主人就是“逨”,“逨”的全名叫“单逨”,他是周宣王时期的一位大臣,当年他铸造了这件“逨盘”,并且铭文是372个字,记录了包括单逨在内,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从文王到宣王的12位天子的家族简史,既为周王歌功颂德又为家族的功绩骄傲自豪,而逨盘铭文的记载恰恰印证了西周的天子世系,也对夏商周的断代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检验。所以说“逨盘”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宝贵的青铜史书。

最后再跟大家讲讲“秦公镈”,“镈”是大型单个的打击乐器,与“编钟”,组合使用。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会的礼仪场合。“秦公镈”底部的铭文中就讲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的事。

我今天介绍的这些青铜宝器啊,连博物院馆藏的冰山一角都算不上,这些青铜宝器不仅用它们华丽大气的外观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代人们的生活,更用身上镌刻的文字串起了几千年前的那些历史,如果大家有时间,一定要来亲自看一看,你一定会被深深震撼。  


她笑了


五年级8班 孔德钰  指导老师:张聪


梦想有一对美丽的翅膀在放飞的天空自由翱翔,在高空中搏击风雨在生命的海洋中迎接风浪。练功房里望着手中金灿灿的奖杯她笑了笑得那样甜蜜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但又有谁知道这奖杯后的辛酸与汗水呢

她一直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身穿洁白的舞服站在舞台中央拥抱梦想。但——“最基本的站姿都不对”“收腹、挺胸怎么搞的”舞蹈老师的鞭策、质疑声在她耳边久久回响她似乎有些疑虑要不要继续学这时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映入脑海:“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那一刻她下定了决心又踏上了拥抱梦想的征途……

音乐再次响起老师欣慰地告诉她可以立足尖了。她兴奋不已急忙换上粉红的足尖鞋紧紧握住把杆慢慢地拱出脚背猛地立起足尖。“啊”她叫起来,瘫坐在了练功房里。阳光轻轻洒进练功房,也洒在了她的脸上。“不这小小的挫折绝不能使我放弃”她暗暗告诉自己然后揉了揉生疼的脚趾站起身再次踮起……每日清晨她在练功房里迎接第一缕朝阳到了傍晚她在把杆前亲吻最后一抹夕阳。小小的练功房里她无数次汗流浃背无数次摔倒又站起脆嫩的足尖磨泡、出血直至生出厚厚的茧……

终于聚光灯亮起。那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她每一个动作都有着优美的线条宛如一只白天鹅在水中翩翩起舞那步伐如诗一般流畅、梦一般迷人。我在台下清楚地看见她笑了眼里却含着泪水那是胜利的笑容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里面饱含着辛勤与付出。

“成功的花儿人们往往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成为梦中的自己。

                         


游天水古城


三年级10班 姚梓轩 指导教师:赵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去了天水古城。天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还有妈妈最喜欢的麻辣烫。

我们乘坐高铁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天水南站,然后乘坐麻辣烫专线来到了麻辣烫一条街,我们慕名而来吃天水麻辣烫,结果因为人太多而限流了,于是我们临时决定先去古城,在古城看到了古老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美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我看见了双龙戏珠的彩灯,哈哈,让我想起了刚学过的赵州桥上的双龙戏珠。灯笼上的二十四节气在灯光的衬托下美极了,排队照相的人络绎不绝。

继续往前走,有很多人在围观,原来是一位特殊的手艺人。我们几个人都停下了脚步,只见叔叔坐在轮椅上编织着各种手工作品——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有展翅欲飞的凤凰,有玩耍嬉戏的蟋蟀,有调皮可爱的龙虾,有美丽动人的火烈鸟,有色彩鲜艳的孔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寓意。这位叔叔在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都会说出不同的寓意,我和哥哥分别选了两只凤凰,叔叔说:“凤凰寓意着向下扎根,展翅欲飞,有高尚的品质。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踏踏实实,向下扎根。”围观的人都对那位叔叔赞不绝口,夸奖他的文底深厚,手艺高超。

这次天水之行,有许多好玩的事,但这位叔叔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将这只凤凰插在书桌旁边,时刻提醒我要像那位叔叔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向下扎根。


国旗下的感慨

中华路小学五年级二班 杨子葳  

指导老师:赵洋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唱起庄严的国歌时,我非常的激动和自豪,想起了祖国强大的今天,想起了过去人民的苦难。 

通过学习历史,让我知道我们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条件异常艰苦,我们的国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就在这种情况下,站出来了许多革命英雄,他们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还有“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谢民”的刘志丹。正是这些革命战士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国泰民安。如今,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幸福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飞机和高铁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最近,我们的城市也通了地铁,不仅方便了人们去西安游玩,也方便了外来友人到咸阳参观这个千年古都,了解我们的伟大历史和美好的现在。这在以前,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我们一定要“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努力学习,为国家效力,让世界看到我们这群不负韶华的少年是怎样实现中国梦!







咸阳文艺
《咸阳文艺》杂志由咸阳市秦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办,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题名。 《咸阳文艺》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表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