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vs平鑫涛:“真爱”的残酷真相(下)
文摘
2024-12-09 18:07
上海
前文发出后,有读者提醒,琼瑶自传中营造的浪漫爱情,在平鑫涛前妻林婉珍笔下是另一副模样。我读了林婉珍的《往事浮光》和平鑫涛的《逆流而上》,加上琼瑶的《我的故事》,三人各执一词,组合起来像一本POV小说,让我尽领人性的复杂。琼瑶跟平鑫涛棋逢对手,春风得意,两人婚后感情甚笃,还创造出电视剧帝国,捧红无数明星,迎来一个又一个事业高潮。风光背后,留给一路倾尽全力支持丈夫和家庭的林婉珍却是无尽苦楚和困惑。在她的书里,她一直在追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何以会有这样的结局。琼瑶和平鑫涛的文字中,两人都在尽力追求普世意义的道德高尚。文学的矫饰作用,有时连当事人都没意识。而人性的自私潜藏在许多看似不经意,实则有决定作用的生活细节里。爱情恰恰是由这些现实的细节堆积而成。简而言之,爱情不是纯洁无私,而是现实而残酷的。像美丽的水晶球,光华剔透,是因为有人处理了磨掉的玻璃渣。有人说,平鑫涛搭上琼瑶,是看中她的经济价值,好像商人发现了下金蛋的鸡。我不太赞成这句话。一个博主写过自己的男性友人,说他长相平平却善于提供情绪价值,被富婆争相包养。有一次,他聊起某富婆的生活习惯,神情却戳中了博主。只见他眼神发亮,嘴角带笑,仿佛在讲的不是金主,而是一个令人心动的少女。人们喜欢把情绪价值跟真心区分开,好像提供情绪价值仅仅是一种技术。其实,真的能滋养人类的永远是另一个人发自肺腑的关心和好奇。何况,琼瑶可是写出几十本长篇爱情巨著的畅销作家,她最知道真情和虚应的区别。《我的故事》里,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琼瑶第一次从高雄去台中见平鑫涛,分别时平鑫涛依依不舍,坚持南下送她,送到中点,再自己搭火车回去。那时两人还不熟悉,谈论的都是公事。分别时,平鑫涛神秘地给琼瑶一个礼物,是一个沉沉的大纸袋,摸起来像一个大开本的书。平鑫涛有点羞怯地要她回家再看。火车向相反的方向出发,两人隔着两层玻璃,挥手道别。琼瑶回家后,忘记了礼物的事,丈夫却告诉他有匿名人士寄来一套电唱机。琼瑶才想起那个纸包,打开发现里面是一套精心挑选的黑胶唱片。原来先前聊天时,她不经意提到家里收音机被偷,写作时没有音乐听,平鑫涛却记在心里,专门托人买了电唱机。时隔多年后,两人已成眷属,平鑫涛每年纪念日还会给写卡片。有一年的卡片写了这件事,深情忆作“离别的车站”。卡片另一段,平鑫涛自悔:“怎么有人送别人回家,只送一半路,不送到底的事?还用另外一半路的时间来后悔!”这种少年心情放在一个已婚的男人身上,让人啼笑皆非。但从琼瑶的视角,这是难得的浪漫和深情。还有一件事,琼瑶写《还珠格格2》时,事先想好了香妃与蝴蝶共舞的画面。她提前跟动画公司打好招呼,信心满满地开始拍摄。谁知后期制作时,动画公司拿出的样片非常简陋。琼瑶要求改善,公司却说制作难度太高,需要提高预算,增加时间。眼看预定的档期快到,琼瑶急得大发脾气。平鑫涛明白琼瑶的期望,于是连夜打电话给几家公司,要求他们倾尽人力物力,不计成本地制作。最后,效果终于达到琼瑶满意的程度,代价是巨额成本:每秒钟3万元人民币。所以琼瑶会在自传里有那样一番议论:很爱她但不善表达的人,和一般爱但能表达到十分的人,她选后者。能让她感受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女作家笔下的爱情当然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即使是“装”,能滴水不漏地装一辈子,就是爱。成年人需要的无非如此。她的自传细写了很多陪丈夫创业的艰辛、被背叛的震惊和心痛。无怪有人看了这本书,对琼瑶大为不满。琼瑶的文字很湿润,像一个随心所欲的少女。每件事的发展、迫使她做决定的细节、她当时的心境,她都能写得细腻而清楚。她对自己的人生有控制力,那些痛苦和悲伤的心境,是在框架内的一种“失控”,是她需要的情感体验。林婉珍的笔触则疲乏而无力。虽然是自传,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别人”,让人感觉到她的热情和力量在日复一日的奉献中,渐趋枯萎。她写丈夫喜欢女儿留长发,自己就要在百忙的家务中给女儿洗头,还要清早起来扎辫子;丈夫老是不打招呼带同事回家吃饭,自己就一言不发,赶快多炒几个菜。丈夫喜欢冰镇水果,那时台湾没有电冰箱,她搬冰块屡次闪到腰,留下了拉伤;丈夫爱美丽的花园,她又亲自搬沉重的盆栽,结果旧伤复发,痛得说不出话。但她总是迅速处理掉委屈的情绪,对丈夫不执一词,暗暗希望他某天忽然发现自己的好。她对生活怀抱逆来顺受的态度,总是被选择、被决定。而涉及到她个人人生的重大决策,逻辑又总是缺失。比如平鑫涛追她时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青年,而她是厂花,本来有许多选择。她不喜欢平鑫涛,打算拒绝,还为了摆脱他的穷追猛打决定换工作。但到了下一段,两人忽然在一起了,本来要换的工作也没了下文。她的解释是她“摸不清这份工作的重点”,面试时也不敢问。两个人生重大抉择,就这样暧昧模糊地一笔带过。又比如有一天下大雨,一位对她有意的廖先生上门来跟她谈话。说了没几句,平鑫涛冒雨而来,请她去看电影。她心中十分不想去,但看平鑫涛很有诚意,不知如何拒绝,就去了,跟廖先生也没了下文。在自传里,她有些失落地写,不知道当初如果换了工作,或者选择留下来跟廖先生聊天,现在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我看来,不管是工作还是廖先生,都不是问题的重点。林婉珍根本不重视自己,不去花时间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郑重地做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她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毫无知觉地被别人推着走,活着活着就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很典型的事例,能看出她与琼瑶的不同。平鑫涛与林婉珍离婚很久后,他的爸爸来台北探望儿孙。琼瑶连接机都没去,媒体问她,她坦然地回答“两代之间有隔阂”。但平父每周都到林婉珍家看孙子,林婉珍作为前儿媳虽然不满,但还是默默给他做饭。就这样一周一次,足足持续三年,林婉珍才鼓起勇气拒绝。林婉珍在书里花很多笔墨反省丈夫为什么会出轨。她觉得自己太过务实,没有满足丈夫对生活的浪漫向往。丈夫有一次出差回来给她买了美丽夸张的粉色布料,她却脱口而出“这要什么场合穿”,丈夫马上黑了脸。其实这个问题哪有什么答案,不爱就是不爱,其他都是借口。如果没有她的沉稳和务实,平鑫涛的杂志社可能早就倒闭,儿女也无法顺利地长大。只是她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错以为必须无止境地付出才能得到真心。出轨对她打击很大。她对皇冠尽心尽力,连读者来信都亲自回复,在创业早期也曾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杂志社减轻许多负担。但杂志社走上轨道后,丈夫却屡次要求离婚,并把她赶出公司。这段故事中的平鑫涛冷漠而懦弱。从始至终他都没有给过妻子合理的交待,反而是琼瑶坐下来跟林婉珍“谈判”。谈判也没有什么结论,琼瑶只是表示愿意维持现状,一男二女的现状。被赶出公司,林婉珍很惶惑,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安排以后的生活。她认为这都是琼瑶的影响,是她给自己的“下马威”。她似乎没发现,本该好好道歉、仔细解释的丈夫在整个过程中完全缺席。至于平鑫涛的遗产给了谁,我认为没那么重要。即使全数身家给了林婉珍,一个女人被最亲密的人背叛的耻辱和悲痛又如何用金钱补偿。平鑫涛对这一切的叙述又如何?翻开他的自传,发现字字都是“自己”。从在上海的童年到去台湾后的艰苦,写了很多创业的体悟,分享了许多成功的秘诀。但对情感上的瑕疵,他只字不提。讽刺的是他写到曾经有作家怀疑他私吞版税,让他大为光火,然后花整篇文章讨论诚信的意义。但他对陪伴自己多年、殚精竭虑为家庭付出的妻子,始终未做到诚信。在他以有妇之夫身份追求琼瑶的岁月,琼瑶有过纠结困惑,几次提出分手。平鑫涛答应分手,却让琼瑶下车,自己驾车直冲悬崖,以死明志。琼瑶看他这样死心塌地,心里感动,打消分手的念头。这段闹剧,初看可能觉得浪漫,细想却无比矛盾。对情妇爱得可以去死,却不愿意跟原配离婚;爱琼瑶如此深情,却不去挂念死后三个儿女会如何。平鑫涛的深情,真不值钱。在平鑫涛身上,“现实”两个字呼之欲出。这也难怪,毕竟成功人士日日计算的就是效率,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做出更大的成就。事业前期一心打拼,需要沉稳持家的妻子;事业腾飞后,后勤已不算问题,更想要的是精神契合。当然,没有绝对的道德,每个人的选择,都以自己的立场为根本。比如现在你问,如果我是琼瑶,会选择跟托举自己成为世界闻名作家的平鑫涛在一起,哪怕背负骂名、伤害另一个女性吗?我多半会跟琼瑶一样选择……不过,人活一场本来就是为了认识宇宙的真相。活在幻想中有什么意义?越早拥抱现实的残酷,越早得到自由。成年人的真爱,不是以纯白之心拥抱另一颗纯白之心。是被玻璃渣划得遍体鳞伤后,再鼓起勇气信任下一个人,相信在他心里,找得到属于自己的水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