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得更多精彩!
(林喜洋摄影)
人生道路上,大家都希望行稳致远。
行稳致远,需要注意这六个字:务实、清廉、俭朴!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正如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说的——
真正有修养、有成就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讲究实际,是不会在乎虚名的。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我们一定要把务实工作,当成一生的追求。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的确,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
西汉大臣、经学家、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刘向也崇尚务实:“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务实对待工作,才能发现、克服困难,才能把握、抓住机会,才能瞄准、实现目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春不播,夏就不长,秋则无果。
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为密切联系,请点关注,“设为星标”)
明代官员佘立,与其父同为明代“柳州八贤”,曾任吏部、户部、礼部主事,出任山东学政使、广东按察司佥事、江西按察使、南京工部侍郎、兵部右侍郎等十数职,他勤于政事,所到之处百姓称好。
1562年,佘立为苏州浒墅关榷关主事,负责浒墅关税收。浒墅时为“吴中一大镇”,是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每天往来商户络绎不绝。浒墅镇有东西两街,靠近京杭大运河,是商人往来、百姓出行的要道,但年久失修,让百姓叫苦不迭。1563年,佘立拿出俸银若干两,买砖改造修葺并公告筹划,致力让百姓长期受益,此街也因此得名“佘公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些务实肯干的人,关键时刻才能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才有行稳致远的成就。
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北宋名臣包拯曾经感叹:“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
中国的四大名砚中,就有端砚。
他曾经在端州任知州,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却被他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也因此成为佳话。
包拯为何要这么做呢?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
明朝名臣于谦这句话,也许道出了他的想法。
于谦一直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蘑菇等土特产送给他,他没有接受。
他为此写下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作家巴尔扎克就说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中国古代许多官员对此都有感慨。
苏轼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周敦颐曾以莲花明志:“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东汉时期大臣、廉吏羊续,曾经被称为“悬鱼太守”。
就是因为他在任南阳太守时,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鲤鱼,羊续婉言辞谢。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了。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一个人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作家车尔厄雪夫斯基就发出呼吁,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拒绝诱惑,坚守清廉,是让心灵保持光芒、是行稳致远的基础。
说到廉,就需要讲到俭。
惟俭足以养廉。
诸葛亮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行稳致远,一定要养成俭朴之风。
陆游感叹:“天下之事,常成于俭朴而败于奢侈”。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都会做到俭朴。
(画家汤华明作品)
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女儿留他吃午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和一碗葱汤,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告诉女儿俭朴度日,是我们的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要计较多少和好坏。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感叹:“俭约与勤勉是人类的两大名医”。
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在他看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在日常生活中,他把节俭作为教子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他的继子司马康,以廉洁、俭朴受后世称赞。
春秋时代鲁国的外交家季文子,虽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为官30多年,但他一生俭朴,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做到务实、清廉、俭朴,必定行稳致远。
(敬请转发,点文后在看)
热文推荐,点击阅读
林新华:关爱健康,这是最好的三不!
冬天,从被窝里爬起来真难……